二、生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畜牧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1866
颗粒名称: 二、生产
分类号: F326.3
页数: 3
页码: 52-54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在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方面采取了多种方式。农村利用稻田轮作和山地种植玉米、高粱等地瓜、木薯以及农地套种饲料作物。同时,综合利用绿肥作物,将紫云英、蚕豆等作为饲料。此外,福建省还划定专用饲料地,供农户种植高产优质的饲料作物,如牛皮菜、聚合草、蕉芋、籽粒苋等。放养水生饲料也是福建省的一种传统做法,利用水域面积放养水浮莲、水竹叶等。最后,采集野生饲用植物成为开辟饲料来源的重要途径。这些措施有助于补充精饲料的不足,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关键词: 饲料资源 福建省 畜牧业

内容

(―)轮作、套种,发展饲料作物
  本省农村有利用稻田轮作和山地种植玉米、高粱、地瓜、木薯以及农地套种饲料作物的历史。闽东地区以种植地瓜、马铃薯为主,闽西北普遍利用大田轮作,套种玉米、高粱。1963年,全省种植玉米曾发展到11.4万亩,浦城县历史上最高年总产量达500万公斤。1986年漳州市利用花生、地瓜地套种玉米4.9万亩,平均亩产100公斤以上;永定县利用烤烟地套种玉米4000亩,平均每亩单产168公斤;龙岩农校利用山坡种植玉米,3年平均亩产300公斤,效果都很好。1987年,省计委拨款60万元,安排化肥0.5万吨,支持发展玉米生产,当年全省种植面积达27万亩,1990年增至35万亩。由于种植零星分散,脱粒有困难,用于饲料的不多,主要以果穗销售。
  (二)综合利用绿肥作物
  据调查,闽西北地区广大农民历来有利用绿肥作物作饲料的习惯,主要是利用紫云英和蚕豆打顶喂猪。1990年,全省绿肥作物种植面积约为130万亩。建阳、三明、莆田三地(市)占全省种植面积的85.6%,主要有紫云英、蚕豆、箭舌豌豆等,其中紫云英约占总面积的70%,一般亩产鲜草1500~2500公斤,全省总产量约为200万吨,1990年作为畜禽饲料的约占总产量的20~30%。
  (三)饲料地种植高产优质饲料
  50年代以来,为适应养猪业发展的需要,本省有计划地划定专用饲料地,供农户种植青饲料。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期间,刮“共产风”,回收饲料地。“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又把饲料地当“资本主义”批判,饲料生产受到严重影响。1973年以后,饲料生产逐步恢复和发展。到80年代,由于饲料工业兴起,青饲料生产逐步减少,其产量约为60年代的30%。全省专用饲料地面积约有18.46万亩。种植的种类主要有:
  牛皮菜,又名根达菜,藜科越年生草本植物。鲜嫩多汁、适口性好,产量高,年亩产1万公斤以上。50年代,从四川引进本省。全省种植面积20万亩左右(包括利用冬闲田种植在内)。主要分布在漳州、三明、宁德等3个地、市。是本省农村养猪的主要青饲料之一。
  聚合草,又名紫草根、爱国草、友谊草,紫草科聚合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1978年,福建省农业局畜牧局从江苏省海安县引进,在全省各地试种、推广,总面积5000亩。每年可收割5~7茬,亩产鲜草5000~7000公斤。目前仅长泰、寿宁等少数地方零星栽培利用。
  蕉芋,又名芭蕉芋,昙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地下茎富含无氮浸出物,是优良多汁饲料,地上部分可作青饲料。五六十年代广为栽培利用,目前闽西北山区农村还种植蕉芋作为养猪饲料。
  籽粒苋,为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1978年,三明市农委从美国引进试种。高产优质,亩产鲜草0.5~1万公斤,如收割一茬后留种,可收籽实50公斤。草质好,畜禽喜食。1990年,三明市种植面积近5000亩,福州、龙岩、南平也广为栽种利用。
  串叶松香草,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1978年,福安县畜牧兽医站从江苏引进试种,高产优质。目前、寿宁、周宁、大田、安溪等山区县广为推广利用。
  此外,还有大头菜(北京菜)、四川大月亮南瓜、萝卜、红萝卜、包菜、白菜、空心菜等青绿多汁饲料。
  (四)放养水生饲料
  省内河沟、池塘等水面多,无霜期长,适宜水生饲料生长。据统计,全省可利用的水域面积为73.83万亩,用于放养水生饲料面积占10%左右。一般亩产1.5万公斤,高者可达3~4万公斤。在历史上曾对发展养猪起过一定作用。福州、漳州、三明、泉州四地、市放养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2.9%。主要有“三水一萍”和水竹叶等。1956年,福建省农业厅畜产处从广东引进水浮莲,并在部分地区试种,取得越冬保苗成功经验后,1958年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广,受群众欢迎。当年放养面积3.7万亩,一般亩产3万公斤,高者达5万公斤。1990年,全省放养面积仍保持在4万亩左右。水竹叶以南平地区为主,草质好,牲畜喜食,当地群众称为“肉草”;用红萍养猪历史很久,群众说“七漂(萍)当一米,冬萍胜过米”。红萍是冬春养猪的优质青饲料,各地多利用冬闲田放养红萍。放养面积约占水生饲料总面积的35%。此外,水葫芦、水花生(革命草)等在闽北山区和国营畜种场也广为放养利用。
  (五)采集野生饲用植物
  福建省气候温和湿润,山地占土地总面积的87%;海岸线长,野生和盐生饲用植物种类繁多。采集利用野生饲料植物是开辟饲料来源的重要途径。野草、野菜在生长盛期幼嫩多汁、营养丰富,既可以鲜喂,又可青贮或晒制干草、加工草粉。闽西北山区和沿海地区农村有采集野生饲用植物作饲料的历史。根据1981年对建阳、浦城、沙县、宁德、霞浦、平潭、云霄、东山等8县的重点调查,农户采集野生饲料面广、种类多、数量大,一般每个农户年采集量为500~1000公斤,这有助于补充精饲料的不足。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畜牧志

《福建省志·畜牧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书分为畜牧生产、饲料、兽药、动物疫病防控、动物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科技教育与合作交流、机构与队伍等章节,全面、系统地记述了福建省1991~2005年畜牧业的发展全貌,尤其对福建的畜牧产品及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做了极其详尽的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