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良种选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畜牧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1860
颗粒名称: 一、良种选育
分类号: S813
页数: 2
页码: 46-51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的畜禽品种选育历来依赖群众自发生产,缺乏组织、计划和科学性,导致地方品种在体型、生产性能和遗传力上存在不一致性。新中国成立后,大量引进外来品种,造成许多本地品种数量减少甚至濒临灭绝。1964年后,福建农学院和其他育种家开始有计划地选育畜禽品种,包括莆田猪、福州猪、金定鸭、白番鸭和长乐灰鹅,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然而,受经费、选育群体规模等因素的影响,推广工作面临困难。另一方面,对外来品种的过度依赖也影响了经济效益。
关键词: 选育改良 福建省 畜牧业

内容

本省畜禽品种选育历来是靠群众自发生产的,缺乏有组织、有计划和科学的选育。因此地方品种在体质外型、生产性能和遗传力上均欠一致。
  新中国成立后,各地曾盲目大量引进外来种以改良本地品种,不少具有地方特性的畜禽品种数量锐减,因血统混杂而濒临灭绝。在交通发达的城镇地区尤为突出,如福州黑猪和福安花猪,由于大面积无控制的杂交,至90年代,它们在本省养猪业中已基本不起生产作用。
  本省有计划的选育工作起始于1964年。当时由福建农学院拟定选育方案,对莆田猪进行选育;关奇勋等人对福州猪进行选育。因受经费限制,选育群体偏小、进展缓慢。“文化大革命”时,选育工作中断。70年代,蒋树威、吴提良等人对福州猪又进行品系选育,做了大量测定工作,3个品系的福州猪肥育期日增重达472~550克,肉料比为1:3.6~3.8,瘦肉率达46~47%。但因重于利用外来猪种间的杂交,故经济效益偏低,选育群体过小,难于在本省养殖业中发挥推广作用。
  蛋鸭的育种,由厦大生物系张松踪等人对金定鸭进行系统选育,全期平均日增重15.6克,群鸭年产蛋平均260~300枚,平均蛋重65~79g。
  1982年,梁之军、王光瑛对本省白番鸭进行系统选育。公番鸭体重为3.04公斤,母番鸭为1.9公斤,年产蛋100~110枚,平均蛋重71.5克,填肥两周,平均肝重达299.54克。
  1983年,郑信铭等人对长乐灰鹅进行4个世代的选育,12周龄公鹅体重达3.26公斤,母鸭体重达3.04公斤,提高0.35公斤,肥育日增重提高2.26克,全净膛率提高5.02%,比选育前胸肌率提高1.57%,蛋重提高7.9克。1983年,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檀俊秩主持的莆田黑鸭选育组,取得进展(该项目已在配套系选育部分作了介绍)。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畜牧志

《福建省志·畜牧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书分为畜牧生产、饲料、兽药、动物疫病防控、动物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科技教育与合作交流、机构与队伍等章节,全面、系统地记述了福建省1991~2005年畜牧业的发展全貌,尤其对福建的畜牧产品及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做了极其详尽的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