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禽的人工授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畜牧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1857
颗粒名称: 三、禽的人工授精
分类号: S834
页数: 2
页码: 45-4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本省作为半番鸭的主要产区,曾经面临麻鸭与番鸭自然杂交繁殖受精率低的问题。为了提高受精率,关奇勋等人在龙岩开始探索鸭的人工授精技术,虽然初期受精率仅为40%左右,但后续林朝星、张开兴等人的研究逐渐提高了受精率至70%左右,并成功研制出稀释液,使公母配比大幅提高。该技术经过鉴定后得到广泛应用,至1990年全省半番鸭生产的人工授精普及率达40%。同时,80年代末期开始的鸡的人工授精工作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和经济效益,尤其在惠安山腰种鸡场和南平种鸡场等地得到成功应用。
关键词: 禽类养殖 人工授精 福建省

内容

本省是半番鸭的主要产区,由于麻鸭与番鸭在自然杂交繁殖上,授精率一般为40~50%,浪费很大。为了提高受精率,1982年,关奇勋等人开始在龙岩探索鸭的人工授精技术,受精率仅为40%左右,生产上未能推广。林朝星采用左侧臁部输精法,提高受精率,达60%左右。1986年,张开兴等人探索出适当输精的技巧,并研制出稀释液,使公母配比从1:5~6提高到1:20,同时受精率提高到70%左右,超过自然本交水平。该项技术通过鉴定后,很快被番鸭产区群众接受,并自发地将此项技术广泛用于养鸭繁殖上。1989年前后,长乐养鸭专业户采用翻肛(将总排泄腔暴露)技术,将精液直接输入输卵管,进一步提高受精率。至1990年,全省半番鸭生产采用人工授精的普及率达40%左右,其中长乐县普及率最高,达100%,受精率为70%;莆田县普及率达95%,受精率从46%提高到63%。
  鸡的人工授精工作始于80年代末期。由于推广配套系肉鸡生产提高了优良公鸡的利用率。惠安山腰种鸡场率先在红波罗父母代种鸡上采用人工授精,公母配比提高到1:20,种蛋受精率提高到90%左右。南平种鸡场和福建榕泉鸡场分别对父母代种鸡和祖代种鸡采用人工授精。进行繁殖,均取得很好的效果和经济效益。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畜牧志

《福建省志·畜牧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书分为畜牧生产、饲料、兽药、动物疫病防控、动物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科技教育与合作交流、机构与队伍等章节,全面、系统地记述了福建省1991~2005年畜牧业的发展全貌,尤其对福建的畜牧产品及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做了极其详尽的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