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猪的人工授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畜牧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1855
颗粒名称: 一、猪的人工授精
分类号: F326.3
页数: 1
页码: 44-46
摘要: 本文叙述了福建省畜牧业在人工授精技术的发展历程。1958年秋,吴燮恩首次在福州北郊畜牧场应用人工授精技术。随后,1964-1965年间,省农业厅畜牧局与仙游县畜牧兽医站的几位专家进一步推动了这项技术的生产实践,起初使用的盘克夏公猪人工授精后杂交猪活泼不易管理,后引进的长白公猪1号受到群众欢迎,因其后代生长迅速且肥育性能好。此后四年,人工授精技术在全省范围得到推广,特别是在杂交改良方面,外来种公猪的引入加速了该项技术的进步。至1990年,全省35%的种猪采用了人工授精繁殖,受精率达到85%以上,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以莆田县为例,推广猪的人工授精后,公、母猪配比显著提高,减少了公猪饲养数量,每年节约大量开支。
关键词: 授精技术 种猪繁殖 福建省

内容

1958年秋,吴燮恩曾在福州北郊畜牧场,应用人工授精技术。1964~1965年,省农业厅畜牧局黄伟勋、林友春、吴英煌与仙游县畜牧兽医站黄道杰等人首先将人工授精技术用于生产实践,开始使用的公猪为盘克夏,人工授精所生的杂交猪太活泼,不易管理,群众不欢迎。接着,从建阳农校引进长白公猪两头(编号分别为1号及2号)。其中1号公猪杂交的后代生长迅速,肥育性能好,深受群众欢迎。从此猪的人工授精工作在仙游县普遍推开,在4年时间内,也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尤其在杂交改良上,外来种公猪的引入促进该项技术的发展,其中仙游、长泰、漳平等县开展较快。至1990年,全省种猪采用人工授精繁殖的达35%,受精率达85%以上,收到很好经济效益。莆田县由于推广猪的人工授精,公、母猪配比提高15倍,全县少养公猪1132头,每年节约公猪开支数十万元。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畜牧志

《福建省志·畜牧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书分为畜牧生产、饲料、兽药、动物疫病防控、动物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科技教育与合作交流、机构与队伍等章节,全面、系统地记述了福建省1991~2005年畜牧业的发展全貌,尤其对福建的畜牧产品及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做了极其详尽的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