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福州市北门乳牛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畜牧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1853
颗粒名称: 十一、福州市北门乳牛场
分类号: F326.3
页数: 1
页码: 44
摘要: 本文记述了该场起源于1949年接管的前省农事实验场畜牧系牛场,初时牛群由联合国救济总署捐赠。经过多次归属变更和场地迁移,至1990年发展为拥有203头牛的牧场,其中生产母牛134头。全场土地180亩,房舍面积2487平方米。通过综合健化措施,牛群消灭了结核病。采取品种改良和科学养牛措施后,生产母牛单产平均超过5000公斤,成为省内单产最高的奶牛场。
关键词: 历史沿革 生产发展 品种改良 福建省

内容

该场前身为1949年接管的前省农事实验场畜牧系牛场,牛群为联合国救济总署所赠。1950年迁至福州市西洪路,属省家畜保育所牛场。同年11月,改属福建省福州畜牧场。1956年,牛场迁至北门梅柳山,西门原址改为乳品加工及场部之用。1963年,牛群发展到成年母牛200头,并开展对外配种工作,有专职对外人工授精员2人。同时出售良种奶牛100多头。“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正常生产,划归市轻工局管辖。1981年,市人民政府决定改由市农垦局领导。1990年有职工60人,技术人员8人,牛群增加到203头(其中,生产母牛134头)。土地总面积180亩,其中有牧草地140亩,各种房舍面积2487平方米(不包括西门加工厂部分)。由于采取综合健化措施,全部牛群消灭结核病。通过品种改良和采取科学养牛综合措施,是年,全群生产母牛单产平均超过5000公斤,成为本省单产最高的奶牛场。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畜牧志

《福建省志·畜牧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书分为畜牧生产、饲料、兽药、动物疫病防控、动物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科技教育与合作交流、机构与队伍等章节,全面、系统地记述了福建省1991~2005年畜牧业的发展全貌,尤其对福建的畜牧产品及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做了极其详尽的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