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福建省闽清种鸡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畜牧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1849
颗粒名称: 七、福建省闽清种鸡场
分类号: F326.4;S858.31
页数: 1
页码: 43
摘要: 本文记述了闽清种鸡场于1980年8月在县养猪场基础上改建而成,位于闽清县白樟乡。在投产后的几年中,由于技术力量不足和防疫设施不健全,导致多次疫病传播,造成严重损失。在经历了几次疫病后,种鸡场采取了一系列防疫措施,包括建立化验室、制定严格的防疫程序等。至1990年,种鸡场拥有全面的设施和8000羽蛋用种鸡,成为福建省最大的蛋用种鸡场,供应全省及江西等地的种苗和种蛋。
关键词: 疫病传播 防疫措施 种苗供应 福建省

内容

1980年8月,在县养猪场的基础上,改建而成闽清种鸡场,位于闽清县白樟乡。该场由省、市、县先后集资181万元,陆续扩建。1983年9月开始投产,先后饲养“罗斯”祖代、父母代蛋用种鸡和伊沙黄种鸡。曾因技术力量不足,防疫设施不健全,致使投产6年先后发生3次疫病传播,造成严重损失。1986年,从上海调入的罗斯祖代鸡带有白痢病菌,种鸡生产性能受到损害,1987年10月全部淘汰。种鸡区经全面消毒后,从法国直接引进伊沙黄蛋鸡。1987年7月干旱期,因饮用未经消毒的闽江水,造成大肠杆菌和白痢病菌感染,被迫于8月再度将种鸡全群扑杀。经全场彻底消毒后,1989年4月再度从法国引进伊沙黄种鸡,又因忽略防疫程序,6月份种鸡群暴发传染性法氏囊病,种鸡死亡1700羽,3次疫病损失30多万元,延缓了高产蛋鸡在全省的推广。嗣后,闽清种鸡场建立场内化验室,制定严格的防疫措施和防疫程序,从1989年10月开始,组织祖代、父母代伊沙黄种鸡生产。
  1990年,全场建筑面积13477平方米,设施齐全,存栏蛋用种鸡8000羽。建场以来,供应全省65县(市)及江西等地“罗斯”父母代鸡苗8.22万羽,商品代苗90.35万羽,父母代种蛋9.16万枚、商品代种蛋33.22万枚和伊沙黄商品代鸡苗37812羽,每年平均可供应不同代次种苗40万羽,是本省最大的蛋用种鸡场。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畜牧志

《福建省志·畜牧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书分为畜牧生产、饲料、兽药、动物疫病防控、动物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科技教育与合作交流、机构与队伍等章节,全面、系统地记述了福建省1991~2005年畜牧业的发展全貌,尤其对福建的畜牧产品及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做了极其详尽的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