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福建省天马种猪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畜牧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1843
颗粒名称: 一、福建省天马种猪场
分类号: F326.3
页数: 2
页码: 40-4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天马种猪场建于1954年,位于厦门市郊区,是利用集美农校旧址创建的。场内曾进行多种猪的选育工作,并成功引进了大约克、中约克和长白猪等品种。通过严格的驯化选择培育,种猪生产水平显著提高,平均产仔数、初生重、断乳窝重均有增长。该场重视疾病防治和饲料问题,确保了种猪的健康和饲料的自给有余。1990年,天马种猪场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重点种猪场,为国内外提供了大量优质种猪,并为国家创汇。
关键词: 福建省 种畜禽场 饲养业

内容

1954年利用集美农校旧址创建。1961年,为增加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将附近海英大队划归场管。该场地处厦门市郊区,距集美镇9公里。全场面积2平方公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海。
  该场在60年代前以引种驯化为主,1965年开始进行中约克等系统选育,一度曾开展天马黑猪的培育工作,由于受到猪群、资金、人力等因素的限制而中断。场内饲养的大约克、中约克、长白猪等3个品种,是先后从英国、瑞典、加拿大及国内重点种猪场引进,每个品种均有4~5个独立的血统。由于历年来重视种猪驯化选择培育,采用严格的选择淘汰和系群闭锁,系内随机交配方法,使种猪群的近交系数控制在3.125%以下。同时提高饲养水平,日粮粗蛋白质:怀孕母猪占14%,哺乳母猪占16%,哺乳仔猪占18%,消化能每公斤3000大卡以上。基础群公、母猪的体长、胸围、体高都比选育前增加10厘米左右,公猪体重增加50公斤,母猪增加25公斤。种猪生产水平也得以提高,1990年,大约克平均产仔10.1头,初生重1.26公斤,断乳窝重170.5公斤;中约克平均产仔9.9头,初生重1.13公斤,断乳窝重165.5公斤;长白猪平均产仔9.8头,初生重1.28公斤,断乳窝重161公斤。经选育后,全场种猪平均产仔数提高13.14%,初生重提高46.25%,断乳窝重提高73.5%。
  天马种猪场从建场开始,就重视猪群的疾病防治,建立严格的防疫制度,消灭了猪群中的喘气病、肾虫病、姜片虫病。仔猪白痢病也得到有效控制,确保种猪的健康。
  重视饲料问题。全场耕地所产粮食,除提供本场生产人员的口粮外,其余都用作饲料。种母猪猪群所需饲料,做到自给有余,只需作饲料品种的调整兑换。
  1990年,天马种猪场有耕地600亩,人口352人,职工207人,其中技术干部18人,技术工人78人。生产母猪450头(其中大约克、中约克、长白猪等纯种生产母猪200头,公猪24头)。有猪舍28座,共13350平方米。其它生产附属设施齐全,全场共有固定资产224万元,流动资金102万元,年总产值达348万元,人均收入2016元。至1990年,共繁殖各品种种猪9万多头,推广到全国21个省、市和本省各地。
  1979~1990年,为外贸出口需要,又组织生产和出口瘦肉型猪1.7万多头,为国家创汇168.32万美元。
  1990年,农业部确定该场为大约克猪育种为主的全国重点种猪场。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畜牧志

《福建省志·畜牧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书分为畜牧生产、饲料、兽药、动物疫病防控、动物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科技教育与合作交流、机构与队伍等章节,全面、系统地记述了福建省1991~2005年畜牧业的发展全貌,尤其对福建的畜牧产品及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做了极其详尽的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