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养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畜牧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183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养羊
分类号: S826
页数: 2
页码: 13-14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养羊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主要饲养肉用山羊,地方良种包括福清山羊和戴云山羊。然而,养羊业在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不少波折,受到政策、林牧矛盾、草地资源等因素的影响,羊存栏数起伏不定。养羊方式主要有野牧、放牧、半放牧半舍饲、系放、舍饲和壅养等六种。1980年代后,由于乡村低海拔山地多被开辟为经济作物区,山羊放牧范围缩小,养羊业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关键词: 福建省 饲养业 养羊

内容

福建省主要饲养肉用山羊,地方良种有福清山羊和戴云山羊,分布于南亚热带沿海各县及其邻近山区。
  福建省饲养山羊历史悠久。据载后唐清泰二年(935年),福建商人东渡日本曾带去山羊。惠安县养羊已有600多年历史。惠安和安溪的县志曾分别记载明嘉靖年间的养羊情况,说明当时养羊业已很发达。本省历史上养羊最高年份为1949年,当年末山羊存栏数达45.3万只。
  新中国建立后,本省养羊业时起时落。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封山育林,由于未妥善解决林、牧矛盾,出现禁养、宰羊现象,1950年末,羊存栏数骤然降到15万只。随后,宣传林牧互为促进,妥善解决林牧矛盾,羊存栏数逐年有所回升,至1957年达到32.1万只。1958年“人民公社化”,强调集体饲养,养羊业受到抑制,存栏数逐年减少,至1960年降为23.5万只。1961年,粮食和肉类等副食品供应十分紧张,各级政府大力宣传发展以食草为主的养羊业,投资少,不耗粮,收效快。此后羊存栏数得以逐年回升,1963年达到49.6万只,首次超过1949年的存栏数。1965年为52.1万只。“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左”的农村政策冲击,养羊业出现波折,1976年降为39.6万只。1978年开始清除“左”的影响,羊存栏数又开始回升,1981年达73.3万只。此后农村逐步发展联产承包责任制,田、山承包到户,由于缺乏合理规划,近村的草山和路旁地被开荒种植,村外的大片草山和草坡虽然可以放牧,但牧道堵塞,放牧羊群常引起农牧纠纷。1984年,羊存栏数降至62.7万只。1985年4月,省人民政府转发省农业厅《关于加速发展养羊生产的报告》的通知,提出加强领导,农牧合理规划,普及养羊科学知识,建立商品羊基地等措施。由于沿海地区乡(镇)企业发展快,副业门路多,且乡村低海拔山地多开辟为经济作物区,山羊放牧范围缩小,养羊业又一次处于停滞状态,至1990年只有60万只,仅比1949年增加14.7万只。
  本省1959年从浙江省引进湖羊300头分配各畜牧场试养;1965年又从浙江引进湖羊1500只,分配各地区扩大试养。当年11月,在龙海县石码镇举办湖羊饲养管理现场培训班。由于第二年开始“文化大革命”,湖羊的推广工作遂放任自流,后自行消失。
  30年代,本省各地教会和福州协和农校从英、美等国引进奶山羊后,嗣后,在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等城市郊区都有饲养。清晨,沿街现挤现卖羊奶,深受居民欢迎。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两次“左”的政策影响,80年代城区逐渐扩大,奶山羊放牧和青草来源均受影响,城郊奶山羊业逐渐衰落。1984年,本省从英国进口莎能奶山羊25只,从四川省购买吐根堡羊7只,分别投放在福建农学院金山畜牧场、省农科院牧医所畜牧场和建阳黄坝州种畜场饲养、驯化、繁殖,以期振兴本省奶山羊业。
  本省山羊的饲养方式有以下6种:
  野牧将山羊不分大小、性别放牧在成片草山、灌木丛林间或荒岛之中。如霞浦县沿海岛屿有60多个,多数岛上草质优良,岛屿气候环境特殊,养羊有独特优势。该县长春乡笔架山岛,有草场2500亩,水源充足,岩洞多,形成自然羊舍;一养羊户在该岛放羊360多只,定期前往清点羊只数或抓羊上市。福清市一都乡草山面积大,农民历来有放“野羊”习惯,一般放羊进山一二年后,即可抓羊上市。
  放牧这是养羊的主要方式。羊群规模视草场大小而定,从十余只到百余只,早出晚归,一般不补饲。有的地方实行季节性放牧,如夏秋季上山,冬春季下海滩、河边或冬闲地。
  半放牧半舍饲多在沿海人多地少的甘薯、花生产区。上午舍饲,下午将小群羊放到渠边、路旁、林隙、海滩或河沟旁等零星草地由专人放牧。罗源县碧里乡养羊历史悠久,上午一般是用甘薯藤(或刈草)舍饲,下午放牧,晚上用甘薯蒂、根、皮及泔水补料,一天三餐饱,当年出栏羊体重达30公斤以上,最高的达40~50公斤。碧里山羊肉质好,在福州市场享有声誉。
  系放在惠安、福清、莆田、仙游等沿海县份的农作物密集产区,土地利用率高,故养羊数量少的一般农户,多采用此方式。用绳子一端系定羊颈部,另一端拴在木桩或树杆上,羊在系绳的半径内觅食,也要时常迁移牧地。有的地方由牧童牵羊放牧。
  舍饲此法在人口稠密区和饲养奶山羊缺乏草场的地方多被采用。一般割草和储备晒干的甘薯、花生藤蔓或树枝叶作饲料,有的利用菜叶、泔水、农作物稿秆等。羊棚盖在排水去污方便的地方,多用漏缝地板,距地面一米左右。
  壅养终年把羊关在黑暗的羊舍里饲养。沿海有少数地方采用。羊舍建在人的住房的一角,用石块垒成高宽各1米、长1.5米的围栏,顶部用木条搭成横梁,其上用新鲜灌木枝叶覆盖,舍内放羊3~5只,终日不见阳光,饥渴时抬头采食顶部枝叶,羊主人定时翻转或更新灌木枝叶,保证羊吃到新鲜饲料。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畜牧志

《福建省志·畜牧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书分为畜牧生产、饲料、兽药、动物疫病防控、动物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科技教育与合作交流、机构与队伍等章节,全面、系统地记述了福建省1991~2005年畜牧业的发展全貌,尤其对福建的畜牧产品及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做了极其详尽的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