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桃源洞—鳞隐石林风景名胜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1748
颗粒名称: 二、桃源洞—鳞隐石林风景名胜区
分类号: F590.3
页数: 3
页码: 211-21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桃源洞—鳞隐石林风景名胜区位于永安市,由桃源洞、鳞隐石林两个相对独立的风景区组成。桃源洞山水秀丽,属丹霞地貌,有“小武夷”之称。景区内有奇、绝、险、幽的胜景,以奇岩怪石为特色。鳞隐石林则以岩溶地貌、石林景观为特点。景区内部分为多个景区和景点,并有多项服务设施。
关键词: 福建省 风景名胜区 桃源洞

内容

桃源洞—鱗隐石林风景名胜区位于永安市城北—西北部。由桃源洞、鱗隐石林两个相对独立的风景区组成。
  桃源洞山水秀丽,属丹霞地貌,有“小武夷”之称。位于城北沙溪上游栟榈潭两岸,永延公路10公里处,面积约37平方公里。因古有桃林百亩,山润流泉,桃花夹岸,飘流映红而得名。群峰迭翠,丹霞睁嵘,沙溪宛若一条银练镶嵌在万绿丛中。素以奇、绝、险、幽称著,胜景有“洞岩湾山七十三,碧水丹崖四望回”。即:桃源洞18处,百丈岩13处,修竹湾11处,栟榈山31处等四大景区、73胜景。尤其是一线天,长120米,悬崖断裂,一隙通明,窄处仅容一人侧身而过,徐霞客三游其地,在游记中称誉道:“余所见武夷、黄山之一线天,都未见若此之大而逼、远而整者”,被称为“福建三绝”之一。
  桃源洞始于宋而盛于明,据载,南宋高宗时,栟榈村人左正言邓肃和宰相李纲因反对议和、竭力主战而被罢官后,两人游栟榈山。明代,安砂举人陈源湛捐资修建亭台楼阁十八处,并在洞口峭壁36米高处刻“桃源洞口”,每字2米见方。成为游览胜地,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游记中称:“……溪左之奇,亦若起而争胜者”。清初,因战乱被毁殆尽,近百年风景区亦荒烟寂寞。
  1979年,成立园林管理处,1988年成立桃源.洞管理处,投资600多万元,修复景点20多处,修建停车场1公顷,服务网点12处。1979年重建明代建筑的锁洞桥,先搭木桥,后建成石砌拱桥,长10米,宽3.5米,原有的石龟仍保留在桥墩上侧。1983年投资7.156万元,建成综合服务楼,包括茶馆、小卖部及接待室等,建筑面积200平方米。接着又投资39.3万元,由苏州市园林建筑工程公司设计,在景区入口处修建一座建筑面积580平方米的接待室、休息长廊、饭店、摄影部等;修复通天亭、凤冠亭、古井、跨虹桥,重建不尘馆,整修摩崖石刻,新建服务配套设施等,发布保护景区的通告。80年代,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总体规划,性质为:以丹霞胜景为特色,桃源洞为依托,山、水、林、石融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分为桃源洞、百丈岩、走马岩、修竹湾和栟榈潭5个景区、73个景点。按规划要求修复大士殿、佛庙、三道古寨门、桥屋观音阁;修建栟榈书院、走马岩、天柱峰、龟山等阁亭多座及景区道路服务部及停车场等。
  鳞隐石林奇石林立,为奇特的喀斯特地貌。位于城西北13公里处的大湖乡,面积1.21平方公里,包括洪云山石林、翠云洞、寿春岩、十八洞、石洞寒泉等风景片。千姿百态的溶洞、溶沟峰丛、石林、钟乳石柱,造型各异。有石柱196个,高度超过20米的有79个,最高的达36米。景观特点可分为外景、内景、侧景、远景。外景绚丽多姿,内景似地下迷宫,侧景壮观别致,远景风貌如画。
  鱗隐石林历史悠久,据《延平府志》载:“大湖有山,峭壁险峰,峰峦耸秀”。据有关资料,清雍正年间,由赖晓千、赖允升兄弟发现并开发,在石林建造书院和亭、阁等。咸丰年间,许多建筑毁于战乱,相继埋没,鲜为人知。
  1984年,南京大学地理系包浩生教授进石林考察。1987年10月,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规划,性质为:以岩溶地貌、石林景观为特点,以观赏、研究为内容的风景名胜区,面积1.21平方公里。按规划要求着手建设,先后修建景区内、外道路,开辟停车场,新建游客休息的见山亭,亭旁设有小卖部、摄影部,进口处设接待室。1989年,投资20万元重建鳞隐书院及石林大门,由苏州市园林建设工程公司按原样设计施工,院前建有月池,并在摘星楼故址建摘星台,开发地下迷宫道路,在莲花岩高处新建凉亭,修复珊瑚洞道路等。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6年。设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

阅读

相关人物

李纲
相关人物
左正言
相关人物
徐霞客
相关人物
赖晓千
相关人物
赖允升
相关人物
包浩生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