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1742
颗粒名称: 一、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分类号: F590.3
页数: 3
页码: 202-20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武夷山脉北段,总面积70平方公里,拥有独特的自然风貌和悠久的历史,是福建省的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分为多个景区,包括九曲溪、三十六峰、九十九岩等。这里曾是古闽人的繁衍生息之地,也是儒、道、佛三教的兴盛之地。景区内有大量的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访。近年来,景区得到了保护和开发,建设了大量的旅游设施和服务设施,提高了旅游品质。
关键词: 福建省 风景名胜区 武夷山

内容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武夷山脉北段武夷山市南部境内,总面积70平方公里,向有“奇秀甲东南”之称。
  武夷山以其独特的自然风貌和悠久的历史著称于世,自然资源和文物资源极为丰富。山岩属丹霞地貌,峰峦劈地而起,兀突林立,溪谷环绕,山回水折,秀拔奇伟,构成碧水丹山的壮丽景观。主要景点有“三三秀水清如玉”的九曲溪,“六六奇峰翠插天”的三十六峰和九十九岩。乘竹筏游九曲,水中观山,千姿百态。山上分为7个景区。武夷宫景区:是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主要门户,面积3.7平方公里。一线天景区:以岩洞景观取胜,面积19.2平方公里。九曲溪景区:是武夷山的精华,景观恬静幽深,每曲自成异境,面积8.8平方公里。桃源景区:丹岩环抱,景色幽美,为古代文士避世隐居之地,面积4.5平方公里。云窝景区:集武夷之精华,揽武夷之荟萃,号称“武夷第一胜地”,面积1.6平方公里。水帘景区:以奇峰著名,千岩万壑,峰削谷幽,面积18平方公里。天心景区:苍谷奇特,条状单面山十分典型,面积4.2平方公里。
  早在新石器时期,古闽人就在此繁衍生息。西汉时,汉武帝曾遣使到武夷山祭祀武夷君。唐玄宗大封天下名山大川,武夷山也受到封表,并刻石记载。唐末五代,杜光庭在《洞天福地记》里,把武夷山列为天下三十六洞天之一,称为“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这里曾是羽流禅家栖息之地,儒家学者倡道之所。南朝顾野王、宋朱熹、明黄道周都曾在此讲学,唐李商隐,宋李纲、陆游、辛弃疾,元萨都刺,明徐渭、徐霞客、董其昌,清袁枚、朱彝尊等都来此探幽访胜。唐始建天宝殿(后改名金仙观)、石鼓道院等,武夷山由于道教兴盛,提高了知名度,也使旅游走上发展道路。宋绍圣间,金仙观成为南宋九大名观之一。淳熙十年(1183年),朱熹建武夷精舍,聚徒讲学。自宋至元,武夷文化得到迅速发展,迨至明代,自然景观得到较好地利用,开辟接笋峰的登山路。据历史记载:武夷山有儒家的书院、堂、斋、屋62处,道家的院、观、坛、殿71处,佛教的庵、堂、寺、庙43座,隐者的寮、屋、轩、庐60幢,高士、山家的台、榭、宇、舍16所。丹岩绝壁上留有不少历代名人的摩崖石刻,还有距今3800多年历史的船棺和虹桥板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夷山的风景资源得到保护、建设和开发。70年代开始在云窝景区修建亭、台等。80年代编制总体规划,1984年3月,福建省政府转报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及国务院。1986年经国务院原则同意,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批准实施。确定景区性质:具有典型丹霞地貌特征,自然山水景观奇秀、历史久远的风景名胜区。管理范围;东起南亭—桃源—公馆村两侧;西至星村—遇林亭—官庄村道路东侧;南起南源岭—前兰村北侧;北至黄柏溪北岸。包括7个景区和溪东旅游服务区,总面积70平方公里。按总体规划实施,修建和新开辟游览路线10万米,在景区内设立界牌和游览路标,修复历史上有记载的亭、台、楼、阁、山庄、山房、别墅28处,对宋、元、明、清遗留的400多处摩崖石刻进行清理和恢复,其中修建问茶处170平方米、天游观504平方米、妙高山庄645平方米;改造开源堂、三清殿、武夷宫仿宋古街建设;建成碧丹酒家1472平方米、仙姿馆945平方米、五株钱庄950平方米、茶观682平方米、万年宫848平方米、彭祖山房1515平方米、乡土寨864平方米、岩顶香865平方米及步行街130米。把60年代建成的砖木结构办公楼改建为幔亭1、2号山房,建筑面积分别为656与768平方米,为四合院布局红瓦粉墙,色调淡雅,富有野趣,体现了当地民居的结构形式,挑廊、吊柱、粉墙、大瓦顶;室内装修和陈设,则多利用当地的各类竹木石浆材料,依其自然,略作加工,无斧凿之痕,具天然之美。房内安装现代卫生、空调、照明等设备,既体现乡土气息,又有时代特征。先后投资63.6万元,修建第一条栈道1800米,开辟大王峰游览道、登仙凡界游览道等景区道路50多公里,形成网络,建成水、电、通讯等设施。还对九曲溪两岸进行改造和彩化,植树50多万株,森林覆盖率达75%。新建重力式石拱结构,两台五墩六孔的兰汤大桥一座,长214.44米,桥面宽10米。建成旅游服务设施有百花岩后勤基地及管理部门办公用房。据1988年统计,共建国营、集体及个体经营的宾馆、招待所、旅馆60多家,有高档床位近1000个,中低档床位5000多个,主要宾馆有幔亭山房、百花岩山庄及武夷宾馆等。
  在建设开发的同时,对资源保护作了大量工作。1979年,接纳杨庭宝教授意见,制止在武夷宫前建造大桥,以免损害自然景观。1981年补偿124万元给解放军某部,把该部于1952年在武夷精舍旧址建的疗养院搬迁。同年,根据武夷景区详细规划要求,补偿31.25万元,拆迁该处30户农舍。1982年,补偿3.4万元给天心大队,把“文化大革命”期间该队在大王峰开垦的大寨式茶园退茶还林,并对景区进行绿化。1982年,对景区内的古树名木进行为期45天的调查,有落叶阔叶树10株,针叶树16株,分布在武夷宫等24个风景点。树龄500年以上的3株,300~500年的3株,100~300年的61株。树龄最老的是武夷宫的桂花,距今已有970多年;最大的是南源岭的香樟,胸径达192.4厘米;最高的是天心庙的马尾松,树高44.7米;还有楠木等有特殊经济价值的名贵树木。1985年对景区森林资源进行调查,资源面积85200余亩,主要为马尾松,占四分之三,其次为杉树和杂木。人工植树30万株,100%成活。从1982年起,福建省人民政府、建阳地区行署、崇安县政府(武夷山市政府)等先后颁布《关于加强武夷山风景区保护管理的布告》、《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以及林木资源保护、防火安全等有关规定,使景区的风景资源得到保护。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6年。设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

阅读

相关人物

顾野王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
黄道周
相关人物
李商隐
相关人物
李纲
相关人物
陆游
相关人物
辛弃疾
相关人物
萨都刺
相关人物
徐渭
相关人物
徐霞客
相关人物
董其昌
相关人物
袁枚
相关人物
朱彝尊
相关人物
杨庭宝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福建省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建阳地区行署
相关机构
崇安县政府
相关机构
武夷山市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武夷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