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福建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五、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1716
颗粒名称:
五、工业
分类号:
P314.1
页数:
2
页码:
158-159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地下热水在工业上的应用包括地热发电、制革、制冷、烘干等。部分项目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如地热制冷试验装置的成功试验,为南方地区地下热水资源利用于制冷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
福建省
开发利用
工业
内容
福建省地下热水在工业上的利用,始于70年代。1971年,福建省革委会生产指挥部计划组下达“地热利用一地下热能发电”科研项目,选址南靖县汤坑,利用该处热田的76℃地下热水,采用扩容法地热发电系统,建设5座地热试验电站。1973年完成装机容量为192KW的地热发电热力系统及设备的设计工作,1976年完成地热发电设备的安装。1977年2月、4月及10月进行三次试运转,均未达到预期设计参数。主要原因是由于地下泉温不高和发电设备质量问题,使地热发电效率太低,没有经济效益。1979年12月决定中止试验。
1972年起,福州制革厂利用地下热水进行鞣革、脱脂、漂洗、染色、烘干等工艺,使制出的皮革制品质量稳定,成本降低,扩大了出口创汇量,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1978年,福州市能源利用研究所与福州大学、福州冷冻厂合作,利用90℃左右的地下热水为热源,以氨为制冷剂,水为吸收剂的双级氨吸收式地热制冷试验装置。该试验装置在夏季冷却水温不超过22℃时获取低于零下22℃蒸发温度和45000大卡/小时的制冷量;冬季当冷却水温度低于16℃时可获取低于零下20℃的蒸发温度,或者保持零下20℃的蒸发温度,获得75000大卡/小时以上的制冷量。适用于冷冻、制冰、空调、果品蔬菜冷藏保鲜、食品加工和工业工艺等。该装置于1980年试车成功。建成后,除每天生产4~9吨冰块外,还向120立方米的冷藏库和160立方米的储冰库供冷。夏季由分级蒸发制取12℃冷冻水向6台各为300大卡/小时的风机盘管供冷作为室内冷气。经过几年的运行和试验、于1981年12月通过省级鉴定,获福建省1982年科技成果三等奖。这一装置的试验成功,为我国南方地区地下热水资源利用于制冷积累了经验。
1983年,福州调味品厂利用70℃左右的地下热水,通过换热器加热水浴鱼露发酵池,以适应酱油、鱼露发酵工艺要求,取得良好效果。1986年,该厂新建40000吨的酱油水浴保温发酵池投产,年节约原料192吨,原煤1.6~1.8万吨。
1986年底,连江县在贵安建成“地热干燥”装置,进行香菇干燥作业,生产能力为每天200公斤香菇干品,烘干香菇的质量达到了出口要求。1988年,永泰县城峰乡也建成1座“地热干燥”装置,用于烘干香菇、李果和蔬菜脱水加工。
1990年末,漳州市地热开发公司在新民路建成1座地热烘干厂。该厂蚊香烘干生产线日产105标箱、31.5万片;农产品脱水生产线脱水能力1.68吨/时;磨菇脱水生产线脱水能力1吨/日。该厂还新增木材、粮食制品、水产品等烘干项目,规划增设制革、漂染、纺织等生产线。长汀县河田也利用地热建成烘干设置。
此外,福州建材厂利用地下热水对水泥管道、预制板等水泥制品进行养护,以提高混凝土强度和缩短养护期。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6年。设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
阅读
相关机构
福州市能源利用研究所
相关机构
福州大学
相关机构
福州冷冻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
福州
相关地名
长汀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