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灯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1685
颗粒名称: 三、灯具
分类号: U491.5+3
页数: 2
页码: 89-90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的路灯灯具从清代开始发展,经历了烛芯灯笼、植物油灯、煤油灯等阶段。民国时期出现了电灯,灯具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的灯具有多种多样、配光合理、效率高、重量轻、外型美观的铝质灯具,高杆灯、组合灯也在城市广场、交通枢纽中心出现。
关键词: 福建省 道路照明 灯具

内容

清代的灯具有的是烛芯灯笼,有的是植物油灯。福州的灯具是四方形的玻璃灯笼。民国时期,有了电灯,先是把灯头直接接在导线上。抗日战争胜利后,在电杆上紧固支撑架,将灯头安装在铁架上。因没有灯罩,易受风雨损坏,后在支撑架上安装伞型搪瓷罩。
  1950年,福州市在八一七路和东大路安装长方型铝板日光灯平行罩,把原1米的角铁灯挑改为1.8~3米的工厂罩。随着社会的发展,灯具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省多数城市的主干道都根据不同需要安装上各具特色、多种多样、配光合理、效率高、重量轻、外型美观的铝质灯具。高杆灯、组合灯也在城市广场、交通枢纽中心出现。1969年国庆节,福州市在东街口、南门兜、台江路口的十字路口,装上10千瓦氙气灯(俗称小太阳),1985年,在东街口人行天桥四周安装36组火波纹灯和4套大庭院灯。1984年9月,永安市在新西路安装玉兰花灯、蘑菇灯。南平市自80年代起不断更新灯具,城区现有组合型美术灯109盏,彩灯2335盏,山城夜晚灯火辉煌。1986年,福州市先后在闽江桥北立交桥、洋头口立交桥的中心环岛竖立高20~25米的高杆灯,顶端为飞蝶状,分别安装40盏、16盏高压钠灯,宛如朵朵鲜花凌空怒放。1989年,厦门市先后在吕厝环岛中心竖立高30米、重5吨的高杆灯,加上18个400瓦高压钠灯,照度可达1万平方米。富山展览城中心四周也竖立4根18米高的高杆灯。
  路灯电杆,始为木杆,高度有6米、10米、12米,重量轻,便于埋设,但易受风雨侵蚀,容易腐烂。70年代起陆续更换水泥杆。至1990年,木杆已全部淘汰,代之以水泥和钢铁管镀锌的电杆。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6年。设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
永安市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