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1681
颗粒名称: 三、工艺
分类号: TU99
页数: 2
页码: 87-88
摘要: 本文记述了随着城市发展,福建的排水工程施工逐渐向机械化过渡,采用新方法清通排水管道,提高施工效率。但是,还有部分地区仍采用落后工艺。
关键词: 福建省 排水 工艺

内容

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下水道设施施工和维修养护都是手工操作,施工方法落后。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施工工艺方面,逐步向机械化过渡。福州、厦门等城市排水工程施工机械化程度达到一定水平,挖掘铲运机、翻斗运输车、高压射水车、真空吸泥车等已普遍采用。1987年,福州市国货路西段拓宽扩建工程的污水管道铺设,采用不开槽顶管法,铺设管径1350毫米的管道268米,在施工中与福建师范大学协作,首次采用“JGY-1型激光管道准直仪”,对管径1350毫米管道坡度测量和准直,与普通测量仪器相比,具有精度高、可靠性强的特点,用它产生的激光来跟踪定位,在百米距离内,管道轴位偏差不过几毫米。制管工艺,从过去采用的震动法和离心法,改用挤压辊压法;管材已采用自应力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在养护、维修方面,改变过去用八磅锤与洋镐破挖路面、翻开沟盖、人工清挖的作业。60年代学习上海,使用手摇卷扬机,竹片穿绳疏通沟道。70年代使用吸泥车及射水车。80年代起,使用自动卸污泥车和自动升降污泥车,部分实现污泥运输机械化、装卸自动化,以“抓、冲、吸”新方法清通排水管道,逐步代替“竹片、大勺、绞车”的老方式。但是,还有相当部分地区仍未改变落后工艺。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6年。设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

阅读

相关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