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漳州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1664
颗粒名称: 二、漳州市
分类号: TU984.2
页数: 3
页码: 43-4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漳州市作为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总体设想包括重要保护区、重点开发区和禁建区的划分,并将古城划分为三个区域进行保护。漳州市着重保护传统民居、与闽台关系史有关的建筑、有影响的古建筑、古地名、故居和祠堂等。修复古建筑群包括文庙建筑群、林氏宗祠建筑群、武庙、桥亭、丹霞书院、威镇阁、龙文塔、城门等。另外,对风景区和公园进行规划,同时加强道路绿化和街头绿地的开辟。
关键词: 福建省 历史文化名城 漳州市

内容

漳州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拥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个、市级40个、县级257个,充分展示漳州历史文化的璀璨。
  (一)保护规划总体设想
  1.根据漳州的历史发展和文化特色提出重要保护区、重点开发区和禁建区重点保护区为:一区,历史核心区(古护城河以内);二片,新行街、文化街传统民居保护片,新华东路民居保护片;七线,香港路、台湾路、北京路、延安南路、厦门路、新华东路、龙眼营等七条传统风貌街巷。
  重点开发区为:二幢标志建筑,威镇阁、龙文塔;二大风景区,南山寺风景区、芝山风景区;五大公园,龙文塔园、丹霞公园、威镇阁公园、霞东公园、东湖公园。
  禁建区为:丹霞山禁建区。
  这个规划的核心,是要创造能充分表达历史延续性的城市空间,体现城市的发展文脉。
  2.将古城划分为三区
  一级历史文化风貌区:如文庙、林氏宗祠、丹霞书院、南山寺、蔡竹禅宅等建筑群片,定潮楼—浦头庙片,基督—天主教堂片,香港路石坊段等。
  二级历史文化风貌区:如西起青年路、东至北京路、北起瑞京路、南止修文西路的旧城区,以及可园所在地文川里、孙厝巷、新华东路牌坊段等。
  城市新景区:定为漳州宾馆、时代大酒家片,漳州师院—丹霞书院片,二中一师范专科学校片,糖厂住宅区片,华侨新村片,市体育训练基地,芝山大院片等七片。
  3.城市风貌特色保护项目
  一是著名的传统民居——竹竿屋,最长的达90多米。保存较好的有孙厝巷、杨厝、黄士俊、郑开禧、蔡竹禅住宅等,比较集中的有文化街、新行街、新华东路。二是与闽台关系史有关的建筑。漳州是台湾人民重要的祖居地之一,著名的纪念性古建筑有慈济宫、威惠庙等。还对在台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和开发台湾有贡献的人物故居及其遗址加以保护。三是在历史上及国际上有影响的古建筑、古地名、故居、祠堂等。如菲律宾总统科•阿基诺夫人祖居地龙海角美镇鸿渐村,日本冲绳县那霸市久米村阮、毛、陈、王四姓的祖籍地,以及明代尚书潘荣和支援琉球开发的36姓水手等的故地。四是花果之乡。龙海九湖乡荔枝的主要参观区、天宝镇十里蕉乡,以及百花村等都要结合景观美化,并结合村镇建设进行保护。五是体育旅游地。漳州是国家女排集训基地,在社会上产生某种神秘感和吸引力,可把体育基地的建设列为名城规划旅游项目。
  4.其他保护
  对名城结构设想为:三轴线、双三节点。即:龙溪轴线、1300轴线、新城轴线和芝山—南山寺—霞东公园。这样有利于与古城取得平衡,新旧彼此联系。
  对古城高度进行分区控制,并控制几个主要景点的视廊关系:如八卦楼、龙文塔、文庙、丹霞茶阁、闽越清漳馆、中山公园、东城门、芝山、南山寺等主要景点间的视线走廊。
  (二)修复古建筑(群)
  漳州古建筑遗存丰富。规划选定对城市标志性建筑和地标建筑等九组建筑单体和群体进行修复:文庙建筑群,林氏宗祠建筑群,武庙,东、西、北桥亭,丹霞书院,威镇阁(八卦楼),龙文塔,东城门,南城门。
  文庙是目前城内规模较大的建筑群之一,始建于宋绍圣四年(1097年),原为文庙与府学两部分组成。文庙大殿内部结构及细部装饰均为宋代遗物,廊柱盘龙雕刻反映当时闽南一带的技术水平。
  林氏宗祠由漳州七县林姓氏族合建。林姓尊商代比干为始祖,故亦称比干庙。现仅存一主殿,据推考始建于宋代。规划在宗祠原有基础上扩建,改造为漳州民俗展览馆。
  武庙是漳州府城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规划改为漳州闽越战争史陈列馆。西桥亭和东桥亭均建于唐元和年间。规划对两桥亭重新修整,并在西河内侧辟20米绿化带。
  丹霞书院、威镇阁,规划将二者作为一个整体设计,重建八卦楼(威镇阁),恢复丹霞书院,形成威镇阁公园与丹霞公园。
  龙文塔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规划重建,移址于原址向南200米的九龙江大堤下。
  (三)园林与道路
  对2个风景区、5个公园进行规划:芝山风景区,以历史风土特色为主;南山风景区,以南山寺古建筑为主体;中山公园,为市中心区综合性文化公园;东湖公园,以水上游览活动为主;霞东公园,为古码头、古港区遗址性历史文化公园;可园,以清末私人园林为主题的观赏性古典公园;龙文塔园,以恢复古建筑和水上体育活动为主题的文化休息公园。
  漳州的青年路、台湾路、香港路、厦门路、北京路和新华东路等6条主要的传统街道,除新华路外,均在古城区核心地带。规划在保护传统的基础上,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有经营旅游商品为主的香港路、台湾路,以文化设施为主的北京路和新华东路。在规定功能的前提下,对沿街立面进行保护和改造。如新华路牌坊有典型的地方特色,秀丽而质朴;南段是西洋古典型的建筑群,装饰华丽,具有异国情调;厦门路、青年路是典型的漳州民居建筑,整齐的骑楼传统风格、宜人的街道尺度颇具特色。相应开辟街头绿地,加强道路绿化,使人们能感受到每条街的独特韵味,领略到漳州地方特色和文化背景。目前只规划香港路为步行街。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6年。设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

阅读

相关机构

漳州师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