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东山县三角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测绘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1539
颗粒名称: 五、东山县三角网
分类号: P221+.1
页数: 3
页码: 38-40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东山地区是地震活跃的地区之一,为了监视地震发展趋势,福建省地震局于1972年在东山岛布设了I等三角网,进行了4期三角测量。其中三心一致的仪器观测数组成了6个中点多边形,21个单三角形的三角网,观测时间分别在1972年至1984年期间。该地区的高精度三角测量满足地震科研、各项工程建设和各种比例尺测图的要求。
关键词: 福建省 东山县 三角网

内容

东山地区是福建地震活跃的主要地区之一,泉州-汕头构造带的主干断裂通过本区。福建省地震局为了监视东山地区地震发展趋势,于1972年在东山岛布设了I等三角网。其后为了提高大地形变网对地震的监测能力,地震综合队选择已有三角测量基础的东山岛作为“三角网、测边网、边角网”3种网的精度比较试验。因此该地区自1972年至1984年间,共施测4期三角成果。
  东山测区共布设17个三心一致的仪器观测数,组成有6个中点多边形,21个单三角形的三角网。网的平均边长为5.1公里,是一个中等独立三角网,其点位分布见图2—9。
  测区内最高的三角点“黑石壁”重合在原总参测绘局施测的二等三角点的盘石中心标志上。三角测量的技术依据是《大地形变测量规范》。用威特T3经纬仪,按全组合测角法观测各三角形内角。其方向权P=m×n=42(40)(式中m为组合角应观测的测回数,n为测站上应观测的方向数)。4期测量成果的观测时间分别是:第一期,1972年8月至10月,第二期,1976年7月至10月,第三期,1980年8月至10月,第四期则是在1984年8至10月完成观测的。边角同测试验网不包括东山全部三角点,仅选择网中的观音山、大庙山、岔山、望丝山、大山、大产岛、蚌山、山狗窟、黑石壁、马安山等10个三角点组成二个中点多边形的边角同测网(图2—9中的双线部分)。第四期三角观测精度见表2—12。
  试验网的19条边用美国K+E公司出品的R·M—Ⅲ精密激光测距仪观测。该仪器测程为60Km,标准精度为(5mm+10⁻6),采用单向观测,每条边20组,分别由4个光段完成,其观测时间段均为激光最佳观测时间,大致在早上6点40分至7点30分,下午在17点0分至18点30分之间进行,外业观测各条边的内符合相对精度(表2—13)。
  外符合精度以图形闭合差来衡量,分别为:
  黑石壁为中点的多边形Wl=﹣0.04″
  马安山为中点的多边形W2=+1.55″
  从上述成果精度统计表明,东山小三角网是高精度的三角测量。其成果满足地震科研、各项工程建设和各种比例尺测图的要求。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测绘志

《福建省志·测绘志》

本志记述了福建省测绘事业的发展变化,包含测绘机构、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海洋测量、遥感应用、测绘管理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