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职工队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092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职工队伍
分类号: F426.61
页数: 3
页码: 269-271
摘要: 本文介绍了福建电力工业经历了从创立初期的职工素质低和电力发展停滞,到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壮大,职工素质明显提高的历程。
关键词: 福建电力工业 职工素质 发展历程

内容

福建最早创建的福州电气公司,民国元年(1912年)有职工110人,民国13年增至740人,其中有技师13人,技术人员23人,熟练工人数十人。厦门电灯公司在民国2年有职工60人,民国22年增至近200人,有少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以后相继兴办的电厂,规模都很小,职工数量少,素质低。至民国26年抗U战争前,全省电力工业职工已在千人以上。此后由于战争,福建电力工业长期处于停滞萎缩状态,至1949年福建解放时,除福州电力公司、厦门电灯公司外,大部分电厂缺少甚至没有技术人员,工人约占职工总数78.4%,职员占21.6%。据1949年资料统计,福州、厦门、漳州、泉州等4个电厂职工总数621人(含临时工46人),其中工人、学徒497人,技术人员23人,管理及其他人员101人。职工文化水平很低,据福州电力公司解放初对排尾发电所135名工人测验,计有半文盲109人、文盲26人。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全省电力系统职工693人,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987元,经过国民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福建电力工业开始复苏并有所发展。1957年,职工总数1440人,专业技术人员增多,职工素质也有一定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2176元。
  1958年后,福建电力工业发展加快,全省电力系统职工人数迅速增长,电力设计、安装、科研试验和教育等专业队伍也相继组建。到1960年,全系统职工人数达6713人,比1957年底增长3.66倍,其中发电、供电企业分别为2984人、1131人,设计、安装、科研、教育等单位2598人。1962年根据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精简了1958年及以前从农村招收的职工700多人,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到1963年底,全省电力系统职工减到6050人,比1960年减少10%左右。通过这一段发展和调整,职工素质有较大提高,并填补了设计、安装、科研等专业的空白,全员劳动生产率也从1957年人均2176元提高到1966年人均11521元。
  从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到60年代末,全省电力系统固定职工维持在6000人左右。70年代后,随着电力工业继续发展,电力职工人数又逐步增长,1976年总人数达到11228人,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13591元。
  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福建电力工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尤其在福建电网形成,电网上划水利电力部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因而职工队伍迅速壮大,素质明显提高。1979年,全系统职工总数138扣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6.9%,中专和相当高中的占27.7%,初中的占32%,小学的占32.2%,文盲半文盲占1.2%;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16216元。到1990年,全系统职工总数达到19496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10.1%,中专和相当高中的占36.6%,初中的占39.5%,小学的占11.1%,文盲半文盲的占2.7%(包括大量计划外用工),共有各类专业技术干部4915人,占职工总数25.2%(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277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1307人),工人10817人,占职工总数55.5%,行政管理干部2287人,占职工总数11.7%,其他人员1477人,占职工总数7.6%。在职工总数中:发电占36.4%,供电占33.2%,设计安装占26.4%,科研、教育等占4%,基本形成了一支包括生产、建设、科研和教育等专业的、具有一定水平的电力职工队伍,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50772元。但为适应电力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曰趋现代化的需要,职工素质尚须进一步提高。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福建省电力工业的历史和现状,由述、志、记、图、表、录等组成。时限上自1900年,下迄1990年。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