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检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0905
颗粒名称: 二、检修
分类号: F426.61
页数: 4
页码: 245-248
摘要: 本文介绍了福建省电力工业发电运行和供电运行的历史演变及改革。
关键词: 电力工业 发电运行 电网建设

内容

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福建有电到1949年,全省各地电厂均是孤立供电,电厂装机容量小,设备检修基本是“不坏不修,坏后再修”的状态,因而事故频发,出力不足。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全省电业职工以翻身作主人的态度,对发、供电设备全面进行了恢复性检修,修复了年久失修的设备(如福州新港发电所2台濒临报废的3、4号5吨/小时锅炉全部拆除重建),使部分主要城市和重要用户恢复了全日制供电。1950年后,开始实行燃料工业部颁发的“发电厂与线路主要电力设备大修及日常检修的通令”,“电业检修规程”以及“发、供电设备检修标准内容、停用时间及主要报表暂行规程”等,仿效苏联逐步推行定期计划检修。
  1953年,开始进一步推行按时间为周期的计划检修制度,建立按设备区域分工的检修机构,并制订了检修管理制度、责任制以及检修标准内容和质量标准等,使设备的技术性能逐步有了改善。如福州电力公司新港发电所2台汽轮机更换了动叶片,5台锅炉进行了恢复燃用烟煤的技术改造,对当时的生产恢复和发展,保障社会正常供电起了显著作用,检修队伍也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1956年,省工业厅组成一支有78人的电业检修队,担负省内4个主要发电厂巡回大、小修及柴油发电机组安装任务,进行集中检修的尝试。当年,古田水电站一级发电机组相继投产,参照苏联检修与试验技术,编制试验大纲,开展试验监督工作,对于特殊作业项目,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工艺标准及其验收办法。同年11月,为了适应古田与福州联网的需要,福州发电厂将3台汽轮发电机频率从60赫兹改为50赫兹。1957年,厦门市区与鼓浪屿两处电源联网运行。联网运行方式促进了检修计划管理工作。到50年代后期,全省已有1套比较完整的定期计划检修制度、程序、标准和方法。
  1958年,为了适应急剧增长的电力需要,全省相继动工兴建一批水、火电工程。原省工业厅电业检修队与上海基建局支援福建人员合并,组成福建省机电安装工程处,成为基建性质的安装队伍,集中检修随之停止。当时,新建和扩建的火电厂,由于推行“简易发电”的做法,致使1959年以后投产的许多火电机组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和隐患,如永安、泉州电厂的汽轮机组振动,厦港、莲坂、邵武、漳平等电厂机组的调速器串动,杏林电厂2号机调速系统不能维持空负荷运转以及普遍存在的锅炉“三管”(①“三管”即为主蒸汽管,过热汽管,省煤汽管。)爆漏、联箱裂纹、炉排走偏卡死、主变瓦斯动作、发电机烧线棒等等,加重了生产和检修工作的压力,使不少电厂年年安排大修。较突出的如永安电厂新机组投产初期,接连发生故障11次,汽轮机振动高达0.18毫米,造成推力瓦乌金烧毁,叶轮摩擦,高低压轴封毁坏,一直处理了半年多才恢复正常;邵武晒口电厂也因设备质量差,不配套,基建遗留大量问题,事故和故障频频发生。针对这种状况,省水利电力厅电业局于1961年10月颁发了“电业检修管理办法”,对检修组织原则、任务、计划编制、准备工作、现场管理、安全技术措施、验收、总结等都作了具体规定,使检修工作更有效地开展。从此以后,省电业局所属发电单位的年度检修计划,由局统一安排,并由局按年下达年度检修技术组织措施计划。
  1963年,根据全国电力生产技术管理经验交流会精神,在认真贯彻“预防为主、计划检修、修必修好”的方针,加强检修工作和加紧进行“填平补齐”、更新改造等工作的同时,结合省内实际,着重强化设备完好率管理与设备评级考核,组织同类型机组示范性大修,并结合对一些“老大难”的设备缺陷,组织联合攻关。基层单位在抓好技术基础工作中,建立“设备履历卡”、“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设备周期切换运行制度”以及“机、电设备维护管理制度”等,加强技术资料的积累与管理。在组织示范性大修时,还编写了不同类型机组的检修工艺规程,为设备检修工作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通过上述一系列工作,至1964年全省电力系统大部分发电设备健康状况有了好转,一些“老大难”的设备缺陷也基本消除,安全经济运行比投产初期有较大改善。三明热电厂1964年供电煤耗率由投产初期的1034克/千瓦时降至620克/千瓦时,杏林电厂1965年发电煤耗率降至620克/千瓦时,为建厂以来最低的煤耗率记录。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计划检修被视为洋框框,检修管理制度被指责为“管、卡、压”,设备检修与维护、保养工作受到严重干扰,使不少设备严重失修,设备健康状况每况愈下。福州电厂1968年2月,3号汽轮发电机组,因运行人员失职,汽温下降过低,发生严重水冲击,使主机推力瓦烧毁,动静通流部分严重摩擦损坏,停电检修30天。1971年7月,该厂2号35吨/时锅炉又因运行人员失职,风道着火炉排架烧弯,造成炉排大轴永久性变形的重大事故,停炉检修20天。邵武电厂1970年全厂设备完好率仅为62.5%。1973年4月开展设备安全大普查时,该厂1146台设备,查出的设备缺陷就达2675条,其中大缺陷有197条。
  1977年,特别是1978年后,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企业整顿,按水利电力部对火电设备完好率提出的“巩固一类、提高二类、大部分三类设备予以歼灭”的要求,大打设备翻身仗,设备健康状况有了较大好转。邵武电厂到1978年底,主设备完好率已达95.83%,2号机组连续安全运行500天,在全省电力企业开展“设备上纲要,创红旗”的竞赛中,被评为“红旗”设备。古田溪水电厂二级1号机组、杏林电厂1号汽轮机都通过大修消除缺陷,分别从二、三类设备升为一类设备。110千伏杏泉线,在大修处理缺陷后,摘掉了三类设备帽子。永安火电厂主辅设备通过整治基建中遗留的缺陷,并按燃用省内低挥发份无烟煤作了适当改造。至1980年底,全厂4台总容量15万千瓦机组达到稳发满发,供电煤耗率从初期投产时的714克/千瓦时下降到500克/千瓦时,助燃油耗率也从183克/千瓦时下降到38克/千瓦时。
  1983年,在企业全面整顿中,各单位普遍修订落实了检修管理制度,设备健康状况进一步好转。1984年省属发供电的主设备完好率都达到100%,而且设备技术经济性能也有较大改善。全系统供电煤耗率550克/千瓦时,发电油耗率24克/千瓦时,分别比计划下降8克/千瓦时、11克/千瓦时。1985年1月,通过学习华东、山东、华北等地电网的经验,结合省内实际情况,省电力工业局制订颁发了“发电设备检修包工计件工资试行办法”,规定以承包检修质量为主要考核条件,按质论等,给予奖励。同时,还规定了缩短承包检修工期多发电量的增值工资,这个办法试行后有力地激发了检修人员的积极性,对提高检修质量,提高工效,缩短工期,增进效益有明显效果,而且克服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省属电厂有20台次水、火电机组试行检修承包,检修工期比计划缩短2—7天,绝大部分机组实现了一次启动并网成功。邵武电厂2台机组首创检修“全优”的好成绩,其他电厂因检修质量引起的非计划检修次数,比上年也有减少。据1985年10月底统计,由于缩短工期多发电增加售电利润103.9万元,材料消耗比计划节约19.13万元,扣除多发放计件增值工资,净增经济效益116.76万元。
  1986年,水利电力部颁发《电力设备全过程管理规定》,国家经委、财政部联合颁发“发电设备缩短检修工期增发电量奖励办法”后,为了贯彻落实这些规定和办法,省电力工业局组织有关部门专业人员,用了1年4个月的时间,在广泛征集基建、生产系统人员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并颁发“福建省电力工业局安全全过程管理规定”。1987年5月,充实修改原来的试行办法,正式颁发“发电设备检修工程定额承包办法”,一直执行至今。由于这个办法更强调检修质量,并加重了缩短工期给奖份量,效果更好。实行后,设备健康状况逐年有所改善。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检修网络进度计划等现代化管理方法以及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工具的运用。1988年,福建电网220千伏环网形成,华能福州电厂35万千瓦大型机组并网运行。当年12月,省电力工业局根据电网新情况,重新制订了“关于电网发供电设备检修计划管理的若干规定”,并规定设备检修实行3年滚动大修规划、年度检修计划以及月度检修计划,把月度检修计划落实到月度调度计划中。火电机组、水电机组和主变压器的大修时间间隔一般分别为2—3年、4一5年和10年。检修计划的编制、调整变更,以及主设备的检修工期等,都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为了保证检修计划的实现,各电力企业普遍加强了管理,认真把设备管好、用好,有效控制非计划检修。有的企业还主动利用电网后半夜负荷低谷时段与节假日消除设备缺陷,增进电网效益。
  1989年初,福建火电厂来煤质量普遍下降,有的煤质灰份高达40%以上,远离设计值12%—19%,相继发生锅炉爆管,球磨机故障等事故。当年7月,能源部部署重点火电厂开展治理整顿的要求。省电力工业局在贯彻落实中决定,以永安、漳平2个重点火电厂为主进行治理整顿,并针对来煤质差的情况,研究了对策。把整顿设备和维修管理作为治理整顿的重点内容之一,纳入正在开展的“安全、文明生产创水平达标”活动和企业升级活动,提出了治理整顿设备的近期和3年内达到的目标。同年9月,省电力工业局根据国家计委布置开展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评选活动的要求,制订了实施细则,成为整顿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的贯彻落实,到当年下半年全省火电厂的生产和设备检修的被动局面逐步得到扭转。永安火电厂通过加强燃料管理和运行管理,并采取处理球磨机端盖裂缝与烧瓦故障等措施,至第四季度全厂6台机组全部满发,恢复正常生产。1990年,全网各火电厂等效可用系数为85.65,等效强迫停运率为5.24%,非计划停运次数(不包括低谷时间消除设备缺陷,下同)24次,各项可靠性指标都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永安、漳平两个重点火电厂在治理整顿中,制订设备管理工作规划,建立检修目标管理,依靠技术进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和机组示范性大修等一系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至1990年底,永安火电厂实现连续安全运行375天的最高记录,主设备完好率98.8%,其中一类设备占92.7%,全厂发电设备等效可用系数为89.52,等效强迫停运率为1.56%,非计划停运次数1.89次,供电煤耗率469克/千瓦时,发电助燃油耗率26克/千瓦时,均创历史最好水平。漳平电厂也首创连续安全生产200天,供电煤耗率比上年降低6.24克/千瓦时。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福建省电力工业的历史和现状,由述、志、记、图、表、录等组成。时限上自1900年,下迄1990年。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