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金属监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0874
颗粒名称: 三、金属监督
分类号: F426.61
页数: 1
页码: 2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世纪60年代初期,福建省电力系统开始在发电厂开展金属监督工作。随后,配备金相、探伤专业人员,并进行了光谱普查,加强了合金钢材的管理。从1975年开始重建金属专业,并逐步配备了探伤、测厚、硬度等设备。通过焊工培训和考核,制定金属监督工作条例并组织厂际竞赛。此后,对设备的焊缝、超声波探伤、普查等进行了监督,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通过应用微机进行科学管理,提高了金属监督工作水平。
关键词: 福建省 电力工业 金属监督

内容

60年代初期,福建省各发电厂均未配金属专业人员,只有省中心试验所热工组配备3名金相、探伤专业人员。“文化大革命”时人员被调到电力建设公司。1975年,根据电力生产需要在省中心试验所重建金属专业,开始开展金属监督工作。1977年,对省属各发电厂及库存合金钢材进行光谱普査,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对各厂加强合金钢材管理,并建立有关规章制度,配备光谱验钢镜,培训光谱人员。1979年,首次召开火电厂金属监督工作座谈会,会后各厂陆续配备了金属监督专责人,建立主要设备用钢台帐,机组运行台帐,超温超压记录及各种制度。
  随着金属监督工作量的增加,从1980年起各单位陆续配备X光探伤机、超声波探伤仪、测厚仪、硬度计等。1981年,举办焊工培训班,以后每年都坚持办班培训及焊工考核发证。1982年,制定了《福建省火力发电厂金属监督工作条例》(试行),同时组织各电厂开展金属监督工作厂际竞赛。1982年至1984年,对“文化大革命”中制造的锅炉汽包和下降管进行焊缝普查,发现厦门电厂3号、4号炉下降管角未焊透,得到及时处理。1985年,修订颁发了《福建省火电厂金属监督工作条例》,各电厂都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同年,对永安火电厂4台汽机低压缸转子中心孔超声波探伤,发现中心孔表面有5条3毫米长的纵向裂纹,及时进行了处理。1987年,首次开展主汽管支吊架普査,发现永安、漳平两电厂部分支吊架有严重缺陷,经处理后消除了事故隐患。1988年,省电力试验研究所将历年来收集的火电厂有关金属监督的事故资料输入微机,应用微机进行科学管理。1990年,结合机组大修对发电机护环进行超声波探伤,发现漳平电厂1号机护环存在严重裂纹,及时更换,避免了重大事故。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福建省电力工业的历史和现状,由述、志、记、图、表、录等组成。时限上自1900年,下迄1990年。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