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输变电工程设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085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输变电工程设计
分类号: F426.61
页数: 3
页码: 186-188
摘要: 本节记述了福建输电工程设计队伍自1958年成立以来,经历了不同阶段的设计工作,从最初的35千伏线路设计到110千伏和220千伏线路设计,不断创新和发展。在设计中,他们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如钢筋混凝土杆、铁横担、单杆设计等,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
关键词: 福建省 电力工业 输变电工程

内容

一、输电工程
  福建输电工程设计队伍,开始于1958年省水利电力厅设计院设计一室的线路设计组,由上海电力设计院支援福建的15名技术人员为主组成。配有线路电气、结构、通信、保护、预算等专业人员,配备2台机械式手摇计算机,机械式电动计算机、苏联制Qn-1型电位计各1台。
  线路设计组成立初期,主要承担35千伏线路设计。1959年,完成第一条35千伏兴(坪)坑(边)线路7.6公里设计。到1960年,完成35千伏漳(平)苏(邦)、漳(平)大(坑)、杏(林)海(沧)、杏(林)将(军祠)等一批服务于福建新兴工业基地及农业排灌的电力线路工程。当时由于缺乏钢材、水泥,这批线路在设计中均采用木杆,其中直线杆为门型杆,承力杆为A门型杆。在杏林至将军祠线路设计中,使用钢筋混凝土杆、木横担;该线路从排头至牛头山1.25公里为海底电缆,是省内第一条35千伏油浸纸绝缘海缆线路设计。同年,该组还完成了第一条3.81公里的110千伏南平至铝厂线路的设计,并在35千伏南平至葫芦山线路设计中,克服任务急、人员少的困难,大胆改革,将原需分为定线、终勘、定位三阶段进行的现场工作改为“一次终勘定位”的工作方法,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证了设计质量。这一工作法后来列入部颁技术规定,一直沿用至今。
  从1965年开始,线路组承担的110千伏线路设计工作逐年增多,设计水平也逐步提高。当年在110千伏南(平)青(州)线路设计中,首次采用直径300毫米钢筋混凝土杆设计,档距为1000米的大档距杆型,创造了用水泥杆实现大跨越。次年在110千伏“718”工程设计中,试验成功了“分裂”拉线,并采用薄壁、冷拔钢筋的非预应力杆段和拉线单杆以及浅埋基础等新工艺。从此,改变过去线路设计中遇到大档距、大高差、大导线时均用双杆的做法,向单杆化发展。“718”输电线路工程是该组设计完成的第一条110千伏全线单杆线路,不仅节约钢材消耗指标近一半,而且具有占地少、施工方便等优点。到60年代末期,35千伏线路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杆、铁横担。70年代初,编制完成35千伏线路定型设计,使全省35千伏线路工程设计实现单杆系列。
  1972年,在承担当时国内最高(142.5米)的鼓岭电视塔设计中,线路组技术人员大胆创新,采用天然岩石锚固基础,桅杆式全圆钢三角形断面组合式铁塔,并采用北极星任意时角法天文测量对向技术。这个工程投产后,经多次强台风考验,安全运行至今。
  1975年,线路组完成第一条220千伏三(明)永(安)线路(长44.41公里)设计,结束了福建220千伏级线路依靠部属设计院设计的历史,使省内线路设计水平跨上新的台阶。1979年,在援建赤道几内亚共和国一项35千伏线路的设计中,该组设计三种铁塔塔型,加工、施工一次成功。经10年多运行,证明性能良好。同年,该组在220千伏池(潭)三(明)线路(长80.5公里)设计中,首次应用航测照片辅助选线技术,不仅缩短了设计周期,还优化了路径方案,节约了工程投资,取得显著效益。
  从1965年至1982年,线路组完成220千伏三明至永安、池潭至三明、永安至漳平、漳平至厦门I回路、厦门李林至水头I回路共5条线路的设计,总长377.58公里;110千伏南平至青州、龙岩至漳平、清流至馆前、三明列西至永安、邵武至泰宁、泉州至杏林、莆田至泉州、漳州至云霄等34条线路的设计,总长1411.81公里;35千伏39条线路的设计,总长647公里。
  1983年9月,在原线路设计组基础上组建为线路设计室,下设线路电气、结构、通信和技术经济等3个专业组,共36人。配备有PC—1500、PB—700型微型计算机5台,并编制了10多项计算程序,使设计全过程基本摆脱了手工计算。
  线路设计室成立后,进入以设计220千伏线路为主的阶段。设计周期明显缩短,设计水平进一步提高。1983年,在永安火电厂220千伏送出配套工程的永安至南平线路(长126.53公里)设计中,试行“五定三包”(定任务、定人员、定工期、定质量标准、定费用标准、包干外勤费、住宿费、民工费)、节余分成办法,提高了生产人员工作积极性,取得了优质高效、节约开支的良好效益。1985年,完成第一条35千伏3.5公里福清高山至平潭Ⅱ回海缆工程设计。同年,该室开始在华能福州电厂送出配套工程的8项220千伏输电线路设计中,设计了220千伏4种直线铁塔、1种钢筋混凝土杆和1种拉线铁塔,改变过去这类线路只用自立塔的历史。同时,对采用有色金属线作避雷线和架设屏蔽线等,也作了尝试。在这些送出配套工程设计中,于1988年首次独立完成了国内第一条220千伏李半线深埋施工的高压充油大长度(7.29公里)、大截面(海底电缆630平方毫米,陆上电缆500平方毫米)、高电压等级(220千伏)的厦门集美一高崎一斗门海陆缆混合线路工程的设计。其中220千伏充油海底电缆系国内首次自行设计施工的项目。该线路通过2年的运行,证明海缆设计是成功的,为海缆设计积累了可贵的经验(1991年该工程获能源部优秀设计奖、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铜质奖)。同年,220千伏漳平至厦门(I回路)线路设计被评为省级优质工程奖;1989年至1990年,220千伏泉州至李林(Ⅱ回路)线路设计,被评为部级优秀工程奖、省级优秀设计二等奖。从1983年至1990年,线路设计室先后完成220千伏永安至南平、南平至福州、泉州至李林、东渡至半兰山、红山至甘棠、井山至石狮等21条线路的设计,总长1232.63公里。
  从1958年至1990年,福建输电工程设计队伍共完成35千伏线路设计71条,累计长度969.63公里;110千伏线路设计51条,累计长度1819.05公里;220千伏线路设计26条,累计长度1610.21公里。1990年底,线路设计室共有35人,其中高级工程师4人,工程师7人,其他技术人员20人。
  二、变电工程
  1958年省水利电力厅设计院成立后,变电工程设计均由分散在各专业组的设计人员进行设计的。初期主要进行新建35千伏变电站和部分110千伏变电站扩建、改建工程的设计。1958年,完成的第一项设计是福州电厂35千伏升压站(容量5600千伏安)的施工图设计。至1964年,先后完成新建35千伏的漳平大坑、福州白沙、南平西芹、莆田涵江等22座变电站设计和扩建南平黄墩、福州西郊二、三期等3项110千伏变电站的设计。此外,还为军工等部门设计一批5600千伏安及以下的变电站。这批变电站一般建设标准较低,也较简陋。
  1965年,开始进行新建110千伏变电站的设计工作,至1975年共完成110千伏的南平青州、漳州东屿、永安坑边、长汀馆俞、顺昌派溪、泰宁、漳平等12座变电站的设计,总容量18.86万千伏安。这批变电站的设计,站址布置均注意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电气一般采用中型和半高型的阶梯布置。
  1976年,开始进行220千伏变电站的设计工作。次年,首次完成220千伏三明列西变电站的施工图设计。该工程是在110千伏的基础上增装1台220千伏6.3万千伏安变压器。设计中妥善处理了原场地、主控楼等基础条件较差的问题,建成投产后运行安全可靠,为以后220千伏变电站设计打下了基础。至1981年共完成了扩建220千伏变电站2座、总容量15.3万千伏安;新建、扩建110千伏变电站7座、总容量12.3万千伏安;新建35千伏变电站2座、总容量0.98万千伏安的设计任务。
  1982年后,主要进行220千伏变电站的设计。当年设计的220千伏厦门李林变电站(1台12万千伏安),是福建自行设计的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也是全省第一座全晶体管化保护控制的220千伏变电站。1985年开始承接华能福州电厂送出配套工程设计任务后,福建变电工程的设计水平显著提高。该工程变压器总容量96万千伏安,包括新建6座220千伏变电站(福州红山、福清林中、莆田笏石、泉州井山、厦门新东渡和半兰山变电站)。为了适应该工程的设计,1986年把分散的变电设计人员集中组成变电设计室,下设电气、土建两个组,全室36人,工程师占总人数的56%。从此,在设计中强化执行基建程序,规程、规范更趋完备,变电站的电气接线、布置形式、设备改型等也逐步标准化、规范化。至1990年,先后完成新建220千伏厦门李林、福州北郊、福州红山、厦门半兰山、泉州井山、莆田笏石、福清林中、邵武故县、石狮山兜等11座变电站,以及扩建220千伏三明列西、南平马站、福州东郊等14座变电工程的设计任务,总容量213万千伏安。由该室负责设计并已投入使用的220千伏变电站中,设备选型和设计有以下主要特点:(一)电气主结线绝大多数采用双母线带旁路的接线,部分采用双母线、单母线或单母线带旁路;(二)在配电装置选型上,除较多应用室外中型单列布置外,第一次采用高型双列布置,还有2项工程采用国外引进的全封闭组合电器,各级电压配电装置均为屋内式布置,主控制楼设计改变传统的布置方式,采用形式新颖的“星”形建筑;(三)在二次设备选型上,各变电站都采用晶体管集控装置。
  从1958年至1990年,福建变电设计队伍,共完成变电站设计124座、总容量328.64万千伏安,其中220千伏27座、容量228.3万千伏安,110千伏44座、容量75.31万千伏安,35千伏53座、容量25.03万千伏安。
  1990年末,变电设计室共有37人,其中高级工程师4人,工程师10人,其他技术人员20人。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福建省电力工业的历史和现状,由述、志、记、图、表、录等组成。时限上自1900年,下迄1990年。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