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火电厂经济调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081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火电厂经济调度
分类号: F426.61
页数: 2
页码: 146-147
摘要: 本节记述了福建电网在形成后,火电厂的经济调度相对薄弱。后来重新开始等微增率研究工作,并进行了各厂效率特性试验、人员培训、各厂单机等微增率曲线整编。在开展电网火电厂经济调度工作中,注重提高高温高压装机容量比和发电量比的比重,供电煤耗率逐渐降低。
关键词: 福建省 火电厂 经济调度

内容

闽北、闽西南电网形成后,火电厂的经济调度相对比较薄弱,系按各厂的供电煤耗率和燃料成本进行调度。1964年,闽北电网开始收集各厂效率试验资料,编拟微增特性曲线,但尚未实施,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而中断。
  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中期,网内一些中温中压火电机组投产。70年代中期以后,又陆续有高温高压火电机组投产,火电厂经济调度则按高温高压、中温中压和效率高低的顺序,安排各厂发电出力,并尽可能减少调峰和开停机次数,原则上控制年度、月度的高温高压发电比,装机容量比和全网供电煤耗率指标,以实现电网的经济调度。
  福建电网形成后,1983年,由省中调所为主,省电力试验研究所、福州大学配合,重新开始等微增率研究工作。1984—1987年,先后进行了各厂效率特性试验、人员培训、各厂单机等微增率曲线整编,并由福州大学提供了全网(包括网损修正)等微增率经济调度程序,开始进入系统试用阶段。1988年6月,由于华能福州电厂大机组接入系统,情况发生较大变化,系统试用暂停,对全网等微增率经济调度仍继续进行研究。
  在开展电网火电厂经济调度工作中,注重提高高温高压装机容量比和发电量比的比重,1990年K值为1.03,达到部颁规定,大于1的要求,使省属火电厂供电煤耗率由1980年的每千瓦时566克,逐渐降到1990年每千瓦时的482克。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福建省电力工业的历史和现状,由述、志、记、图、表、录等组成。时限上自1900年,下迄1990年。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