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电网稳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081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电网稳定
分类号: F426.61
页数: 2
页码: 143-144
摘要: 本节记述了福建电网在1980年联网后,由于系统规模扩大和网络结构薄弱,开始出现稳定问题。1983年进行了稳定计算和静稳定试验,提高了电网稳定运行水平。随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网架和安全自动装置,至1990年基本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 福建省 电网调度 电网稳定

内容

在1979年前,闽北电网和闽西南电网由于系统规模较小,均未发生因系统振荡而引发的电网稳定问题。
  1980年,闽北、闽西南2个电网联网,系统规模扩大,但因只是通过110千伏福莆泉线路弱联系,网络结构薄弱,系统稳定问题开始突出。1982年3月13日,220千伏三永Ⅱ路和110千伏三永I路相继出现故障跳闸,电网暂态稳定破坏而发生振荡,由于调度处理及时,未造成停电。1983年3月,永安至漳平220千伏线路送电漳平(暂以110千伏运行)并连接龙岩龙门、漳州东屿和厦门东渡变电站,电网出现220千伏一110千伏电磁环网运行,因电网稳定储备系数低,又未采取相应的自动解列装置等有效措施,给电网稳定运行造成威胁。当年7月16日,220千伏南三线出现故障三相跳闸,引起系统振荡,并因调度处理失误,使福州东郊变电站全站停电。
  为了提高电网稳定运行水平,省电力工业局于1983年7月多次组织有关专业人员研究采取电网稳定对策。当年,根据水利电力部颁发的《电力系统稳定导则》,制订“福建省电力系统稳定规程(试行)”,决定福莆泉线110千伏线路输送功率在未取得准确的试验数据前,暂定不超过6万千瓦,并指定专业人员进行系统稳定计算和准备系统静稳定试验。
  1983年8月至9月,将泉州后茂变电站莆泉线105号开关及莆田筱塘变电站莆泉线154号开关的LH-11型距离保护解除振荡闭锁接线,兼作线路保护和振荡解列的保护措施。10月10日,在泉州后茂变电站安装投运ZZJ-2型振荡解列装置。省电网中心调度所和省电力试验研究所在水利电力部电力科学研究院系统所的协助和有关厂(站)配合下,于10月12日14时30分对联接南北网的110千伏福莆泉线正式进行了2次静态稳定极限试验。当110千伏福莆泉线有功达10.2万千瓦时系统发生振荡,后茂变电站105号开关ZZJ-2型振荡解列装置和被解除振荡闭锁的LH-11型距离保护,同时动作跳闸,证实该装置正确可靠,于当日16时30分成功完成试验。通过试验摸清了电网静稳定极限及有关基本数据,使福甫线允许输送容量从原来的6万千瓦提高到8万千瓦,增长33%,全年可多供电量4500万千瓦时,收到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这一科研项目获得水利电力部1984年科技成果三等奖。
  1984年9月,永安至厦门李林变电站220千伏线路送电,电磁环网打开,电网稳定得到改善。1985年后,永安一三明一南平一福州和漳平至漳州等220千伏第二回路先后建成投入运行,电网网架得到加强,振荡事故显著减少。1986年后,电网在稳定运行方面继续采取了措施,网架建设也逐步得到加强,未再发生因振荡而引起的稳定破坏事故。
  1988年9月,华能福州电厂投产后,出现大机组小电网的问题,对电网的安全稳定带来了新的不利因素。为了避免和减少因大机组异常运行给系统稳定运行造成危害,全网加强了安全自动装置工作,采用新型低频继电器,对主要水电厂和永安火电厂分别装设高频切机低频自起动和联锁切机装置;对220千伏枢纽变电站装设低频低压解列装置;对县电网与主网接口处装设顺功率低频、逆功率高频解列装置。同时,在电网稳定计算方面,引进了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编制的直流混合电力系统综合计算程序进行计算,满足了电网稳定计算时间和准确度的要求。至1990年,电网经受初步考验,基本安全稳定运行。但大机小网的不利因素仍然存在,全网尚需加强220千伏网架和电源建设,进一步发展用电负荷,以保证电网安全运行。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福建省电力工业的历史和现状,由述、志、记、图、表、录等组成。时限上自1900年,下迄1990年。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