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莆田供电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079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莆田供电区
分类号: F426.61
页数: 3
页码: 108-110
摘要: 本文记录了莆田供电设施建设、改造和电力供应的演变过程,突出了电厂的成立、各类发电设备的改进和电网扩建带来的供电能力提升等关键信息。
关键词: 莆田供电 电厂建设 电网扩建

内容

莆田供电,始于民国6年(1917年)6月莆田电灯股份有限公司60马力(约45千瓦)蒸汽发电机组投产,供城区照明用电。该公司一度停业供电中断,民国13年复业后在城内湖岸设厂,安装1台25千瓦柴油发电机组,恢复照明供电。.民国16年又在涵江镇延宁宫另建新厂,安装1台132千瓦柴油发电机组,并架设6.6千伏线路15.2公里至城关湖岸,供涵江和城区两地照明及粮油加工用电(原25千瓦机组停役)。至民国20年,年发电量26.98万千瓦时,用户1001户。以后因经营不善,用户减至600多户,而且窃电、欠费严重,企业亏损,难以维持,民国26年4月省建设厅派员接管整顿,作为官商合办,改名福建省建设厅莆田电厂。经整顿后,营业有所好转,用户回升至900多户,企业扭亏为盈。民国28年5月,因日军侵扰舭邻的福清县渔溪,电厂关闭,甫田供电又中断。民国30年初,涵江青年电厂安装1台8千瓦(后增至16千瓦)发电机组,供当地照明用电。民国34年底关闭,涵江供电再次中断。
  1949年8月,莆田县解放后,涵江工商界人士集资成立涵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后改名涵江电厂),1951年8月安装1台32千瓦蒸汽发电机组投产,架设2.3千伏线路2公里,供涵江主要街道照明。1952年2月,莆田县人民政府在城内创办的甫田县人民电厂(后改名莆田电厂)1台30千瓦木炭发电机组投产,供城内夜间6—11时照明用电。因用电量日益增长,1955年11月,福建省华侨投资公司投资扩建莆田电厂的1台100千瓦木炭发电机组投产(原30千瓦机组停役),架设6千伏线路4.5公里,城区照明供电有了明显改善。1956年,城区供电量、售电量分别上升到14.29万千瓦时和10.74万千瓦时,照明用户达320户。1959年12月,莆田糖厂动力车间1台15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投产。甫田电厂架设糖厂至涵江6千伏简易线路15公里,供电涵江。1960年2月至5月,糖厂动力车间送电莆田电厂转供涵江铁厂。当年,莆田供电区年供电量54.88万千瓦时,售电量51.5万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19.7万千瓦时。1961年7月,莆田县办的石顶水电站2台计255千瓦机组投产,以6.3千伏和3.15千伏线路分别向东圳水库工地、涵江镇及城区供电。8月1日起实行昼夜供电,结束了分片供电状况。年底,莆田、涵江两电厂停机,专营供电业务。1962年供电量82.02万千瓦时,售电量71.36万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因涵江铁厂停产,下降至4.12万千瓦时,用户达1485户,线路损失率13%。
  1963年11月,东圳水库水电站2台计3120千瓦机组投产,以6.3千伏线路向城区和涵江供电,莆田县电网初步形成。1964年7月,莆田、涵江电厂合并,成立莆田县供电所。1965年4月,莆田第一条35千伏东(圳)涵(江)线(长15.49公里)和第一座35千伏涵江变电站(容量1800千伏安)投入运行后,至年底供电区扩展到城郊和西天尾等6个社镇、10个生产大队,用户达2409户,年供电量277.18万千瓦时,售电量248.76万千瓦时。1966年,供电量、售电量继续增长至410.77万千瓦时和371.22万千瓦时。后因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工农业生产用电减少,1968年供电量、售电量降到294万千瓦时和244.02万千瓦时。1969年开始回升,12月莆田糖厂动力车间与县电网联网,非榨糖季节由县电网供电。1970年供电量、售电量分别上升至1019万千瓦时和832.52万千瓦时。由于1971年至1972年连续发生干旱,东圳水电站出力锐减,两年售电量分别下降到500多万千瓦时和800多万千瓦时。1973年为丰水年,东圳水电站出力正常,供电量、售.电量分别回升至1780.2万千瓦时和1747.68万千瓦时。至1976年,莆田县联网水电达4175千瓦;拥有35千伏线路1条、长15.49公里,35千伏变电站1座、容量1800千伏安;3—10千伏线路184.49公里,变压器157台、容量1.35万千伏安。供电城关、涵江、江口等7个社镇及附近农村。年供电量2246.88万千瓦时;售电量1496.42万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占47.7%,农业用电占30%。但因县电网只有单一的水电电源,供电可靠性较差,不能适应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电的需要。
  1977年夏季又遇旱情,甫田地区自筹资金,由莆田、福清两县以1个月时间突击架设35千伏朱(山)涵(江)线长45公里,从闽北电网末端的110千伏福清朱山变电站联人涵江变电站(增容至5000千伏安),同年8月1日投入运行。闽北电网经莆田地区闽福高压供电所(设在福清县)趸售转供莆田县,初步改善了该县供电条件。1979年9月,为了保证甫田大型中波广播电台用电需要,先后建成的110千伏福(州)甫(田)线(长125.69公里)和110千伏莆田筱塘变电站(容量4万千伏安),以及2回35千伏莆田至后郭线路(计长38.85公里)同时投入运行,闽北电网110千伏网架延伸至莆田。同月,35千伏莆(田)仙(游)线(长30.8公里)投入运行,供电区扩展到仙游县。为了适应筱塘变电站10千伏间隔配电网架的结构,莆田县供电所从1978年9月至1979年8月,对城关6.3千伏配电网络升压至10千伏,共整修高压线路93.87公里,更换变压器135台,总容量1.13万千伏安。至1979年底,莆田供电区联网水火电达9175千瓦;拥有35千伏线路3条,总长62.49公里;35千伏变电站2座,总容量8150千伏安。供电莆田、仙游两县的23个社镇、255个大队,供电最高负荷7570千瓦,年供电量4915.1万千瓦时,售电量4124.78万千瓦时,线路损失率16.08%。在此期间,莆田出现一地两家管电的状况,除原有莆田县供电所外,莆田地区于1979年4月在莆田城内成立莆田地区电力公司,管辖110千伏福莆线和筱塘变电站,负责趸售转供莆田、仙游两县用电。
  1980年1月1日,为了加强供电统一调度,莆田地区电力公司与闽福高压供电所合并成立莆田供电局,归省水利电力局管辖。拥有110千伏线路2条、总长176.87公里,35千伏线路2条、总长38.89公里;110千伏变电站3座,总容量6.38万千伏安。趸售供电甫田、仙游、福清三县和闽侯县南港的南屿、上街两个乡镇。同年2月,110千伏莆(田)泉(州)线(长76.29公里)投入运行,使闽北电网与闽西南电网联接,形成福建电网。7月,35千伏筱(塘)麻(风院)线(长4.5公里)建成,与35千伏麻(风院)涵(江)线“T”接,筱塘变电站供电涵江,进一步提高了涵江供电可靠性。当年,莆田供电区供电量突破1亿千瓦时。1983年11月,永泰县自筹资金建成的110千伏永泰变电站(容量1万千伏安),北接福(州)永(泰)线(后改名北永线),南联永(泰)莆(田)线,并入福建电网运行,归莆田供电局管辖并趸售供电。1984年,供电量增长到2.13亿千瓦时,供电最高负荷4.2万千瓦。
  1985年至1988年,为了提高向福清、莆田、仙游3县供电的能力,110千伏朱山变电站和筱塘变电站分别增容至3.5万千伏安和7万千伏安,新建35千伏涵江卓坡变电站(容量1.75万千伏安)、秀屿变电站(容量1800千伏安,1989年8月退役)先后投入运行,初步满足3县近期供电需要。在此期间,地处平潭岛的平潭县自筹资金,于1986年9月建成35千伏福清高山至平潭城关输电线路30.85公里(其中从福清可门岛至平潭刀架岛敷设曰本造的XLPE型海底电缆双回路3.5公里)和35千伏平潭城关变电站(容量4000千伏安),与已并入福建电网的35千伏高山变电站联网运行。1987年4月,福清、平潭县自筹资金建成的110千伏朱(山)高(山)线(长42.47公里)和110千伏福清高山变电站(容量1万千伏安)投入运行(原35千伏高山变电站退役),进一步提高了向平潭供电的能力。1987年供电量比1985年增长42.5%,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对外贸易和对台贸易都比1985年显著增长。
  1988年6月,新建的华能福州电厂送出配套工程220千伏笏石变电站(容量12万千伏安)和220千伏井(山)(笏)石I回路(77.11公里)、110千伏(笏)石筱(圹)联络线(21公里)'同时投入运行,使福建电网220千伏网架从泉州进入莆田。8月18日,新建的220千伏福(州)(林)中I、Ⅱ回路(计长69.88公里)和220千伏(林)中(笏)石1回路(66.11公里)及220千伏福清林中变电站(容量12万千伏安)同时投入运行,实现福建电网220千伏网架单环网。11月27日,220千伏(林)中(笏)石U回路(65.51公里)投入运行。1989年1月,坑南变电站增容至1万千伏安,基本满足闽侯县南港的5个乡镇近期供电需要。1990年12月,高山变电站新增2号主变压器1.5万千伏安,以适应该地区工业用电之需。年底,供电区内联网的水、火电计7.48万千瓦。至此,供电区形成以笏石、林中两座220千伏枢纽变电站为供电中心,以110千伏线路向外辐射,网络布局较为合理。但因笏石、林中两个变电站是无载调压,而且供电区内3班制生产的工厂企业少,峰谷负荷相差近3倍,月平均日负荷率只有69.2%。加以一地两家管电,争相发展直配用户,配电线路交叉穿插,不利于安全运行。
  至1990年底,莆田供电局管辖的输电线路有220千伏4条,长201.5公里;110千伏7条,长308.85公里;35千伏2条,长38.94公里。降压变电站有220千伏2座,总容量24万千伏安;110千伏5座,总容量15万千伏安。35千伏1座,容量1.75万千伏安;10千伏配电线路94.46公里,配电变压器189台,总容量3.37万千伏安。供电范围达莆田市城厢区、涵江区和莆田、仙游、福清、永泰、平潭5县及闽侯县南港5个乡镇。1990年供电最高负荷12.15万千瓦,供电量5.28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占50.18%),售电量5.19亿千瓦时(其中趸售电量4.73亿千瓦时),线路损失率1.79%。10年中,实现28个百口安全无事故,1985年7月实现连续安全运行555天,创全省供电系统最高记录。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福建省电力工业的历史和现状,由述、志、记、图、表、录等组成。时限上自1900年,下迄1990年。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