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闽北地区220千伏变电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0789
颗粒名称: 一、闽北地区220千伏变电站
分类号: F426.61
页数: 5
页码: 90-94
摘要: 本文介绍了福建省南平马站、三明后山、列西变电站等220千伏变电站建设历史及规模概况。详细描述了各站点的建设时间、主变压器数量、容量、联络线路等内容。
关键词: 福建 220千伏 变电站

内容

220千伏马站变电站,是福建省第一座220千伏枢纽变电站,位于南平市马站长乐村,占地面积3.1万平方米,属南平供电局管辖。
  1966年8月,为加强闽北电网网架建设和配合古田溪二级电站发电,决定建设220千伏马站变电站(下简称马站变)。该站由华东电力设计院设计。1969年10月,省第八建筑工程公司开始土建施工。同年12月,省水利电力厅机电安装工程公司开始进行电气设备安装。安装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制造的SFPSZ型主变压器1台(称1号主变),电压比220/115/11千伏,容量为8万千伏安。1971年初工程竣工,当年6月暂以110千伏投入运行,110千伏单母线2回出线,10千伏单母线5回出线。工程实际完成投资340.45万元,每千伏安造价42.55元。
  1972年10月,古南三线开断分别接人马站变,1号主变220千伏侧受电,古南段升压220千伏运行;南三段经110千伏出线向三明送电。1973年1月,110千伏出线向青州送电,10千伏5回出线相继投产。1974年1月,马站变进线又“T”接于220千伏古南三线。同年12月,110千伏出线向黄墩变电站送电。这时期,由于进线“T”接古南三线的线路结构不合理,若一处发生故障,将使古田、南平、三明受到影响。
  1976年6月,为了改善闽北电网网络结构,马站变首期220千伏系统扩建工程由南平电厂自行设计和施工。1978年9月开始动工,翌年土建结束后,由南平供电局自行安装电气设备,1980年7月投入运行,实际完成投资109.1万元。扩建后,古南三线“π”接入马站变,形成220千伏单母线2回进出线的结线方式,增强闽北电网网络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1981年10月,马站变二期扩建结束,完成了新建10千伏开关室,增加10千伏出线4回。1984年7月,为配合永安至福州220千伏线路建设,马站变投资208万元进行三期扩建,新建的220千伏南三Ⅱ回路和马北线间隔,分别于1985年9月和次年8月先后投运。同期,还建有集控装置的新主控楼1幢。
  1987年11月,马站变四期扩建工程由华东电力设计院设计,新增12万千伏安主变压器1台;110千伏改为户内配电装置,形成单母线分段带旁路母线和1进8出的结线方式;10千伏单母线分段增4回出线。1988年11月,由江西水电工程局负责施工,安装沈阳变压器厂制造的SFPSZ7-120000/220型主变压器1台(称2号主变),电压比22(VllO/35千伏,容量为12万千伏安。1989年11月20日凌晨4时,因站内运行的10千伏Ⅱ段母线发生短路,电弧烧毁4个10千伏开关柜,短路电流冲击造成1号主变烧毁事故。同月30日,抓紧抢装2号主变,12月20日投入运行。工程实际完成投资698万元,每千伏安造价58元。1990年,马站变进行第五期扩建,拟装220千伏12万千伏安主变压器1台(补1号主变),扩建工程仍在继续进行。
  至1990年底,全站规模:有220千伏主变压器1台,容量为12万千伏安;220千伏进出线4回,联沙马线、列马线、马北线和古南Ⅱ回路;110千伏进出线8回,联黄马线、长马线、马铝I、Ⅱ回路、古南I回路和备用3回;10千伏出线10回,其中备用2回。
  (二)后山变电站
  220千伏后山变电站,是福建电网枢纽变电站,位于三明市西郊的崩顶山腰,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属三明供电局管辖。
  1969年10月,后山变电站(下简称后山变)工程由华东电力设计院设计。首期工程安装沈阳变压器厂制造的SSPSL-90000/220型主变压器1台(称1号主变),容量为9万千伏安,结线组别为YO/YO/△-12-11,电压比为220/121/38.5千伏,冷却方式为强迫油循环水冷式。220千伏侧采用组合接线方式,主变及其电压互感器、避雷器和线路共用一组开关;110千伏侧为单母线不分段,2路出线;35千伏侧为双母线,4路出线。继电保护装置由三明热电厂试验室与阿城继电器厂共同研制的晶体管产品,是当时全国第一座全晶体管化保护的220千伏变电站。土建工程由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施工,设备由三明热电厂自行安装。于1969年底开工,1973年12月竣工。实际完成投资280.46万元,每千伏安造价31元。次年1月14日运行送电,结线方式为:主变压器220千伏侧受古田溪水电站电源;110千伏侧2回出线,经后列线、三永I回路,分别与列西变电站和永安坑边变电站联络;35千伏侧4回出线,其中1回与三明热电厂机组并列,2回以双回路专线向三明化工厂电石炉供电,另1回送台江和荆东2座变电站。
  为配合永安火电厂二期扩建2台5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和列西变电站由110千伏升压为220千伏,后山变相应扩建220千伏母线、旁路母线和三永Ⅱ回、后列Ⅱ回两路出线间隔。由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设计,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土建施工,省机电安装公司自行设备安装。1978年1月6日投入运行,实际完成投资113.26万元。扩建后,220千伏侧为单母线带旁路结线方式,2回进出线联永安火电厂和列西变电站,220千伏古南三线改接于列西变电站。此后,系统负荷潮流发生变化,原由古田溪二级电站送往三明,改为永安火电厂和安砂水电厂经后山、列西变电站送往古南三线。
  1983年,后山变进行改造,由三明供电局自行设计和施工,将旁路母线向西折转向南延伸,并加装旁路母线开关。220千伏配电装置因地形高差分三层布置:一层为主变高压侧设备;二层为后列Ⅱ回路设备;三层为三永Ⅱ回路和旁路母线设备。于1985年投运,实际完成投资35.13万元。
  1987年1月25日,后山变1号主变压器大修后投入运行仅29小时,因220千伏线圈对围屏放电而烧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1.5万元。同年2月,该站为了临时送电急需,由三明供电局自行安装沈阳变压器厂制造的SFPSZ7-120000/220型主变压器1台(称2号主变),容量为12万千伏安,结线组别为YO/YO/△-12-11,电压比为220/121/38.5千伏,冷却方式为强迫油循环风冷式。同年12月26日竣工,临时接人1号主变回路中投入运行。在1号主变退出由福州电厂派员赴现场修复的同时,以技术改造项目投资469万元,扩建2号主变三侧设备,重建主控室,改造继电保护室。由三明供电局自行设计,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负责土建,省电力建设公司负责安装。1990年初,1号主变修复完好,改为SFPS?-90000/220型,容量不变,冷却方式改为强迫油循环风冷式。当年底,2号主变三侧设备包括各侧的断路器、隔离开关、避雷器,110千伏Ⅱ段母线及母线电压互感器、避雷器均安装完毕;重建的主控室,改造继电保护室及控制台,返回盘上的设备,保护和自动化装置都安装、调试结束。于次年1月7日,1、2号主变各自复位投入运行。
  至1990年底,全站规模:有220千伏主变压器2台,总容量为21万千伏安;220千伏进出线2回,联后列n回路、三永Ⅱ回路;110千伏进出线3回,联后列I回路、三永I回路和电铁线;35千伏出线10回,联制药厂线、台江线、三化I、Ⅱ回路、热电厂线、白沙线、三钢I、Ⅱ回路、后列线和备用白沙线。
  (三)列西变电站
  220千伏列西变电站,是福建电网枢纽变电站,位于三明市区西北郊的五仙姑山下,占地面积5.22万平方米,属三明供电局管辖。
  1958年,为配合古田溪一级电站二期工程发电和古田至三明送电工程建设,决定兴建列西变电站(下简称列西变)。同年12月,由上海电力设计院按初建110千伏规模设计。1959年1月,由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开始土建施工,5月由省水利电力厅输变电工程处开始设备安装,安装上海电机厂制造的FSFL-15000型主变压器1台,电压比110/38.5/6.6千伏,容量1.5万千伏安。次年3月15日投入运行,11月又安装型号相同的1.5万千伏安主变压器1台并列运行。1968年,为满足三明化工厂的用电需要,增装沈阳变压器厂制造的SFS-31500型主变压器1台,电压比110/38.5/6.6千伏,容量3.15万千伏安,于1969年7月竣工投运。
  1976年,列西变列为福建省变电站重点工程,由110千伏升压为220千伏进行扩建。工程由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设计,首期扩建规模为6.3万千伏安。220千伏为单母线带旁路接线,2回进出线分别联接220千伏南三线和后山变电站;110千伏为单母线开关分段带旁路接线,2回进出线分别接110千伏三清线和后山变电站;35千伏为单母线分段7回出线,联接列东I、Ⅱ回路、陈大线、水厂线、大氨线、三钢线和热电厂线。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选用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研制的整流型和晶体管产品。直流系统由GGF-300型密封式铅酸蓄电池组,并相应配用2套硅整流充电设备组成。当年初,由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开始土建施工。次年12月8日全站停电,由省机电安装公司进行设备安装,安装由沈阳变压器厂制造的SFPSL-63000/220型主变压器1台(称1号主变),电压比220/121/38.5千伏,容量为6.3万千伏安。1978年1月23日,主变及中、低压两侧设备安装完毕先投入运行,全部工程于7月5日竣工投运并入闽北电网。工程实际完成投资346.45万元,每千伏安造价55元。1号主变投产后,将原3台110千伏主变压器拆除。
  1980年3月,为配合池潭水电厂并网发电,列西变第二期扩建工程由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设计。本期工程安装沈阳变压器厂制造的SFPSL3-90000/220型主变压器1台(称2号主变),电压比220/121/38.5千伏,容量为9万千伏安;新增220千伏Ⅱ组母线及设备,主变三侧开关、避雷器,220千伏池三线间隔,35千伏母线开关,以及相应增加控制、测量、继电保护和故障录波器等装置。同年5月1日,工程由省电力建设公司施工,10月池三线间隔和220千伏旁路回路竣工投运,使池潭水电厂2号机组及时并网发电。整个扩建工程于次年6月30日全部完成。实际完成投资为346.19万元,每千伏安造价38.46元。
  1984年12月,根据福建电网完善化规划和加强220千伏网架建设的要求,列西变开始动工扩建220千伏永列线、南三Ⅱ回两路出线和220千伏母线联络开关3个间隔,及相应的控制、测量、继电保护等自动装置。工程由省电力勘测设计院设计、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负责土建,三明供电局自行设备安装。1985年9月竣工投入运行,实际完成投资249.8万元。
  至1990年底,全站规模:有220千伏主变压器2台,总容量为15.3万千伏安;220千伏进出线5回,联池三线、永列线、沙列线、列马线和后列Ⅱ回路;110千伏进出线2回,联三清线和后列I回路;35千伏出线8回,联陈大线、水厂线、大氨线、热电厂线、三钢线、后列线和列东I、Ⅱ回路。
  (四)故县变电站
  220千伏故县变电站,位于邵武市故县早木陇山坡上,占地面积1.92万平方米,属南平供电局管辖。
  为适应鹰厦铁路电气化建设和邵武、光泽等地的用电需要,决定建设故县变电站。1986年5月,工程由省电力勘测设计院设计。设计规模为2台12万千伏安变压器,首期安装9万千伏安变压器1台;220千伏进出线2回,110千伏进出线4回,35千伏出线6回;结线方式为220千伏单母线分段带旁路母线,110千伏双母线Ⅱ段母线兼旁路母线,35千伏双母线。
  1987年6月,故县变电站土建工程进行招标,闽清县第三建筑工程公司中标。同年8月破土动工,由于当年雨天多、施工日少和部分土建设计修改等原因,以致工期延长。1989年4月进站公路竣工,5月主控楼、配电楼等主体工程设施竣工,6月由省电力建设公司开始设备安装。安装由沈阳变压器厂制造的SFPSZ7-90000/220型主变压器1台,电压比220/110/35千伏,容量为9万千伏安。9月该工程全面竣工,次年1月17日投入运行。工程实际完成投资1303万元,每千伏安造价145元。
  至1990年底,全站规模:有220千伏主变压器1台,容量为9万千伏安;220千伏进出线2回,联沙故线和备用1回;110千伏进出线4回,联故西I、Ⅱ回路和故卫线、故药线;35千伏出线6回,联故北线、故南线、故西线、故红线和备用2回。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福建省电力工业的历史和现状,由述、志、记、图、表、录等组成。时限上自1900年,下迄1990年。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马站变电站
相关专题
后山变电站
相关专题
列西变电站
相关专题
故县变电站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