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沿海地区220千伏线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0783
颗粒名称: 三、沿海地区220千伏线路
分类号: F426.61
页数: 7
页码: 80-86
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福建省220千伏输电线路的建设情况,包括各线路的设计、施工、投运时间、全线长、架设铁塔数、导线型号等信息。
关键词: 福建省 220千伏输电线路 设计

内容

(一)北东Ⅱ回路
  220千伏北东Ⅱ回路,是福州北郊变电站至东郊变电站的输电联络线。该线路由福州供电局管辖。
  1985年,北东Ⅱ回路工程由省电力勘测设计院设计,省电力建设公司施工。线路起自220千伏北郊变电站,沿途经崇福寺、泉头农场、登云水库,终至220千伏东郊变电站。沿线地形起伏不大,其中丘陵占45%,山地占40%,泥沼占15%。全线长11.74公里,架设铁塔29基,导线采用LGJQ—2×240型号。线路工程于当年12月动工,1986年6月30日投入运行。工程实际完成投资175.29万元,每公里造价14.93万元。
  北东Ⅱ回路建成投运后,在原永(安)福(州)线全线竣工投运和北郊变电站尚未全部投运期间,曾起着一定作用。1987年12月,北郊变电站第二台12万千伏安主变压器投运后,东郊变电站交换功率减少,尤其是华能福州电厂于1988年9月投产后,该厂220千伏双回出线分别进入东郊变电站、北郊变电站。从此,该联络线在正常情况下是处于开断运行状态。
  (二)北红线
  220千伏北红线,是福州北郊变电站至红山变电站的输电联络线,系华能福州电厂送出配套工程,该线路产权属华能福州电厂所有,由福州供电局代管。
  1985年8月,北红线工程由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完成初步设计。1986年12月,由西南电力设计院完成施工图设计。线路起自220千伏北郊变电站,出线后经鼓岭、闽安镇等地,终至220千伏红山变电站。沿线地形起伏大,其中高山深谷占53%,山地占47%。全线长28.53公里,架设铁塔56基,导线采用LGJ—2×240型号。1987年5月,由省电力建设公司开始动工架设,1988年3月投入运行。工程实际完成投资557万元,每公里造价19.52万元。该线路投运后,正常输送容量为20万千瓦,这对福州地区网络运行调度的灵活性和可靠性,以及对华能福州电厂电源能安全、稳定地送出,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福红线
  220千伏福红线,是华能福州电厂至红山变电站的输电线路,系华能福州电厂送出配套工程。该线路产权属华能福州电厂所有,由福州供电局代管。
  1985年8月,福红线工程由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完成初步设计。1986年12月,由西南电力设计院完成施工图设计。线路起自华能福州电厂升压站,出线后双回同塔架设跨越闽江,单回经闽安镇,转入马尾经济开发区,终至220千伏红山变电站。沿线地形平缓,仅闽安至亭江一带为高山陡坡,其余大部分为丘陵地带和水田。全线长6.19公里,铁塔17基,导线采用LGJ—2×240型号。其中闽江大跨越为1027米,跨江铁塔高度为80.7米。跨江导线采用法国制造的AACSR—507/104型高强度钢心铝合金绞线。1987年5月12日,由省电力建设公司开始施工,1988年3月23日投入运行。工程实际完成投资567.99万元,每公里造价91.76万元。
  (四)井李I、Ⅱ回路
  220千伏井李I、Ⅱ回路,是泉州井山变电站至厦门李林变电站的双回输电线路。井李I回路系漳平电厂送出配套工程项目,由泉州供电局管辖;井李Ⅱ回路系华能福州电厂送出配套工程,产权属华能福州电厂所有,由泉州供电局代管。
  井李I回路,设计时原称李(林)泉(州)线。1985年5月,工程由省电力勘测设计院设计。线路从厦门220千伏李林变电站出线,经同安、南安,跨越晋江支流,进入泉州220千伏井山变电站。沿线地形山地占57.5%,平地占25.6%,丘陵占16.9%。全线长84公里,架设铁塔201基。沿线所经之处大部分为农田,为缩小线路走廊宽度,减少占地面积,导线以三角形排列,选用LGJ—2×240型双分裂导线。1986年7月,由省电力建设公司开始动工架设,同年11月竣工。1988年6月,与井山变电站同时投入运行。工程实际完成投资为1183万元,每公里造价14.08万元。
  井李Ⅱ回路,其工程设计、施工单位与井李I回路相同。线路起自泉州井山变电站,沿途经泉州市鲤城区和南安、同安县境,终至厦门李林变电站。沿线地形山地占39%,丘陵占38%,平地占23%。线路全长84.09公里,架设铁塔155基,立门型水泥杆38基。导线以三角形排列,采用LGJ—2×240型号。1988年7月动工,同年12月竣工,1989年1月投入运行。工程实际完成投资1295万元,每公里造价15.4万元。经组织验收被评为部级优质工程。
  (五)井石I、Ⅱ回路
  220千伏井石I、Ⅱ回路是泉州井山变电站至莆田笏石变电站的双回输电线路,系华能福州电厂送出配套工程。该线路产权属华能福州电厂所有,由泉州供电局代管。
  1985年8月,井石I回路工程由省电力勘测设计院设计。线路从220千伏笏石变电站出线,经过莆田、仙游、惠安、南安和泉州五县(市),终至220千伏井山变电站。沿线山地占64%,高山占14%,丘陵地带占14%,平地、泥沼占8%。全线长77.11公里(其中有35.5公里地段属Ⅱ一Ⅲ级污秽区),架设铁塔179基,导线采用LGJF—2×240防污型和LGJ—2×240型号。1987年4月,由省电力建设公司负责开始架设,同年8月竣工,次年6月投入运行。工程实际完成投资1150万元,每公里造价14.91万元。
  井石Ⅱ回路位于井石I回路西侧,双回路平行走向,线距约100米左右,最远仅1100米。该线路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单位,以及路径地形、导线型号均与井石I回路相同。全线长77.41公里,架设铁塔180基,其中出线段1号塔与井石I回路双回同塔架设,分开后架设单回铁塔154基和门型水泥杆25基。线路工程于1989年9月开始动工,1990年10月竣工,次年1月1日投入运行。工程实际完成投资1280万元,每公里造价16.53万元。
  (六)福东线
  220千伏福东线,是华能福州电厂至东郊变电站的输电线路,系华能福州电厂送出配套工程,产权属该电厂所有,由福州供电局代管。
  1985年8月,福东线工程由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完成初步设计。1986年12月,由西南电力设计院完成施工图设计。线路从华能福州电厂升压站出线后,经洋屿在高安附近跨越闽江,终至220千伏东郊变电站。沿线地形起伏较大,其中山地占70%,高山占25%,泥沼占5%。全线长26.21公里,架设铁塔58基,导线采用LGJ—2×240型号,其中跨越闽江1504米。跨江导线采用法国制造的AACSR—50V104型高强度钢心铝合金绞线。1987年5月,工程由省电力建设公司开始动工,次年7月投入运行。工程实际完成投资1062.37万元,每公里造价40.53万元。
  (七)福中I、Ⅱ回路
  220千伏福中I、Ⅱ回路,是华能福州电厂至福清林中变电站的双回输电线路,系华能福州电厂送出配套工程,产权属该电厂所有,由莆田供电局代管。
  福中I、Ⅱ回路工程,由长乐至莆田输变电工程筹建处负责筹建。1985年8月,工程由省电力勘测设计院设计。线路从华能福州电厂升压站出线后,1至7号塔为双回同塔架设至霞州村,然后分开单回架设,I、Ⅱ回路基本平行前进,经长乐县至福清县境,进入220千伏林中变电站。沿线山地、高山分别占58%和12%,其余部分为泥沼和丘陵地带。福中I回路全长34.93公里,架设铁塔78基;U回路全长34.95公里,架设铁塔78基。导线均采用LGJ—2×240型号。
  1987年10月,工程由省电力建设公司开始架设,1988年7月竣工。当年8月,双回线路同时投入运行,向林中变电站输送电源。工程实际完成投资:I回路为538万元,每公里造价15.4万元;Ⅱ回路为475万元,每公里造价13.59万元。该线路投产后,改变了原福州西郊至闽侯南港为长乐至福清、闽侯南港的潮流方向,提高了110千伏朱山、坑南和高山变电站供电可靠性与运行方式灵活性,基本满足了福清经济开发区和闽侯南港地区的用电需求。
  (八)中石I、Ⅱ回路
  220千伏中石I、Ⅱ回路,是福清林中变电站至莆田笏石变电站的双回输电线路,系华能福州电厂送出配套工程。该线路产权属华能福州电厂所有,由莆田供电局代管。
  1985年8月,中石I、Ⅱ回路工程由省电力勘测设计院设计。线路起自220千伏林中变电站,出线后向南经莆田市境的黄石、笏石,终至220千伏笏石变电站。沿线地形起伏不大,其中山地占38%,丘陵占34%,其余均为平地。中石I回路全长66.11公里,架设铁塔161基,其中直线铁塔124基,耐张转角铁塔37基;中石Ⅱ回路全长65.51公里,全线杆塔160基,其中直线铁塔71基(1.91公里与I回路同塔架设),耐张转角铁塔37基,直线门型水泥杆52基。导线均采用LGJ—2×240型号。
  线路工程由长乐至莆田输变电工程筹建处筹建,省电力建设公司施工。中石I回路工程于1987年8月6日开始动工,1988年1月15日竣工,8月18日投入运行,实现福建电网220千伏网架环网运行。工程实际完成投资1043万元,每公里造价15.77万元。中石Ⅱ回路工程于1988年3月28日动工,10月20日竣工,11月19日投入运行。工程实际完成投资922万元,每公里造价14.07万元。
  (九)东半线
  220千伏东半线,是厦门新东渡变电站至半兰山变电站的输电线路。该线路由厦门供电局管辖。
  东半线工程由厦门供电局筹建。1985年5月,由省电力勘测设计院设计。线路起自220千伏新东渡变电站,出线后双回线路同塔架设,跨越福厦公路和鹰厦铁路后,从土坑与石村之间穿过,终至220千伏半兰山变电站。沿线地形山地占44%,丘陵占50%,泥沼占6%。全线长13.88公里,架设铁塔36基,导线采用LGJ—2×240型号。1987年12月,由省电力建设公司负责开始架设,次年6月竣工。1989年1月暂以110千伏电压运行,同年6月升压220千伏运行。工程实际完成投资452万元,每公里造价32.56万元。
  根据电网规划,东半线双回路中,一回接入新东渡变电站,成为新东渡变电站至半兰山变电站之间的联络线;另一回将接入李林变电站至半兰山变电站220千伏线路,成为220千伏李半Ⅱ回路的后半段。由于220千伏双狮山大跨海线路未建成,故李半n回路尚未形成。
  (十)李半线
  220千伏李半线,是厦门李林变电站至半兰山变电站的输电线路,系华能福州电厂送出配套工程,该线路产权属华能福州电厂所有,由厦门供电局代管。
  李半线工程由厦门供电局筹建。1985年8月,由省电力勘测设计院设计。线路全长30.09公里,由2段架空线和2段电缆线组成:
  架空线有岛外和岛内两部分。岛外部分13.5公里,自220千伏李林变电站出线,接进集美海底电缆终端站;岛内部分9.3公里,从斗门陆地电缆终端站接出后,进入220千伏半兰山变电站。架空线全长22.8公里,架设铁塔62基,其中直线塔40基,承力塔22基。岛外采用单回路铁塔型,岛内采用双回路铁塔型,现只装1回导线。沿线地形平坦,其中平地占60%,丘陵占20%。导线采用LGJQ—400型号。
  电缆线有海缆和陆缆两部分,全长为7.29公里,采用法国里昂电缆厂产品。其中海缆长4.39公里,由集美至高崎海域敷设3根FO—Ca—630型电缆平行组成回路,是当时国内最长的220千伏海底电缆;陆缆长2.9公里,由高崎至斗门地段敷设3根FO—Ca-500型电缆平行组成回路,以满足厦门机场飞机起降净空安全的要求。
  李半线工程由省电力建设公司承担架空线和陆地电缆施工,上海基础工程公司承担海底电缆敷设。于1988年4月开始动工,7月底架通。由于海底电缆在深埋时因施工失误,造成B相电缆损坏,经组织抢修后,至同年11月竣工,次年6月14日投入运行。工程实际完成投资4248万元,每公里造价141.17万元。其中海、陆电缆每公里造价536.76万元,架空线每公里造价14.69万元。
  (十一)红甘线
  220千伏红甘线,是福州红山变电站至福安甘棠变电站的输电线路。该线路暂由福州供电局代管。
  1988年,红甘线工程由省电力勘测设计院设计和筹建。线路起自220千伏红山变电站,出线后与220千伏北红线双回同塔架设至2号塔,然后分开单回架设,跨越220千伏福东线,经连江、罗源、宁德、福安县(市)境,终至220千伏甘棠变电站。沿线地形起伏大,多属高山地带,其中仅山地、高山就分别占65%和27.4%,交通极不方便。全线长119.08公里,杆塔共227基(本工程只架设225基),其中铁塔213基,门型水泥杆14基。导线采用LGJQ—400型号。同年9月15日,线路工程由省电力建设公司开始动工架设,1989年12月12日竣工。工程实际完成投资2347万元,每公里造价18.05万元。
  (十二)井兜线
  220千伏井兜线,是泉州井山变电站至石狮山兜变电站的输电线路。该线路由石狮电力联营公司管辖。
  为适应石狮市经济建设蓬勃发展的用电需要,1988年经省计划委员会批准建设220千伏井兜线输变电工程。井兜线原称泉石线,工程由省电力勘测设计院设计,省电力建设公司负责施工。线路起自220千伏井山变电站,出线后沿途经过泉州市鲤城区、南安县、晋江县和石狮市,终至220千伏山兜变电站。沿线山地占40%,丘陵占30%、平地和泥沼占30%。全线长37.07公里,架设杆塔98基,其中直线铁塔44基,耐张转角铁塔24基,直线门型水泥杆30基。全线有9.77公里地段属Ⅱ级污秽区,导线采用LGJF—2×240防污型号,其余地段采用LGJQ—2×240型号。该线工程分两段施工:1988年12月开始动工,先架设高洲山至山兜线段,1989年2月架通,暂以35千伏投入运行;同年7月,开始架设井山至高洲山线段,12月全部竣工。1990年7月1日,全线正式以220千伏投入运行。工程实际完成投资923.77万元,每公里造价24.92万元。
  (十三)福北线
  220千伏福北线,是华能福州电厂至北郊变电站的输电线路,系华能福州电厂送出配套工程,产权属该电厂所有,由福州供电局代管。
  1989年,福北线工程由省电力勘测设计院设计。线路从华能福州电厂升压站出线后,与220千伏福东线双回同塔架设,在高安附近跨越闽江至福东线21号塔,然后分开单回架设翻过鼓岭,又与220千伏马北线303号塔同塔架设至220千伏北郊变电站。沿线多山,仅山地和高山就占85%。线路全长34.33公里,其中单回架设26.04公里,与福东线、马北线同塔架设8.29公里。全线铁塔83基,本工程只架设60基。导线采用LGJQ—2×240型号,闽江大跨越导线采用法国制造的AACSR—507/104型高强度钢心铝合金绞线。工程由省第二电力建设公司施工,1989年10月开始架设,1990年8月竣工。工程实际完成投资875万元,每公里造价25.48万元。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福建省电力工业的历史和现状,由述、志、记、图、表、录等组成。时限上自1900年,下迄1990年。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