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闽北地区220千伏线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0781
颗粒名称: 一、闽北地区220千伏线路
分类号: F426.61
页数: 4
页码: 75-78
摘要: 该文介绍了福建省220千伏输电线路的建设情况,包括沙列线、沙马线、古南Ⅱ回路、古福Ⅱ回路、后列Ⅱ回路、三永Ⅱ回路、池三线、永列线、列马线、马北线、沙故线等。
关键词: 福建省 220千伏输电线路 沙列线

内容

(一)沙列线、沙马线
  220千伏沙列线,是沙溪口水电厂至三明列西变电站的输电线路,由三明供电局管辖。220千伏沙马线,是沙溪口水电厂至南平马站变电站的输电线路,由南平供电局管辖。
  沙列线、沙马线是原220千伏古(田)南(平)三(明)线的南三段输电线路(78.1公里),其名称几经变更。1958年,南三段输电线路工程由上海电力设计院设计。1959年3月,由省水利电力厅输变电工程处开始施工,同年12月全线架通。工程实际完成投资450.16万元,每公里造价5.76万元。次年3月,与古南线连接暂以110千伏投入运行,将古田溪一级电站电源经南平送至三明。1974年1月,该线路从列西变电站架设3.56公里延伸到后山变电站,升压220千伏运行。1986年10月,南平至三明开断工程(总投资410万元)由省电力勘测设计院设计、省电力建设公司负责施工。1987年11月,在南平沙溪口附近开断,将新建的沙溪口水电厂电源,与三明列西、南平马站两座枢纽变电站接通并投入运行。三明方向,从沙溪口水电厂架设铁塔10基、长4.7公里,与南三I回路42号塔连接至列西变电站,称为沙列线;南平方向,从沙溪口水电厂架设铁塔12基、长5.33公里,与南三I回路36号塔连接至马站变电站,称为沙马线。
  沙列线起自沙溪口水电厂升压站,经沙县,至三明220千伏列西变电站。沿线地形险恶,大部分经过高山峻岭、悬崖峭壁和深谷密林,其中高山及山地占94%。全线长61.55公里,铁塔132基,导线采用进口ACO—480和国产LGJQ—400型号。
  沙马线起自沙溪口水电厂升压站,终至220千伏马站变电站,全长21.96公里,架设铁塔46基,水泥杆1基。导线采用进口ACO—480和国产LGJ—2×240两种型号。该线路投运后,电流方向原从马站至三明改为沙溪口至马站,不仅提高马站变电站的枢纽地位,而且增强南平供电区的供电可靠性。
  (二)古南Ⅱ回路
  220千伏古南n回路,是古田溪二级电站至南平马站变电站的输电线路,该线路由南平供电局管辖。
  1959年4月,古南Ⅱ回路工程由上海电力设计院设计。线路起自古田溪二级电站升压站,跨越古田溪,经过山岳地带,在南平进入220千伏马站变电站。沿线高山峻岭占60%,平均海拔500米,最高海拔达1000米。全线长66.19公里,架设铁塔137基,导线采用进口ACO—400型号。同年12月,由省水利电力厅输变电工程公司开始施工,次年10月全线架通。1961年元旦,与南三线连接暂以110千伏投入运行,向三明地区送电。工程实际投资430万元,每公里造价6.5万元。
  1972年10月,古田溪二级电站220千伏升压站建成,古(田)南(平)三(明)线在南平开断,古南线接入马站变电站,升压至220千伏运行。1974年1月,原古南三线在南平开断点重新连接,并“T”接I回路至马站变电站,形成一种不合理的接线方式,因绝大部分线路经过深山密林,雷击造成跳闸事故频繁(1974年5次,1975年7次),每次跳闸都引起南平、三明同时断电。为改变这种状况,1980年7月古南三线再度在南平开断,分别:接入马站变电站220千伏系统,古南段称为古南Ⅱ回路。
  (三)古福Ⅱ回路
  220千伏古福11回路,是古田溪二级电站与福州东郊变电站的输电线路,该线路属福州供电局管辖。
  1959年1月,古福Ⅱ回路工程由上海电力设计院设计。线路起自古田溪二级电站升压站,经过水口、洋里和北峰等地,终至福州东郊变电站。全线长88.64公里,架设铁塔207基,导线采用英国ACSR—402和瑞典ACSR—480两种型号。线路正常输送容量14万千瓦,最大输送容量25万千瓦。1960年4月,由省水利电力厅输变电工程公司开始施工,1964年5月竣工暂以110千伏投入运行,1977年10月升压220千伏运行。工程实际完成投资653.82万元,每公里造价7.38万元。
  线路沿途多为山区,地形复杂,常年遭受雷电袭击,造成跳闸断电。1981年至1983年间,福州供电局送电工区在易受雷击区,计84基长38.32公里线段上架设耦合地线,取得较好的防雷效果。由于线路运行年久,福州地段部分塔材腐蚀严重,从1985年至1988年先后对155、186、187号直线塔和184号耐张塔进行更换,保障了正常输电。随着带电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1989年福州供电局经过周密组织,于当年和次年带电更换151、153号和185号直线塔,减少停电损失,提高了经济效益。
  (四)后列Ⅱ回路
  220千伏后列Ⅱ回路,是三明后山变电站至列西变电站的输电联络线,由三明供电局管辖。
  1969年,220千伏后山变电站站址确定后,该线路作为220千伏古南三线从三明列西变电站至后山变电站的延伸线,工程由三明热电厂自行设计和施工。线路起自后山变电站出线,沿着三明钢铁厂厂部山腰,终至列西变电站,全长3.56公里,架设铁塔9基,导线采用LGJQ—400型号。1973年竣工,1974年1月作为古南三线的一部分与后山变电站同时投运。1978年7月列西变电站升压,后山变电站扩建220千伏母线时,古南三线改接于列西变电站,此段延伸线成为两座变电站之间的220千伏联络线。因继110千伏后列I回路之后,故称为后列Ⅱ回路。
  (五)三永11回路
  220千伏三永Ⅱ回路,是永安火电厂至三明后山变电站的输电线路。该线路由三明供电局管辖。
  1975年,为配合将永安火电厂电源输送到三明、南平、福州等地,决定兴建220千伏三永Ⅱ回路。当年3月,工程由省机电安装公司设计队设计。线路起自永安火电厂升压站,跨越鹰厦铁路,经瑶田后基本上与110千伏三永I回路平行前进,终至三明220千伏后山变电站。沿线地形坡度大,其中高山占40%,山地和丘陵占60%。全线长44.41公里,架设铁塔101基,导线采用进口ACO—480和国产LGJ—400两种型号。6月,该公司输变电工程队开始动工架设,12月28日全线竣工。1977年12月,该线路与永安火电厂3号机组同时投入运行。1978年7月,后山变电站扩建220千伏母线时,接进第三层阶梯母线作为主要电源进线。1983年6月,为配合永安火电厂三期扩建,对1至5号铁塔加以改造,与220千伏永列线同塔双回路架设(该线路在右侧)。工程实际完成投资248.34万元,每公里造价5.59万元。
  (六)池三线
  220千伏池三线,是池潭水电厂至三明列西变电站的输电线路,该线路由三明供电局管辖。
  1980年初,池三线工程由三明供电局筹建,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设计,省电力建设公司负责施工。线路从池潭水电厂升压站出线后,经良浅、张坊坑、墩后岭,沿三明钢铁厂附近公路,与110千伏三(明)清(流)线平行进入220千伏列西变电站。沿线山高林密,其中高山占45%。全线长80.5公里,架设铁塔168基,导线采用LGJ—400型号。同年4月15日开始施工,9月13日全线竣工,比计划工期提前17天建成。10月24日投入运行,使池潭水电厂2台5万千瓦机组及时并入电网。工程实际完成投资1038.78万元,每公里造价12.9万元。
  (七)永列线、列马线
  220千伏永列线、列马线,是永安火电厂至列西变电站和列西变电站至马站变电站的输电线路,该线路均由三明供电局管辖。
  1984年,为加强福建电网网架建设,将永安火电厂的电源,安全可靠地向三明、南平、福州及沿海地区输送,决定兴建永安至福州第二条220千伏输电线路。永列线、列马线是原永(安)福(州)线的永安至南平段,该工程由三明供电局筹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设计,省电力建设公司施工。两条线路于当年12月开工,1985年8月竣工,9月25日同时投入运行。
  永列线起自永安火电厂升压站出线后,1至5号铁塔与220千伏三永Ⅱ回路同塔双回架设,分开后沿三永I、Ⅱ回路西侧前进,经台江伐木场,终至220千伏列西变电站。沿线多为山地和高山,其中山地占74%,高山占22%。全线长48.83公里,架设铁塔107基,导线型号为LGJ—2×240,工程实际完成投资445.5万元,每公里造价9.12万元。
  列马线起自列西变电站出线后,经三明市区至沙县南山下村,沿220千伏沙列线经西芹,终至220千伏马站变电站。沿线地形山高林密,其中高山占40%。全线长77.7公里,架设铁塔170基,导线采用LGJ—2×240型号。工程实际完成投资754.9万元,每公里造价9.71万元。
  (八)马北线
  220千伏马北线,是南平马站变电站至福州北郊变电站的输电线路。该线路由南平供电局和福州供电局分段管辖。
  1984年,为加强福建电网网架建设,将永安火电厂电源输送到福州等地,决定兴建永安至福州第二条220千伏输电线路。马北线原称南福线,是原永(安)福(州)线的第二期工程。同年4月,由省电力勘测设计院设计。线路起自220千伏马站变电站,出线后沿途经南平、古田、闽清、闽侯和福州,终至220千伏北郊变电站。线路所经之处多为高山,地形起伏剧烈,相对高差大。全线长136.96公里,架设铁塔304基,其中227基ZM猫头型直线塔为该设计院的新设计。导线采用LGJQ—2×240型号,1985年4月25日,由省电力建设公司开始施工,当年12月28日竣工。工程实际完成投资1759.乃万元,每公里造价12.84万元。
  1986年5月21日,由省电力工业局组织移交验收时,因有34基铁塔接地电阻不合格,部分塔基边陡坡度超出设计规定值,以及30多基塔腿基座下沉等重大缺陷,决定追加拨款1.18万元,由南平供电局包干处理。同年8月,马北线投入运行。南平供电局负责维护管理1至139号铁塔,长65.17公里;福州供电局负责维护管理140至304号铁塔,长71.79公里。
  (九)沙故线
  220千伏沙故线,是沙溪口水电厂至邵武故县变电站的输电线路。该线路由南平供电局管辖。
  1984年,为满足邵武地区90年代电力负荷增长和鹰厦铁路电气化用电的需要,决定建设沙故线工程。1986年9月,由西南电力设计院设计。线路起自沙溪口水电厂升压站,出线后跨过外福铁路及富屯溪,经峡阳镇、建西镇,越过超华山、云彤山,终至邵武220千伏故县变电站。沿线多为山林,山高谷深,交通不便。线路全长113.73公里,架设猫头型铁塔224基,导线采用LGJQ—400型号。1987年7月,由山西供电安装公司承包兴建。同年9月开始施工。1989年5月竣工,次年1月投入运行。工程实际完成投资1558.4万元,每公里造价13.7万元。9月开始施工。1989年5月竣工,次年1月投入运行。工程实际完成投资1558.4万元,母公里造价13.7万元。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福建省电力工业的历史和现状,由述、志、记、图、表、录等组成。时限上自1900年,下迄1990年。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