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田溪水电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0767
颗粒名称: 一、古田溪水电厂
分类号: F426.61
页数: 4
页码: 52-5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古田溪水力发电厂是福建电网的大型骨干电厂,由一级至四级梯级电站组成,总装机容量25.9万千瓦。该电厂充分利用古田溪丰富的水力资源,历经多年建设和改造,为福建电力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福建省 大型水电厂

内容

古田溪水力发电厂由4个梯级电站组成,1973年全部建成,总装机容量25.9万千瓦,是福建电网的大型骨干电厂。厂部设在距古田县城东郊5公里的半坑亭,其所属场、站分布在古田、闽清两县,绵延30余公里。
  古田溪是闽江下游的支流,发源于本省屏南县,经水口镇汇入闽江,全长90公里,河道落差300余米,流域面积1799平方公里,年均流量每秒50.1立方米,流域内地表覆盖良好,地质属流纹斑岩,水力资源丰富,开发条件优越。
  民国22年(1933年),福建省建设厅派员到古田溪勘察水力资源,民国26年在古田溪支流曹洋溪设立水文观测站。民国35年,省建设厅再次组织人员进行勘测,编写“古田溪第一段水力发电工程计划”,提出“分段设厂,分期开发,三级发电”的总体构想。民国36年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水力发电工程总处确定开发古田溪并同省建设厅联合组成勘测队进行复勘。复勘后认为在沂洋、旸谷建两座水库调节,三级电站总装机11.5万千瓦,投资总额估约国币1800亿元。当年资源委员会、福建省政府、台湾电力公司、华侨兴业公司联合筹组福建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并成立古田溪水力发电工赈工程委员会,负责筹集资金。民国37的7月,古田溪水力发电工程处成立,罩修典任主任。当年制订《古田溪水力发电工程计划》,规划第一期在龟濑截流引水,开挖隧洞至半坑亭,设一级电站;第二期在旸谷、沂洋兴建水库,二、三级电站分别建在闇林和李家琦,并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撤销工赈委员会。随后国民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拨助工赈粮467.04吨,折国币18亿元,其余由省建设厅、省银行负责筹集。至1949年2月,共完成原古田县城至厂区、坝区的公路路基10公里,工房两栋,办公楼砌砖至2层,进水口明渠试探挖进15米等土建工程,完成土石方约5000立方米。
  1949年5月,中共福建省委在江苏苏州成立时,省委书记张鼎丞在构想福建解放后建设蓝图时,就作出了尽快开发古田溪水力资源的决策,并请上海调派技术人员协助建设。当年6月14日古田县解放。8月初,驻扎建瓯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兵团所设的军事管制委员会派梁东初为军代表,接管古田溪水力发电工程处,罩修典、朱宝复留任正、副主任,并留用工程处全部工程技术人员和职工。次年作为施工电源的曹洋水电厂(装机400千瓦)建成,并继续进行施工准备。
  1950年8月,全国第一次水力发电工程会议决定以1948年开发古田溪的规划方案为基础,建设古田溪一级电站。当时福建省百废待兴,财力十分困难。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为了确保这一工程顺利开工,从各方面节约开支,筹措资金,调配大批干部和施工人员,充实古田溪水力发电工程处。
  1951年3月;一级一期工程正式动工,首先开挖引水隧洞。引水隧洞从地处龟濑的坝区进水口穿越塔山至半坑亭厂房,全长1758米,内径4.4米。根据地形条件只能由进口、出口两头对挖。开工时,缺乏隧洞开挖的专业人员,只有前线部队支援的1名风钻工,和十几名解放前从事过采煤的矿工,技术力量薄弱,机械设备简陋,施工条件极为艰苦。当年2月底,在软弱风化带岩层爆破时,发生了连续4昼夜洞顶大塌方,造成重大事故。事后加强了安全组织措施和反事故措施,并采取“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提高”的方法,在实践中逐步掌握了处理岩块塌落的规律,改进爆破技术和作业方法,不断刷新开挖记录,1952年9月创造出月掘进202米的记录。11月初,两头对挖即将接通的关键时刻,省委、省府主要负责人张鼎丞、方毅、陈绍宽连夜赶到工地检查了解工程情况,研究隧洞安全贯通的措施,给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很大鼓舞。经过电站建设者同心协力,11月25日终于提前挖通了当时全国水电工程最长的隧洞,经仪器检测两头对接处,垂直偏差7厘米,水平偏差2—3厘米,达到了设计要求。
  1952年7月20日,因古田溪发生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淹人隧洞进口段工作面,于是工程处设计室复查设计资料,发现拟建的两座支流水库调节性能不足。为了进一步查清水力资源,工程处又增设雨量站、水位站11处,补测地形图14幅,以古田水文站为一级电站基本水情控制站,下游各水位站为梯级电站搜集资料。根据复查后的资料分析,在苏联专家指导下,对原规划作了重大修改,决定在古田县城南侧5公里的龟濑建造一级电站水库以代替拟建的两座支流水库和龟濑的低水坝。将古田县城迁到西南9公里的罗华地区,城关原址为—级水库淹没范围,蓄水高程以不淹没平湖镇为原则,正常水位高程382米,库容5.67亿立方米,一级电站装机容量由3.6万千瓦提高到6.2万千瓦,下游各梯级电站装机容量也相应增加。
  1952年底,古田溪水电站工程列为全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工程之一。一级电站厂房原定为露天厂房,考虑到防空需要,决定改建为地下式厂房。1953年3月,工程处设计室完成地下厂房初步设计。厂房长83米、宽12.5米、高29.5米,可布置6台机组;西面辟有长140米的运输洞,南面设有长170米的出线洞;坝址上游进水口附近先行建造临时木框填石坝,拦断全部低水河床,同时建造永久性进水口和调压井,先利用径流供一级一期两台6000千瓦机组发电。
  1953年11月,经水力发电建设总局批准初步设计后,一级一期工程开工。厂房开挖采用先挖上部和下部,然后爆塌中部的方法。至1954年地下厂房工程竣工,共开挖土石方121.6万立方米,浇注混凝土39.82万立方米。1955年开始安装哈尔滨电机厂生产的发电机组,1956年3月1日,2台6000千瓦机组投产,向福州送电,构成闽北电网的雏形。这是中国第一座自己勘测设计、制造设备和施工安装的地下水电站。
  在一级一期工程施工期间,华东勘测设计院于1954年开始进行一级二期工程设计,于1957年完成初步设计,并经水电建设总局审查同意。一级二期工程装机5万千瓦,由闽江水电工程局负责施工。主要工程有混凝土宽缝重力坝的水库1座,坝体长412米,高71米,集雨面积1325平方公里,正常水位高程382米,总库容5.67亿立方米,为不完全多年调节水库,土石方开挖量约80万立方米,混凝土浇注量37.7万立方米;安装3台哈尔滨电机厂生产的和1台建成电机厂生产的均为1.2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1957年8月大坝开工。闽江水电工程局广大职工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不断刷新施工记录,曾创造出第十八坝段一次连续浇注混凝土1.66万立方米,创日浇注7284立方米,月浇注87303立方米的最高记录。1959年6月8日封孔蓄水。1960年4台机组安装结束,连同一期工程,一级电站共6台机组,总容量6.2万千瓦全部并入闽北电网运行。
  二级电站工程,装机13万千瓦。位于龙亭瀑布上游的闽清县后洋村。该工程由华东勘测设计院于1957年完成初步设计,1958年水电建设总局审查同意。闽江水电工程局负责施工。主要工程有钢筋混凝土平板坝的水库一座,坝高43.5米,长208米,集雨面积1551平方公里,水库库容1885万立方米;引水隧洞1条,长5294米,内径6.4米,引水式厂房安装2台6.5万千瓦机组。1958年7月引水隧洞开工,1960年停建,1965年复工。水库大坝于1958年7月动工,1962年5月建成蓄水,1969年3月第一台机组投产,1973年8月第二台机组发电。
  三级电站工程,装机3.3万千瓦,位于闽清县高洋村。1959年华东勘测设计院完成初步设计,并经水电建设总局审査同意,闽江水电工程局负责施工。主要工程有溢流式混凝土平板坝的水库1座,坝高43米,长225米,集雨面积1697平方公里,库容1490万立方米;坝后式厂房于1958年9月开工,1961年6月大坝与厂房土建施工基本结束,1965年3月第—台1.6万千瓦机组投产,1973年12月第二台1.7万千瓦机组并网运行。
  四级电站工程,装机3.4万千瓦,位于闽清县宝湖村。主要工程有混凝土宽缝重力坝的水库1座,坝高45米,长234.14米,集雨面积1722平方公里,库容840万立方米;坝后式厂房安装2台1.7万千瓦机组。1958年开工,1960年停建,1965年复工。1971年5月第一台机组发电,1972年12月第二台机组投产。
  古田溪4座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25.9万千瓦,工程总造价1.83亿元,比概算低2028万元,每千瓦平均造价707.5元。
  古田溪水电站一级一期工程投产后,由武汉电业管理局领导,组建生产管理机构。当时一期工程尚有一些尾工在二期工程施工中完善。机电设备也存在一些问题。投产后两年发生事故7次,两年总发电量不到5000万千瓦时。为了扭转这种局面,电站开展以加强技术管理为中心的基础建设,贯彻部颁电力工业法规、安全工作规程和事故处理规程;对已投产的1号、2号发电机进行摸底性检修,消除隐患,并建立设备台帐,初步建立了一套适应生产需要的规章制度。1958年,电站划归福建省水利电力厅领导,安全生产逐步好转。1959年发电量突破1亿千瓦时,相当于投产后3年的总和。1960年一级电站全面投产,调节水库投入运行后,开始承担系统调峰、调频和调相重任。省电业局调度科对该站实施单库单站经济调度。当年全站装机容量6.24万千瓦,占闽北电网全网73.95%。年发电量2.09亿千瓦时,占全网63.24%。1961年起,连续两年发电量都超过3亿千瓦时。
  1964年,电厂试行全厂“集中检修,分散维护”的办法,以一级电站5号机大修为试点,集中全厂检修、试验的人力和物力,仅用22天时间,提前18天完成了大修的任务,还完成设备改进22项,收集各个回路绝缘数据700多个,查出薄弱点10余处并进行了处理,试运行一次启动成功,初次体现了“集中检修”的优势。
  1965年,三级电站第一台机组投产后,电厂为了加强经济运行调度,与武汉水电学院签订了科研协议书,开始研究梯级经济调度的课题,先后拟订了一级电站经济运行方案,一级、三级电站负荷分配简化方案,长期最优(负荷分配)方式,全梯级电站日负荷最优分配等专题报告。1966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优化调度工作被迫中断。随着梯级电站相继投产,至1973年4座梯级电站全部联网运行后,年发电量8.6亿千瓦时,1975年达到10.62亿千瓦时,担负着闽北电网的调峰、调频、调相的重任。1978年,实行4座梯级集中统一调度,经济调度方案逐步实施,梯级库容及区间水力资源得到较充分的利用。当年一级电站发电耗水率减少2.5%,水能利用率提高7.4%,梯级区间季节性电能利用率提高4.3%。自1978年至1984年,共节水多发电4.44亿千瓦时,占同期发电量总和的6.95%。从此,形成了适合于该厂生产特点的“统一调度,分级管理,集中检修,分散维护”的管理形式。
  1980年,福建电网形成后,古田溪水电厂继续承担系统的调峰、调频、调相的任务。1985年,该厂针对大部分机组运行已久,缺陷较多的状况,不断进行设备改造和技术更新。到1990年,更新改造的主要项目有26项,消除了三类设备,主设备完好率达100%,其中一类设备占78.13%,二类设备占21.87%。从而使全厂10年平均年发电量保持在8亿千瓦时。1978—1990年,全厂节水多发电7亿多千瓦时。1988年创连续安全运行637天的记录。该厂从投产至1990年底累计发电量202亿千瓦时。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福建省电力工业的历史和现状,由述、志、记、图、表、录等组成。时限上自1900年,下迄1990年。

阅读

相关人物

闇林
相关人物
李家琦
相关人物
张鼎丞
相关人物
梁东初
相关人物
朱宝复
相关人物
罩修典
相关人物
方毅
相关人物
陈绍宽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