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池潭水电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0763
颗粒名称: 五、池潭水电厂
分类号: F426.61
页数: 3
页码: 47-4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池潭水电厂是位于闽西北泰宁县池潭村的金溪流域梯级开发的第一级水电站,1980年10月建成投产,总装机容量10万千瓦。该工程采用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78米,长253米,最大库容8.7亿立方米。工程总概算13530万元。池潭水电厂被水利电力部评为1981年优质工程,并被全国优秀设计评选委员会评为70年代国家优秀设计项目奖。
关键词: 福建省 中型水电厂

内容

池潭水电厂位于闽西北泰宁县池潭村,距县城30公里,是金溪流域梯级开发的第一级水电站,1980年10月建成投产,总装机容量10万千瓦,是福建电网的骨干电厂。
  金溪是闽江上游的一条支流,全长151公里,至池潭水库坝址的集雨面积为4766平方公里,流域范围内雨量充沛,地表覆盖良好,年均降雨量1793毫米,年均流量151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47亿立方米。坝址地质为流纹斑岩,无大结构问题。
  1959年,省水利电力厅设计院开始对金溪进行流域规划。次年1月提出金溪流域规划报告。拟定分四级开发,池潭为第一级水电站。为复勘原有梯级布置的合理性,省电力工程一团(后恢复原名闽江水力发电工程局)勘测设计营承担复勘和初步设计任务。1971年初,对金溪干流河段进行选点复勘,认为池潭坝址的地形、地质条件比较优越,可作为金溪流域梯级开发的第一个工程。1972年7月完成初步设计,次年8月,省革命委员会对初步设计进行审查,认为设计推荐的拱坝,其坝址的地质勘探和野外岩石力学试验工作量大,且需要相当的设计力量和计算设备,因此,从建设速度和便于布置整体枢纽建筑物考虑,决定改为混凝土重力坝。由于坝型改变,整个枢纽布置更动,初步设计须作重大修改。1976年2月,修改后的初步设计上报,并经省革命委员会审查批准。池潭水电站枢纽工程由混凝土重力坝、坝后溢流式厂房、开关站和过木筏道组成。拦河坝最大坝高78米、长253米、最大库容8.7亿立方米、正常库容7亿立方米,为不完全年调节水库,防洪标准按百年一遇设计,千年一遇校核,万年一遇保坝。设计利用水量87.3%,平均水头52.8米(最大66.5米)。主厂房长73米、宽18米、高39米,安装2台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年均发电量5亿千瓦时。副厂房长56.5米,高20米,分5层,分别为厂变压器开关层,刀闸电缆层,中央控制室层等。两台主变压器设在副厂房左侧厂坝之间,出线为110千伏两回路,220千伏一回路。过木筏道由省林业勘测设计院设计,为卷扬机牵引的干式筏道,长788米,日过坝木材量600立方米。工程总概算13530万元(含移民拆迁及土地赔偿费)。
  池潭水电站工程由闽江水电工程局负责建设。1975年12月施工队伍进场,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主体工程于1977年2月动工建设。采用明渠导流、围堰断流的导流方式。至1978年2月25日,以98天时间完成了明渠通水,围堰截流,打开了主体工程的施工局面。拦河坝基础开挖采取分层施工办法,上层岸坡开挖与下层混凝土浇筑平行作业,不占直线工期。施工中发现地质岩层好,经设计部门同意,少挖石方1万立方米,节约帷幕灌浆2300立方米,总计完成基础开挖量10.5万立方米。大坝混凝土浇筑于1977年12月开始,采用柱状浇筑法,并推广掺粉煤灰的新工艺,改善了混凝土的物理性能,既增强了混凝土后期强度,又节省了水泥1892吨。1980年3月导流底孔封堵,水库开始蓄水。4月溢洪道过水,10月,完成大坝施工,混凝土浇筑总量33.55万立方米。厂房基础于1978年7月动工开挖,同年11月浇筑混凝土,至1979年4月封顶。过木筏道于1978年1月动工。1982年4月省建设委员会主持初步验收,同年6月因水库溢洪,筏道13号至15号柱墩被冲坏,航道受阻,未能按期投产。
  1979年10月开始安装第一台东方电机厂生产的水轮发电机组(2号机),于1980年5月11日安装结束,经72小时试运转,当月31日并入福建电网发电,比计划提前7个月投产。5月30日至6月3日,由省建设委员会主持召开的验收委员会进行验收,认为2号机组安装和相应的水工建筑物质量均属良好,同意并网投产,办理交接手续,并要求施工单位抓紧完成尾工,处理好机组缺陷。第二台机组(1号机)于1980年2月安装,同年10月10日安装结束,10月30日并网发电。经验收委员会组织验收,认为1号机组设备、安装质量好,符合投产要求,同意交付生产运行,并要求施工单位对1号机的可控硅励磁装置和水轮机主轴端面密封圈的缺陷尽快处理,以保证安全运行。
  池潭水电站工程建设经历4年半时间,共完成土石方开挖16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41.7万立方米,分别比设计量减少3万多立方米、4万多立方米。实际使用投资12505万元,每千瓦造价1250.5元。该工程被水利电力部评为1981年优质工程,并被全国优秀设计评选委员会评为70年代国家优秀设计项目奖。
  为做好池潭水电站投产前的准备工作,在施工期间招收100名新工人,安排在古田溪水电厂培训并成立池潭水电厂生产筹备处,组织专业人员编制生产运行安全规程、准备生产工具和专用材料,并对新工人进行上岗前的技术考核等工作。第一台机组投产时正式成立池潭水电厂,当年发电1.55亿千瓦时。由于占80%的工人是新培训的学徒,技术不熟练,且厂部管理人员新手多,加上设备制造、安装时遗留一些缺陷,以致运行中事故频发,从第一台机组投产至1981年的一年半时间就发生事故17起,该厂针对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从提高职工技术水平入手,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现场培训,组织开展事故预想、反事故演习和技术问答等活动。同时开展技术攻关,对占事故总次数65%的可控硅励磁装置缺陷先后进行6次重大技术改造,解决了该装置失稳的问题;并将两台水轮机大轴尼龙水封改为橡胶平板水封,处理了水轮机轴封大量漏水的缺陷。1982年起安全生产好转,年发电量达5.49亿千瓦时,超过设计年均发电量,比上年增发1.16亿千瓦时,设备利用5495小时,比上年增加1163小时。1983年4月开展以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企业整顿,组织4次机组小修,消除了1号机组振动过大,DT—100型电调自动失灵等设备的隐患,提高了设备健康水平,主设备完好率达100%,均为一类设备,当年发电量增长到6.11亿千瓦时。至1985年3月31日,连续安全生产达762天。
  1987年1月,该厂实行厂长负责制。为了进一步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确保安全经济多发电,该厂同南京自动化研究所合作,制订池潭水电厂综合自动化规划。1988年由于降水均匀,水库调节合理,及时拦蓄雨季末场洪水,节水多发电1.24亿千瓦时,全年发电量达6.28亿千瓦时,创建厂最高记录。1989年实现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1990年,该厂整个综合自动化系统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并进行连续72小时考机试运行,投入监视功能运行,待全面竣工后,全厂将形成计算机监控系统,年可增发电约1000万千瓦时。自1980年投产至1990年底,累计发电量51.5亿千瓦时,其中节水多发电4.9亿千瓦时。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福建省电力工业的历史和现状,由述、志、记、图、表、录等组成。时限上自1900年,下迄1990年。

阅读

相关机构

池潭水电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泰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