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安砂水电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0761
颗粒名称: 三、安砂水电厂
分类号: F426.61
页数: 3
页码: 43-4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安砂水电厂位于福建永安市安砂镇,是福建电网的主力厂,1978年建成投产,装机容量11.5万千瓦。九龙溪是该水电站的水源地,具有优越的水力资源开发条件。安砂水电站是福建省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兴建的工程,历经多次设计和施工方案调整。工程主要建筑物包括大坝、引水洞和厂房等。
关键词: 福建省 中型水电厂

内容

安砂水电厂位于闽江支流九龙溪中游的永安市安砂镇境内,距永安市45公里。1978年建成投产,装机容量11.5万千瓦,是福建电网的主力厂。
  九龙溪发源于建宁县均口乡,经宁化、清流至永安汇入沙溪,全长165公里,水力资源丰富,流域内植被良好,雨量充沛,年径流总量50亿立方米,河床比降大,具有水能开发的优越条件。1957年,上海勘测设计院对沙溪流域进行规划,1960年提出开发九龙溪的规划。
  1969年8月,福建省革命委员会向水利电力部提出在九龙溪上兴建中型水电站的建议。11月,水利电力部把该项勘测设计任务下达省电力工程一团(后恢复原名闽江水力发电工程局),该团在勘测中发现安砂镇境内的“九龙十八滩”末端,地形狭窄,地质为石英砂岩,能满足大坝的承载力,是兴建水库的较好坝址。但坝基的岩石风化比较严重。从合理利用九龙溪水力资源出发,建议建设高坝,增加装机容量。次年9月,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在不淹没上游嵩口坪水电站原则下,扩大安砂水电站的建设规模。”设计部门邀请国内水电建设专家研究建高坝而处理坝基岩石风化的技术问题,最后决定以混凝土防渗墙为主,底部加接水泥帷幕灌浆的防渗结构形式的处理措施。这种在坝基上设防渗墙的方法,在当时为全国第一例。
  1970年11月,福建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安砂水电工程指挥部,负责承担水电站的全部建设任务。施工队伍以省电力工程一团为主,共2400多人,同时从各县招用民工3200多人。当年12月围堰工程和导流洞开挖相继动工。
  1971年6月,初步设计完成上报,7月省革命委员会组织省水利电力局、省电力工程一团等有关单位领导审査通过了初步设计和施工方案。安砂水电站主要工程有:水库大坝1座、采用钢筋混凝土宽缝重力坝,高92米,顶长168米,设4个溢流孔泄洪(施工中改为3孔),安装钢质弧形闸门,溢洪道按千年一遇设计最大泄洪量为6840立方米/秒。大坝基础建2米厚的混凝土防渗墙,最大水平深度达50米。水库集雨面积5184平方公里,总库容6.4亿立方米,调节库容4.4亿立方米,属季调节水库。正常蓄水位与上游嵩口坪水电站尾水相接,径流利用率为86.5%。引水洞内径7.5米,长166米,为圆形钢筋混凝土衬砌压力隧洞,最大引水量214.2立方米/秒,利用发电水头49.3米至71米。发电厂房长61.5米、宽21米、高37.4米,采用当时全国首创的纵向高速交流,多层串连的通风方式。安装1台7.5万千瓦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和2台1.2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装机容量共9.9万千瓦(施工中2台1.2万千瓦机组均改为2万千瓦机组,装机容量达11.5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为6.14亿千瓦时,设备年利用5339小时,保证出力4.18万千瓦。升压站为地面式,安装110千伏容量9万千伏安和5万千伏安变压器各1台。另在9号坝段建一条直径0.8米的钢质引水管,通过1.2立方米/秒流量供水灌溉农田。大坝不设过木筏道,在库区建转运码头。工程土石方量62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52.9万立方米。
  1971年5月,围堰工程和导流洞完工,开始大坝清基和防渗墙基槽开挖。在坝基开挖中,尤以防渗墙基槽开挖的难度最大。施工人员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和保证安全,采取分区开挖,多区同时掘进,各区逐层向上扩大,区与区之间保留一定厚度的岩石隔层,以防止崩塌。坝基与防渗墙基槽的开挖于1972年底结束后立即浇筑混凝土。为了浇筑防渗墙,施工部门参考国内外施工经验,通过计算和模型试验,在国内首次采用斜缝不灌浆的施工技术,既节省了投资,又加快了进度。防渗墙的混凝土浇筑,从河床最低处开始,自下而上逐层浇筑,当下一块混凝土浇至岩石隔层下2—3米时,即打通隔层,继续向上浇筑。防渗墙工程于1973年3月底完成,质量良好。大坝施工中,在保证同样溢洪量的条件下把4孔泄洪闸改为3孔。混凝土拦河大坝于1975年8月浇筑到顶,同年9月20日封闭导流洞开始蓄水。电站厂房和升压站基础于1972年6月开挖,至1974年3月建成。
  机组安装工程于1974年5月开始。1号机(2万千瓦)和3号机(7.5万千瓦)同时安装,分别于1975年10月28日和12月26日投产发电并入闽北电网。在1号机组投产前成立了安砂水电站。2号机(2万千瓦)因设备交货延迟,至1977年5月才开始安装,1978年10月22日竣工投产,并入闽北电网。当年发电量达到5.16亿千瓦时,设备利用4492小时。
  安砂水电站工程从1970年底动工至1978年底移交生产,共完成土石方挖填61.9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52.9万立方米,使用劳动力841万工日,实际使用投资9520.5万元,平均每千瓦造价722.89元。
  安砂水电站工程在“文化大革命”中着手兴建,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初步设计未完毕就先行动工,施工中多次修改设计,以致这一工程从建设至竣工后没有一个完整的正式设计文件。1983年8月,设计院根据电力工业部对已建成水电厂发电效益进行复核总结的要求,对安砂水电厂长系列径流调节进行复核,并分析了原设计预期发电效益的主要指标均未达到的原因,因此对原设计的部份数据进行必要调整:发电水量利用系数从86.5%调整为77.6%,设备利用小时从5339小时调整为4957小时,平均发电水头由63.6米调整为65.1米,年发电量由6.14亿千瓦时调整为5.7亿千瓦时,保证出力由4.18万千瓦调整为3.77万千瓦。
  1979年全面投产后,改名安砂水力发电厂,进一步修订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对设备缺陷进行技术改造,当年底消灭了三类设备,连续安全生产达599天。1980年获得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从1979年至1982年对设备缺陷进行有计划的技术改造,全厂主设备先后进行过12台次大修和62台次小修,从而解决了3号机定子刚度不足,1号机转轮严重气蚀和裂缝问题,处理了2号主变压器弱绝缘结构和铁芯多点接地的缺陷,使设备健康水平明显提高。1982年全厂主设备完好率达100%,8台主设备中一类设备7台,占87.5%,二类设备1台,占12.5%。1984年,为提高生产运行的自动化水平,安装了200点巡回检测仪,快速连续监察生产过程的参数变化,实现越限报警;并实行水库优化调度,使水量利用率提高到88.96%,节水多发电2300万千瓦时。1985年创年发电量6.7亿千瓦时,全员劳动生产率年人均11.6万元。为了挖掘设备潜力,1987年对3号机进行技术改造,安装了高频切机,低频自启动装置,机组出力从7.5万千瓦提高到8.5万千瓦,每年可多发电2000万千瓦时。至1987年底,全厂连续安全生产达1465天,居当年全国10万千瓦以上水电厂首位。全年发电量为5.41亿千瓦时,设备利用4702小时,节水多发电4587万千瓦时。
  安砂水电厂自投产至1990年底,累计发电82.87亿千瓦时,年平均发电5.52亿千瓦时,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790元/万千瓦时)工业总产值年均4351.27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12.89万元,发电耗水率平均7.13立方米/千瓦时。国家对安砂水电站建设投资已于1979年底全部收回,是本省水电厂发电成本最低,回收投资最快的单位。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福建省电力工业的历史和现状,由述、志、记、图、表、录等组成。时限上自1900年,下迄1990年。

阅读

相关机构

安砂水电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永安市
相关地名
建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