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山美水电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0760
颗粒名称: 二、山美水电站
分类号: F426.61
页数: 2
页码: 42-4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美水电站位于福建南安县码头镇山美村,1973年建成投产,装机容量3万千瓦。该水电站是大坝为粘土心墙土石混合坝,集雨面积1023平方公里,总库容6.55亿立方米,属年调节。安装2台1.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设计年发电量1.05亿千瓦时。
关键词: 福建省 中型水电厂

内容

山美水电站位于晋江支流东溪中游的南安县码头镇山美村,距泉州市42公里,1973年建成投产,装机容量3万千瓦。
  山美水电站隶属泉州市山美水库管理处。该水库是以农田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的综合利用工程。1957年10月,地质部水文工程地质局932队对山美水库工程进行地质勘察,随后省水利电力厅设计院承担水库设计任务时,对坝区、库区又进行勘测。1958年底完成山美水库及水电站的初步设计。山美水库集雨面积1023平方公里,大坝为粘土心墙土石混合坝,坝高75.5米,长305米,水库总库容6.55亿立方米,正常蓄水库容3.95亿立方米,属年调节。水库右侧引水隧洞长248米,洞径7米,近厂房处分二道支洞,洞径3.6米,长52.5米,设计流量2×37.4立方米/秒。电站地下厂房长40米、宽14米、高26.4米,安装2台1.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发电平均水头48米,设计年发电量1.05亿千瓦时。电站左右两侧分别安装35千伏和110千伏升压站。工程总土石方1219万立方米,总概算3385.5万元。
  1958年5月,晋江行政专员公署成立山美水库工程筹备委员会,开始修建施工道路、征用土地等。10月,以省水利水电工程局为主的施工队伍开始动工兴建。次年4月停建。1959年11月,在泉州市召开山美水库枢纽工程选坝会议。1960年2月山美水库工程续建,进行大坝清基和导流洞开挖。同时,省人民委员会组织省基本建设委员会、省计划委员会、省水利电力厅等单位对工程初步设计进行审査,并上报水利电力部审批。当年底,再次下马停建。
  1967年1月17日,山美水库工程指挥部成立。2月水利电力部批准山美水库复工兴建,列入1967年国家基本建设项目,核准国家投资5000万元。同月,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施工队伍和泉州、南安、晋江、惠安等县的民工陆续进场施工。7月,动工建设大坝。1971年8月,大坝工程竣工,开始蓄水。9月,引水隧洞和竖井完工,地下厂房也基本建成。
  山美水电站工程的初步设计由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于1967年完成。第一台1.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于1971年12月由泉州电厂为主组织的安装队开始安装。次年9月30曰安装结束,一次试车成功,与山美至泉州110千伏输电线路和泉州110千伏后茂变电站同时投产,形成110千伏山(美)泉(州)电网。第二台1.5万千瓦机组于1972年11月安装,1973年9月22日试运行成功,并入山泉电网运行,山美水电站成为晋江地区主要电源。次年,山美水电站至永春县五里街35千伏输电线路建成投产,基本上解决了晋江地区当时工农业生产用电紧张状况。山美水库和水电站工程实际完成土石方341.8万立方米(不含灌区),总投资4951万元(包括移民赔偿费用)。
  山美水电站设置运行、检修、水工、综合等4个生产分场。投产后修订健全各项规章制度。80年代中期实行经济责任制,在生产分场推行以保证安全发供电为主要内容的承包责任制,各项管理水平不断提高。1989年,该电站担负着泉州地区的调峰任务。
  1990年晋江流域发生28年来最大的洪水灾害,山美水库在保证水库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采取优化调度,拦洪削峰,多蓄水多发电,这年发电量达1.32亿千瓦时,创建站以来最高记录,设备利用4400小时。至1990年底创连续安全生产无事故1478天的记录。该站从投产至1990年底累计发电14.076亿千瓦时。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福建省电力工业的历史和现状,由述、志、记、图、表、录等组成。时限上自1900年,下迄1990年。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