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小型水电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075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小型水电厂
分类号: F426.61
页数: 8
页码: 32-39
摘要: 本节记述了福建水电的发展历程,从民国时期的初创到新中国成立后的逐步发展,经历了从小型水电站到骨干小水电站的转变。在抗日战争时期,为适应用电需要,一些大型水电站开始建设。新中国成立后,小水电站得到了大力推广,并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得到了快速发展。
关键词: 福建省 小型水电厂

内容

福建水电开发始于民国10年(1921年),龙溪县江东冰厂在九龙江支流东溪的金鸡坑西山水库坝后安装2台分别为25马力(18.4千瓦)和30马力(22.1千瓦)的水力发电机组,供制冰用电。这是福建水电为工业生产服务的先驱。同年,永泰县嵩口安装1台2.5千瓦水电机组,供照明用电,仅3个月就停闭。民国14年,永安县昭明水电公司利用爬溪水碓落差,带动装在船上的1台25千瓦机组发电,历时4年倒闭。随后,古田、南平、顺昌等县在一些乡镇相继建成3座装机3—29千瓦的水电站。民国17年南平电气公司在西芹兴建一座水电站,先后安装2台32千瓦机组。至民国25年,全省共有水电站5处,装机容量159.5千瓦。
  抗日战争发生后,福建省政府迁往永安县,沿海不少军政机关、文教和企事业单位也相继迁移山区。为了适应这些单位的用电需要,民国27年(1938年)南平电气公司把西芹水电站2台32千瓦机组改换为1台132千瓦机组。同年,省建设厅在永安县动工兴建桂口水电站,安装2台132千瓦机组。第一台机组是瑞典制造,于民国29年投产;第二台机组是省内仿造瑞典的产品,于民国33年投产,成为当时福建最大的水电站。在此期间,政和、莆田、华安、崇安、永春、龙岩、大田等县在一些乡镇也先后兴建7座装机1一40千瓦的水电站。至民国34年,全省有小水电厂12家,装机容量618.9千瓦。这是民国时期,福建水电发展最快的阶段。抗日战争胜利后至1949年福建省解放期间,全省水电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福建水电建设从起步到1949年的28年间,共兴建小型水电站19处,总装机容量666.9千瓦。其中因时局动荡而停办2处,被洪水冲毁3处,其他原因关闭3处。至1949年10月,全省实有水电站11处,装机容量612.9千瓦,年发电量90万千瓦时。
  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初永春县就开始在农村试办小型水电站,至1955年先后在达埔、湖洋、九斗、蓬壶、桂洋等地建成6座小型水电站。1956年春,水利部在永春县举办南方八省小水电技术训练班,培训建设小水电站技术人员。当年9月,福建召开第一次全省小水电会议,提出积极稳步、群众自办、加工为主、结合照明的小水电建设方针。会后,各地区都选择一两个县试办小水电。同安县、平和县利用已建成的引水工程渠道跌水分别建成装机各60千瓦的凤岗水电站与南溪水电站,南靖、安溪、崇安、泰宁、连城等县也重点试办一些水电站。至1957年底,全省共建成小型水电站93处,装机容量2049千瓦。
  1958年,水利电力部在永春县召开第一次全国小水电现场会,总结推广福建省特别是永春县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兴建小水电的经验。会后,各县按照会议提出的小型为主,社办为主,先水力后电力,水力电力并举的方针,从试点转向普遍推广。初期各地办的水电站,规模都较小,平均每站装机容量21千瓦,而且有不少是木质水轮机。当时,列入省电力基本建设项目的闽侯县大目溪一级水电站,也于1959年建成,2台装机共4320千瓦。到60年代,小型水电的建设,除了依靠社队自筹资金兴建容量几十、成百千瓦的小水电外,省和地县开始有重点地在一些条件较好地方兴建几百、几千千瓦的骨干小水电站,以适应正在兴起的城镇工业用电。1960年,漳浦县建成梁山水库,利用渠道落差兴建1座装机1500千瓦的水电站。莆田县在东圳水库坝后安装312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连江县才溪水库水电站和建瓯县玉山水电站各安装2台2160千瓦水电机组。随着山区水轮泵建设的发展,各地还建成一些灌溉与发电结合的综合站。建阳县的莒口和芦上2座水轮泵站,分别安装容量250千瓦和615千瓦的发电机组。邵武县拿口水轮泵站和松溪县外屯水轮泵站分别安装5台共625千瓦与2台250千瓦发电机组。至1969年底,全省小水电站达到2128处,装机7.69万千瓦。
  1969年10月,水利电力部在永春县召开第二次全国小水电会议,进一步肯定福建发展小水电的成就和经验,并提出今后发展方向。当时福建小化肥等五小工业正在兴起,也促进了各地办电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了县、社、队三级办电热潮。70年代初,远离省电网的宁德地区,在闽东穆阳溪兴建一座地下厂房、装机1.95万千瓦的闽东水电站。南安县建成本省农村第一条小河流梯级开发电站——坂头溪水电站,4级总装机3550千瓦。宁德县大泽溪(装机8200千瓦)和浦城县旧馆水电站(装机8200千瓦)、顺昌县贵岭水轮泵电站(装机7125千瓦)都在1976年先后投产发电。在此期间,省电力基建项目,清流县嵩口坪(装机6400千瓦)、永定县芦下坝(装机1.3万千瓦)、上杭县矶头(装机1.95万千瓦)等水电站也相继建成。1976年,省革命委员会把大办小水电作为解决农业用电的主攻方向,实行“以电养电”政策,进一步调动了地方办电的积极性,仅3年时间新增装机21万千瓦。至1978年底,全省小型水电装机容量达47.78万千瓦,年发电量9.6亿千瓦时。全省有18个县小水电装机容量超过万千瓦。
  1979年以后,在自建、自管、自用的小水电建设方针推动下,2年间全省已建成的水库、引水灌溉工程计安装8.6万千瓦水电机组。永安县5年新增装机达3.4万千瓦。1982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国务院副总理李鹏等到福建视察。在视察永春、闽清县的小水电时,要求福建在建设中国式的农村电气化中做出成绩。1983年国务院确定全国100个县为农村电气化的试点县中,福建省有永春、光泽、尤溪、闽清、永安、建瓯、德化、屏南、南靖和连城10个县(后增加1个沙县)。光泽县在农村电气化建设中走在前列,1985年经组织验收达到农村初级阶段电气化标准,成为全国第一个达到农村初级电气化标准的县。至1990年,全省11个试点县均通过验收达到农村电气化初级阶段的标准。
  80年代中期以后,多渠道集资办电的路子越走越宽,进一步加快小水电建设步伐。许多山区县开始建设装机几千千瓦、万千瓦水电站。相继建成武平县装机8000千瓦的石黄峰水电站、南靖县装机8000千瓦的船场溪三级水电站、建阳县装机9600千瓦的宸前水电站,永安市装机1万千瓦的鸭姆潭水轮栗电站、永泰县装机1.26万千瓦的富泉溪二级水电站、德化县装机1.8万千瓦的龙门滩水电站和建瓯县装机2.4万千瓦的玉山水电站。随着农村水电站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各地陆续建设一批高水头电站。其中周宁县兴建347米水头的装机1万千瓦龙溪水电站,政和县兴建装机8000千瓦的九重际水电站,其水头高达405米,为全省之冠。在此期间,乡、村电站规模也扩大了,闽清县池园镇、金砂镇,永安市小陶镇、洪田乡及建瓯、罗源、大田、福安、屏南、寿宁、周宁等县的一些乡镇都办起1000千瓦以上的水电站。40年代初省政府在永安建成装机264千瓦水电站的所在地桂口村,也自办1座装机1040千瓦水电站。这一期间,福建小水电在开发利用上逐步从过去分散建设径流电站转向有水库调节的流域梯级开发,已有多条溪河进行梯级开发利用。其中,沙县的沙溪支流豆土溪利用库容2442万立方米的官昌水库为龙头,分建5级电站,总装机1.22万千瓦,年可发电5600万千瓦时;福鼎县在南溪水库下分3级开发,总装机1.65万千瓦;同安县小坪溪分4级开发,总装机6200千瓦,均于1990年全部建成。尤溪县青印溪以库容4400万立方米的柳圹水库为龙头,分5级开发,至1990年已建成装机1.98万千瓦;大田县坑口已建成3座梯级电站,装机4360千瓦。此外,光泽县高家、将乐县新路、永泰县富泉溪、武平县法潭等流域开发都在建设中。
  到1990年,全省已建成小型水电站6573处,共有8480台机组,总装机容量124.78万千瓦,占全省电力装机总容量的32.7%,并占全省小水电可开发装机容量382.18万千瓦的33.28%,年发电量45.37亿千瓦时,占全省总发电量的33.2%。其中500千瓦以上的小型水电站155处,装机60.17万千瓦。已经联人省电网或地县网的小型水电站1682处,装机容量104万千瓦。全省所有963个乡镇全部通了电,其中76.9%的乡镇主要靠小水电供电。
  至1990年底,全省主要小型水电站有:
  一、大目溪水电厂
  大目溪水电厂位于闽江下游支流大目溪的闽侯县大湖乡大坑村,距福州市区56公里,总装机容量1.46万千瓦。
  大目溪一级水电站,集雨面积132平方公里,年均流量4.98立方米/秒,最枯流量0.3立方米/秒。坝址以下可利用的天然落差460米。1957年,福州市建设局和省工业厅电业处联合进行勘测。1958年10月,省水利电力厅设计院负责设计。大目溪水力发电分二级开发,第一级大坝建于大湖乡大坑村,为径流开发引水式电站,引水坝高9.5米,坝顶长56米,引用流量5.3立方米/秒,引水渠道3.72公里,发电水头230.77米,压力水管长543米;设计安装4台216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年发电量2600万千瓦时,设备利用2800小时,保证出力560千瓦。工程土石方量36.7万立方米,总概算670万元。
  1958年9月,在工程设计尚未完成情况下,福州市人民委员会即成立大目溪水电站工程指挥部。1959年1月,拦河坝工程动工兴建时,把原设计的浆砌条石重力坝改为土石混合坝,8月,正在施工的拦河坝被洪水冲垮。10月再按原设计坝型施工。大坝和厂房分别于1959年11月、8月建成。
  1960年成立大目溪水电站(后改称大目溪水电厂)。机组安装由省水利电力厅机电安装公司第四队负责,第1号、2号机组于1959年9月开始安装,分别于1960年7月、11月进行试运转,次年11月并入闽北电网。1962年3月,经省市有关单位组织验收,认为水工建筑、机电安装和输出线路质量良好,同意移交生产。电厂接管后对设备缺陷进行技术改造,改进了润滑系统管道,改装了水轮机补充装置,出力逐步提高。1965年,发电量达1329万千瓦时。1968年6月,3号、4号机组开始安装,1969年9月安装完工投入运行。至此,一级电站4台发电机组共8640千瓦,全部并网发电,实际投资667万元。机组投产后,生产秩序逐步走上正轨,并将原木质压力水管更换为钢管,原土渠改为砌石渠,还对厂房高压设备、配电设备等进行更新改造。该水电厂的隶属关系几经变更,1960年属省水利电力厅领导,后下划福州市管辖。
  1978年4月,闽侯县人民政府决定兴建大目溪二级水电站,县水利电力局进行勘测设计,并成立工程指挥部。10月省水利电力局批复同意初步设计方案。二级水电站位于白沙镇大目溪村,从一级水电站尾水开引水渠道5.45公里,过水流量7立方米/秒,安装一道直径1.2米、长585.5米的压力水管,设计水头220米;安装4台3000千瓦机组,分两期建设。在上游大坑村调节水库未建成前,第一期工程先安装2台3000千瓦机组,其余土建工程和送变电工程均按4台机组一次建成。第一期工程2台机组年发电量2450万千瓦时,工程土石方量78万立方米,概算为931万元。1979年大目溪水电站划归闽侯县管理,同年10月,二级电站第一期工程动工,主副厂房于1980年9月底基本完工,引水渠道及其附属建筑物至11月全部完工。1号、2号机组于1980年9月20日开始安装,1982年4月16日进行试运转,4月20日正式并网发电。实际使用工程费916万元。第二期工程未投入建设。一、二级总装机14640千瓦,实际投资1582万元,平均每千瓦造价1080.6元。二级电站于1983年5月经过验收,认为工程项目符合质量要求,同意移交生产。1985年全厂发电量达6525万千瓦时,设备利用4454小时。至1990年底累计发电9亿千瓦时。
  二、矶头水电厂
  矶头水电厂位于汀江支流旧县河中游的上杭县南阳镇矶头村,距上杭县城43公里,1974年建成,装机容量1.95万千瓦。
  矾头水电站是福建“小三线”建设项目,由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兴建。1966年9月由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负责设计。电站主体工程有空心重力坝一座,坝高56米,集雨面积1287平方公里,最大库容3240万立方米,可调节库容1050万立方米。厂房为埋入式地下厂房,长150米,高50米,属坝后引水式隧洞发电;安装3台650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设计水头52米,年发电量8880万千瓦时;并有副坝和副厂房各1座;升压站安装1.6万千伏安和2万千伏安主变压器各1台。工程土石方量17.2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9.74万立方米,总概算2363万元。
  1966年1月,上杭矶头水力发电站工程指挥部成立,土建施工和设备安装由闽江水电工程局承担。当年9月动工兴建。此时公路尚未修通,所有物资均靠民间小木船运抵工地。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开始,施工进度缓慢。1969年后加快建设进度,大坝和厂房分别于1972年2月、3月建成。1970年8月矶头水电站(1979年改称矶头水电厂)成立。1号机组于1971年9月开始安装,1972年3月23日并网发电。2号机组于1973年1月31日投产发电。1973年6月1日遭受特大洪水袭击,临时拦河设施被冲垮,造成水淹厂房重大事故,停产3个多月才修复发电。3号机组至1974年5月1日并网发电。该厂成为闽西南电网的骨干电厂。1985年1月下划龙岩地区水利电力局管理。从投产至1990年底累计发电13.11亿千瓦时。
  三、芦下坝水电厂
  芦下坝水电厂位于闽粤交界的永定河口与汀江汇合处,距永定县城22公里,1974年建成,装机容量1.75万千瓦。
  芦下坝水电厂坝址在永定河口,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050平方公里,自然落差70米,为径流引水式水电站。1970年由省水利电力设计大队负责勘测设计。主体工程有9米高的砌石拦河坝,2公里长的砌石引水渠道,厂房建在永定河口汀江左岸,发电尾水泄入汀江,选用2台875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设计年发电量6500万千瓦时。土石方量34万立方米,浇筑混凝土量0.72万立方米。
  1970年9月成立永定芦下坝水力发电站工程指挥部,负责组织施工。由于当时发电机组供应不上,修改原设计方案,改装2台6500千瓦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第一台机组由省机电安装工程公司负责安装,1973年9月20日正式投产,并入闽西南电网。第二台机组由泉州电厂安装队负责安装,1974年6月,试运转时发现水轮迷宫环损坏,经生产厂家组织人员进行处理,于当年9月27日并网投产。1979年,该厂由省水利电力厅下划给龙岩地区水利电力局管理。
  芦下坝水电站投产后,由于高水头,小机组,低负荷运行,机组受到气蚀,水力资源又未能充分利用,经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技术论证和设计,在引水渠道、压力水管、发电机座不变的条件下进行增容改造,将原2台6500千瓦机组更换为2台8750千瓦机组,年均可多发电1400万千瓦时。新机组由南平电机厂制造,工程造价330万元。该工程由本厂利用1987、1988年两个枯水季节施工,于1989年完成,装机容量从1.3万千瓦增至1.75万千瓦。1990年,发电量达8574.7万千瓦时,创本厂发电最高记录。该厂从投产至1990年底,累计发电11.85亿千瓦时。
  四、玉山水电站
  玉山水电站位于闽江建溪支流小桥溪的建瓯县玉山乡下阳村,总装机容量2.4万千瓦,由建瓯县兴建和管理。
  1965年,建瓯县政府决定在玉山乡下阳村小桥溪兴建玉山水电站,委托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负责设计。主体工程有浆砌块石拦河坝1座,坝高5.3米,顶长40米,引水渠道长6.53公里,坝址上游集雨面积188平方公里,为径流开发的水电站。厂房建在小桥坝头村上游1公里处,主厂房面积520平方米,安装2台216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该电站由建瓯县自行组织施工,1969年12月建成发电。
  为提高水能效益,1984年建瓯县政府计划在小桥溪上兴建新的玉山水电站,委托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负责设计,次年7月完成初步设计,在小桥溪原坝上方兴建洋后水库,水库大坝为双曲砌石拱坝,坝高39米,顶宽6米,长182米,蓄水总库容4685万立方米,并在玉山乡下阳村下游2.8公里处建设一座双曲砌石拦河坝,最大坝高41米,长93.5米,总库容520万立方米,挖隧洞长2010米,压力斜洞长388米,厂房建在河道左岸原玉山水电站上方,面积506平方米,利用发电水头299.5米,设计装机3台800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年设计发电量9751万千瓦时。升压站建于厂房东侧,安装主变压器1台3.6万千伏安,110千伏输电1回至建瓯县城北门变电站。1985年建成水库大坝,随后,相继完成隧洞、调压井、厂房、升压站等工程。1989年7月,1号、2号2台800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投产,原玉山电站机组全部停役拆除。1991年4月,3号800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投产。水库和电站工程总投资3180万元。至此,玉山水电站总装机2.4万千瓦。该电站1970年至1990年累计发电3.98亿千瓦时,年均设备利用4497小时。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福建省电力工业的历史和现状,由述、志、记、图、表、录等组成。时限上自1900年,下迄1990年。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