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大型火电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074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大型火电厂
分类号: F426.61
页数: 6
页码: 25-30
摘要: 本节记述了福建大型火电厂建设起步于80年代初,以永安火电厂和华能福州电厂为代表。永安火电厂通过技术改造提高效率,华能福州电厂则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这些电厂的建成投产,改善了福建电网的水火电比例和电源布局,缓解了多年缺电的矛盾。
关键词: 福建省 大型火电厂

内容

福建大型火电厂建设,是在80年代初起步的。1981年7月,为适应改革开放用电增长的需要,改善福建电网水火电比例,永安火电厂三期扩建2台燃用当地无烟煤的10万千瓦高温高压机组工程正式动工。1984年8月、1985年9月2台机组相继竣工投产,全厂总装机容量达35万千瓦,成为福建第一座大型坑口火电厂。永安火电厂三期扩建全面投产后,装机容量占福建电网火电装机总容量39.39%,成为省电网火电电源中心。1986年至1988年,该厂共发电66.62亿千瓦时,占同期全省火电总发电量51.75%,其中1987年全厂发电量24.15亿千瓦时,占当年的福建电网火电总发电量62.3%。
  1986年,为了进一步提高低挥发份无烟煤燃烧技术,永安火电厂三期扩建的1台410吨/时高温高压固态排渣炉作为试验炉,列入“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通过攻关,使锅炉效率提高3.27%,助燃油耗率下降7.6克/千瓦时。从1986年1月至1989年5月,共节约助燃油1.22万吨,标准煤7.72万吨,年均经济效益530万元,使无烟煤燃烧技术达到的经济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1986年8月,福建第一座大型港口电厂——华能福州电厂首期2台亚临界压力35万千瓦机组主体工程开工。该电厂引进日本三菱集团成套发电设备和技术设计,采用计算机分布式控制的自动化系统,可在集中控制室对设备进行监视、控制、切换、参数调整以及机组启停和事故处理,自动化程度达到80年代初期国际水平。这个电厂工程从开工到竣工投产,仅用28个月零10天时间,创国内同类电站建设的先进记录,主体设备安装工程优良品率为100%,工程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华能福州电厂全面投产后,1989年、19卯年两年共发电45.72亿千瓦时,占同期全省火电发电量38.14%;该厂两年供电煤耗率分别为356克/千瓦时,340克/千瓦时,比全省当年平均供电煤耗率少83克/千瓦时和82克/千瓦时。这个电厂的投产,明显地提高了福建电力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使全省供电煤耗率迅速从1988年的495克/千瓦时降到1990年的422克/千瓦时;同时改善了福建电网水火电比例结构和电源布局,使闽东南沿海主要负荷中心得到有力的电源支撑,缓解了多年缺电的矛盾。但是,这个电厂的投产,也给福建电网带来“大机组、小电网”影响系统稳定运行的新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基本保证了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国内同类地区加快电力发展摸索出一条可行的途径。
  到1990年,福建大型火电厂有2座,总装机容量105万千瓦,占当时福建电网火电装机容量的61.4%;当年2个厂共发电40.01亿千瓦时,占福建电网火电总发电量的68.52%。
  至1990年底,全省大型火电厂有:
  一、永安火电厂
  永安火电厂位于永安市北郊4.5公里外的兴坪村,东濒燕江,西靠鹰厦铁路。在1960年建设2台1500千瓦机组的基础上经过一、二、三期工程扩建,全厂装机容量达到35万千瓦,是福建电网的大型骨干电厂。
  70年代初,由于闽北地区工业迅速兴起,当地无烟煤资源着手开采,为本省建设较大容量的火电厂创造了条件。1971年8月华东电力设计院负责选址和设计,认为在原厂址进行扩建,具有取水、燃料供应和交通方便以及靠近负荷中心等有利条件,是建设坑口电站的较好厂址。当年9月水利电力部批准永安火电厂扩建规模15万千瓦,第一期工程安装2台2.5万千瓦的中温中压凝汽式发电机组,采用武汉汽轮发电机厂制造的汽轮发电机组和武汉锅炉厂制造的液态排渣锅炉。设计燃用距电厂40多公里的加福煤矿无烟煤,掺烧重油30%—35%。同年12月11日电厂扩建指挥部成立。福建省生产建设兵团四师承担土建施工任务。该师18团(后改名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于1973年3月13日动工兴建主厂房。在100米高烟囱施工中采用单孔井架的施工新技术,提前完成了施工任务。该师19团3营(后改名福建省交通工程大队四中队)担负的供水系统和燃油系统土建施工,于1974年1月赶在汛期前建成。负责机组安装的省机电安装公司二队(后改名省电力建设公司火电工程安装分公司)在1973年12月开始安装。2台机组于1975年2月4日和12月16日投产,均取得机组整套启动试运行一次成功。当年发电量5781万千瓦时。但由于锅炉燃烧的无烟煤,其挥发份平均值为3%左右。同时煤质差,造成锅炉四角堆灰严重,炉龄只能运行7天至30多天就被迫停炉。因此,职工经常冒着60摄氏度高温进入炉膛清渣。当年每千瓦时供电煤耗达714克,助燃油耗183克。为稳定生产和降低燃料消耗,该厂对锅炉反复进行近百次热态调整和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共完成喷燃器改造等70多项革新改造项目,提高了机组运行的稳定性和经济性。这年,原有2台1500千瓦发电机组停役报废。
  1975年,一期工程尚未完工时,因电网负荷急剧增长,水利电力部又批准第二期扩建工程安装2台5万千瓦高温高压发电机组。第一台5万千瓦机组(3号机)列为1976年全国电力建设重点项目之一。承担土建施工和机组安装的单位均与一期工程相同。1976年2月7日,二期扩建的主厂房开工,1977年6月开始安装武汉汽轮发电机厂生产的5万千瓦机组,12月30日3号机组安装完毕。但由于设备制造和安装的质量差,汽机振动大,真空降至350毫米汞柱,高压加热器无法投入等原因,机组运行仅1小时10分就被迫停机处理。从1978年1月13日至5月24日机组经过13次启动,均无法达到连续72小时试运行。后来经过生产、建设等单位共同处理了178项缺陷,解决了汽机振动、真空低等问题,当年9月3号机正式形成生产能力。同月,第二台武汉汽轮发电机厂生产的5万千瓦机组(4号机)开始安装。省电力建设公司承担锅炉和电气设备的安装任务。为保证4号机早日投产,永安火电厂组织本厂技术人员和工人成立安装组,承担汽轮机、发电机、凝结器的安装任务。1979年12月5日各项安装任务相继完成,17日1时顺利完成72小时试运行并迅速形成生产能力。2台5万千瓦机组投产后,由于3号机的高压加热器不能长时间连续运行,使机组持续半年只能限在4.5万千瓦负荷运行。经过反复处理改进,机组达到满发稳发。1980年4台机组共发电8.42亿千瓦时,占全网同期火电总发电量的49.9%,供电煤耗率和助燃油耗率继续下降至500克/千瓦时、38克/千瓦时。同时,永安火电厂与扩建工程指挥部还选派技术人员自行设计制造150平方米双室三电场电除尘器。经3个月运行测试,除尘效率达96%,比1至3号锅炉配置的旋风筒除尘效率提高16%。
  1981年5月23日至25日,省建设委员会在永安召开一、二期扩建工程竣工验收会议,会议认为:工程设计、建筑、制造、安装质量良好,虽然3号机有较多缺陷,经过处理基本消除。两期工程实际总投资7939.27万元,比概算节省194.66万元。平均每千瓦造价529.28元。
  为适应80年代福建经济发展的用电需要,在二期扩建工程尚未完成时,国家计委批准第三期工程扩建2台10万千瓦高温高压汽轮发电机组(即5、6号机),要求在1985年内全部建成,设计仍由华东电力设计院承担,锅炉和汽轮发电机设备分别由武汉锅炉厂、北京重型机器厂提供。除尘设备采用175平方米双宝三电场电除尘器,仍由电厂和扩建工程指挥部自行研究设计。1981年7月1日,三期主厂房扩建动工。施工单位推行承包责任制和全面质量管理,把任务、工日、材料和工具消耗等定额分包到班组。省第一建筑公司永安工程处在180米高烟囱施工中采用滑动钢模板新技术,提前一个月完成施工任务,工程质量优良。省电力建设公司火电安装分公司在安装5号机中采用网络技术,加快了安装进度。1984年8月4日安装结束。在投入试运行中,由于设备制造、设计、安装的质量有问题,加以电厂生产运行配合不当,造成磨煤机多次烧瓦、锅炉排污管爆裂,油隔离泵不能正常投运,汽机高压缸结合面漏汽等缺陷。到9月20日,经过多次锅炉点火启动和汽机冲转,多次并网没有成功。启动验收委员会组织火电安装分公司和电厂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检修补救,至10月25日2时30分完成带满负荷72小时试运行,正式投产并网发电。经验收,5号机的土建施工质量评为优良,安装质量分别评定汽机、电气、燃料系统为优良,热工、化学、锅炉为良,除灰系统为合格。
  1984年5月。为改革电力工程建设的管理体制,6号机安装中实行承包责任制。由省火电工程承包公司(在原永安火电厂扩建工程指挥部基础上成立)与省电力工业局签订承包合同。承包公司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奖罚合同协议书,并对关键项目实行质量奖、工期奖,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1985年1月开始安装。火电安装分公司吸取5号机安装的经验教训,加强对6号机安装质量的管理。省电力工业局多次组织检査组到工地抽查安装质量。9月16日一次完成并网72小时试运行,29日完成24小时带满负荷运行后,移交生产,提前93天竣工投产,安装质量评为优良,全面完成承包合同所规定的指标。第三期扩建工程投资概算为1.3亿元,实际投资1.24亿元,节约投资600多万元,每千瓦造价620.25元。三期扩建工程全部竣工后,全厂总装机容量达35万千瓦。
  在此期间,福建低挥发份无烟煤改进燃烧技术的试验研究被列为国家“六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课题。永安火电厂1号130吨/时的液态排渣炉作为攻关试验炉。在省电力试验研究所、西安热工研究所等单位协作配合下,总结以往燃烧无烟煤的经验,采取改进燃烧器,增设卫燃带等综合治理措施,到1985年,锅炉燃烧效率比攻关前提高7.5%,助燃油耗、制粉系统单位电耗分别降低50.8%和12%,全面超额完成了攻关指标,获国家“六五”科技攻关奖、水利电力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该厂1号炉到1985年10月累计,节约助燃油3162吨、标准煤4958吨、厂用电73万千瓦时。电厂在1号炉取得经验后,分别在2、3、4号锅炉上推广应用,使燃烧效率分别提高3.36%、4.98%、3.96%。
  1985年,该厂扩建工程全部建成投产后,成为福建电网最大的火电厂,占省电网火电装机总容量39.39%,1986—1988年年发电量达21.19—24.16亿千瓦时。
  为进一步提高低挥发份无烟煤燃烧技术水平,国家经委将改进燃烧试验研究列入“七五”国家节能重点科技项目。永安火电厂以5号410吨/小时固态排渣炉作为攻关试验炉。该厂与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理工大学、省电力试验研究所等单位密切合作,通过推广应用“六五”攻关成果,进行大速差直流预燃筒,新型预燃筒试验应用,大口径、小流量新型油枪的研制,采用热管空气预热器等措施,使5号炉的燃烧效率从攻关前83.7%提高到86.97%,助燃油耗率从22.2克/千瓦时下降到14.6克/千瓦时。经1986年1月至1989年5月试验,实际节约助燃油1.22万吨,标准煤7.72万吨,年平均攻关经济效益530万元。1989年11月30日,由能源部组织的技术鉴定委员会对攻关成果进行鉴定,认为攻关项目全面完成了合同规定的技术经济指标,在燃用低挥发份无烟煤的四角燃烧锅炉上,进行了创造性的劳动,其燃烧技术达到的经济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1990年获能源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0年该厂加强设备管理,改善燃煤质量,全厂主设备完好率100%,其中一类设备占75%;辅助设备完好率98.8%,其中一类设备占92.7%,实现连续安全生产375天的最高记录。每千瓦时供电煤耗率、发电油耗率分别为469克和26克,均创历史最好水平。至1990年底,该厂累计发电165.22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14.38万吨,助燃油6.6万吨。
  二、华能福州电厂
  华能福州电厂位于闽江下游南岸的长乐县筹岐村,与马尾港和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隔江相望,北距福州市区35公里,东离闽江口34公里。电厂规划装机容量140万千瓦,1989年一期工程2台35万千瓦机组建成投产,为福建电网大型骨干电厂。
  1980年4月,为了适应福建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华东电力设计院进行建设一座大型港口电厂的规划选厂工作。1983年4月,福建省电力工业局主持召开规划选厂审査会议。1984年1月,水利电力部电力规划设计院布置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在长乐县的筹岐和英屿两点进行厂址可行性研究。1985年2月,省电力工业局向水利电力部和国家计划委员会上报福州火电厂(后定名华能福州电厂)项目建议书,建议列入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下简称华能公司)第一批引进项目。1985年3月省计划委员会主持召开了福州火电厂可行性研究审查会议。会议认为筹岐村位于闽江的凹岸,处于淡水区,水深14米,河段相对稳定,可建2万吨级煤码头;厂区地质条件较好,主设备位置不需作地基处理,距厂4公里的山谷可建贮灰20年的灰场,建厂条件比较优越,推荐作为厂址。
  1985年4月,福建省火电工程承包公司负责福州火电厂的筹建工作。5月,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提出了福州火电厂初步设计报告。6月,水利电力部规划设计院在福州市审查了福州火电厂初步设计(按2台35万千瓦机组设计)。5月22日,国务院批准福州火电厂为华能公司第一批建设的四个项目之一。7月,华能公司福州分公司(下简称分公司)成立,负责福州火电厂的筹建工作。同年8月至次年2月,华能公司及分公司在北京进行3次国际招商谈判。经过评标,确定由0本三菱集团供货。根据合同,电厂引进的日本三菱集团成套发电设备和技术设计,每套机组包括1台1150吨/时亚临界压力强制循环汽包锅炉,1台单轴双缸双排汽一次中间再热凝汽式汽轮机,1台带旋转半导体无刷励磁系统的双氢内冷发电机组以及相应的辅助设备。电厂采用计算机分布式控制的自动化系统,机、炉、电单元集中控制室内对设备进行监视、控制、切换及参数调整,同时可实现对机组的启停和事故处理。其自动化程度达到80年代初期国际水平。
  1986年4月华能福州电厂工程指挥部成立。8月15日,华能福州电厂主体工程正式开工。主厂房为装配式钢架,长148米、宽84.5米、高45米;钢筋混凝土烟囱高210米,底径21米、出口直径7米;工程土石方开挖量190万立方米,总混凝土量10.35万立方米,总砖石方量2.69万立方米,钢结构总重8957吨。在电厂建设中,广大工人和技术人员苦干巧干,努力奋战,涌现出许多先进事迹。省建一公司青年突出队担负建设烟囱工程,在全国“三八”红旗手、总工程师韩益群(女)指挥下,采用液压滑模工艺施工,仅用75天就完工,而且筒身表面光滑,变坡段顺直,扭曲度、中心偏距等均达到国家规定的优质工程标准,获得共青团福建省委授予“青年功臣”的称号。省公路工程二公司预制成功两节各重1650吨的当时全国最大的钢筋混凝土取水头,并从马尾浮运过江,准确下沉就位在水下基岩上。1987年土建工程陆续完成,交付安装。承担机组安装任务的西北电力建设局第一工程公司职工于当年2月开始吊装锅炉钢架。至此,安装工程进入高峰。同年11月29日,1号锅炉水压试验一次成功,全部11129个焊口无一泄漏。1988年3月,1号机组开始分部试运转,9月30日完成72小时试运行和100%负荷洗硅,11月17日通过24小时满负荷试运转后正式移交生产。2号机组于1988年10月安装完毕,经分部试运转后12月26日完成72小时试运行,1989年1月17日通过24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正式移交生产。
  华能福州电厂一期工程经启动验收委员会组织验收,认为该工程不仅施工速度快,而且工程质量好。从主体工程开工到2台机组竣工投产,共用了28个月零10天时间,创造了国内同等规模电站建设的先进记录。1、2号机组都实现了水压、带电、点火、冲转、并网、满负荷运行72小时等6项一次成功,主体设备安装工程优良品率为100%,工程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得能源部授予火电优质工程奖,华能公司授予进度金牌奖和质量金牌奖。
  该工程实行投资包干责任制,有效地控制了工程投资,降低工程造价。整个工程总投资(包括建设期利息)为15.45亿元,其中发电工程13.12亿元,每千瓦造价1875元。
  1989年华能福州电厂进入生产考核期。该厂针对机组运行中发生3次设备事故的情况,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建立健全各级领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安全管理网络,强化安全监察工作;坚持每天召开生产碰头会,每晚安排有关职能部门人员及维护人员负责巡视,每周由厂领导、日方顾问、部主任进行2次特别巡回检査。同时开展设备的维修管理,消除设计、安装中遗留的缺陷。还组织热工人员对日方设计的各种逻辑、报警、定值、联锁的正确性进行普查、修正了53项,使控制系统更加合理可靠,提高了设备健康水平,从而顺利地渡过了事故多发期。4月19日至25日对1号机组进行性能考核试验。这是引进机组最后验收的一项关键性工作。考核结果,主机系统主要的性能指标均达到合同规定的保证值;辅机系统除输煤系统外都达到设计要求;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行效果表明,机组可控性好,适应性也较好,自动装置投入率达95%以上。当年9月8日至12日对2号机组进行性能考核试验,试验结果均达到合同规定的保证值。
  华能福州电厂在抓好安全、经济运行中,开展了“无泄漏”和整洁环境、设备的活动,做到了厂房窗明机净,系统设备井然有序,设备、阀门标志明显,管道色环流向醒目,实现“七不漏”(不漏汽、漏水、漏油、漏煤、漏灰、漏粉、漏氢)。1990年底该厂发电23亿千瓦时,供电标准煤耗率340克/千瓦时,全年无发生重大设备事故。
  华能福州电厂投产后,明显地提高了福建电力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改善福建电网的电源布局和结构,改变了福建长期电力供应短缺制约经济发展的状况,对全省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福建省电力工业的历史和现状,由述、志、记、图、表、录等组成。时限上自1900年,下迄1990年。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