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明化工厂热电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0745
颗粒名称: 二、三明化工厂热电厂
分类号: F426.61
页数: 2
页码: 21-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三明化工厂热电厂原为三明热电厂,位于三明市黄硅石山下,装机容量3.6万千瓦,是福建省最大的企业自备电厂。该厂建设了三期工程,第一、二期各安装1台6000千瓦机组,第三期安装1台1.2万千瓦机组。1964年发电量增至5785万千瓦时,设备利用4817小时,每千瓦时发电煤耗由初投产的1034克降至620克。该厂至1990年底,累计发电29.45亿千瓦时,供热2.62万太焦。
关键词: 福建省 中型火电厂 龙岩电厂

内容

三明化工厂热电厂原为三明热电厂,位于三明市的黄硅石山下,装机容量3.6万千瓦,是福建省最大的企业自备电厂。
  1958年新兴的山区工业城市——三明市将兴建全省最大的化肥厂,同时钢铁、机械等工厂也相继投入建设。为了解决工业用电需要,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建设三明热电厂,建设规模为2.4万千瓦,第一、二期各安装1台6000千瓦机组,第三期安装1台1.2万千瓦机组。省工业厅设计安装公司负责设计。负责土建施工的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第一工程处于当年8月1日破土动工。11月,省水利电力厅机电安装公司工程处开始安装第一台6000千瓦发电机组。1959年6月,一期工程基本完工,9月竣工投产,与第27列车电站并列运行。同时成立福建省三明热电厂,为发供电合一企业,隶属省水利电力厅。第二期工程于1959年5月动工,10月第二台6000千瓦发电机组投入安装,11月简易发电成功,先使用1号锅炉供汽发电。1960年3月,35千伏升压站建成,联入闽北电网,该厂成为闽北电网的主力厂。当年发电量1878.6万千瓦时。1963年针对简易发电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填平补齐”。同年12月,2号锅炉建成投产。1964年发电量增至5785万千瓦时,设备利用4817小时,每千瓦时发电煤耗由初投产的1034克降至620克。
  1965年,因闽北电网电力严重不足,促使该厂第三期1.2万千瓦发电机组投入建设。该工程由省水利电力设计院负责设计,土建和安装分别由省第一建筑公司和省水利电力厅机电安装公司承担。当年9月动工建设。1966年3月1.2万千瓦发电机组安装完工,3月19日正式并网发电。1967年5月3号锅炉建成投产,向三明化工厂供热,成为以发电为主,供热为辅的企业。至此,热电厂总容量达2.4万千瓦。一、二、三期工程总投资1883.47万元,每千瓦造价784.58元。当年发电量上升至1.15亿千瓦时。
  1970年,热电厂对3号锅炉超温缺陷进行了改造,解决了锅炉出力不足的问题。1971年5月,在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的帮助下,该厂成功地改建了输煤栈桥,为安全经济生产提供了保障。随后又进行1号锅炉改造,使改造后的锅炉出力由25—30吨/小时提高到65—70吨/小时。
  1978年3月,为了保证三明化工厂尿素工程投产供热的需要,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将三明热电厂发电部分划归三明化工厂管辖,成立三明化工厂热电分厂(1983年改名热电厂)。热电分厂转为以供热为主,发电为辅。1978、1979年发电量保持在1.1一1.2忆千瓦时,供热1000—1100太焦。
  1981年,三明化工厂根据尿素生产发展的需要,动工建设热电厂第四期扩建工程,增装1台1.2万千瓦发电机组及其附属设施。这一工程由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设计,土建和安装分别由省第一建筑公司、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承担。1985年5月发电机组竣工并网发电,次年4月抽汽部分投产。1987年1月第四期扩建工程的2台锅炉竣工投产。至此,全厂总装机容量3.6万千瓦。1987年发电量增至1.78亿千瓦时,创历史最好水平,年供热2055太焦,设备完好率达96.7%。1990年发电1.39亿千瓦时,供热2277太焦。该厂至1990年底,累计发电29.45亿千瓦时,供热2.62万太焦。在省电网中担负着平衡三明地区供电的重任。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福建省电力工业的历史和现状,由述、志、记、图、表、录等组成。时限上自1900年,下迄1990年。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三明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