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泉州电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0741
颗粒名称: 三、泉州电厂
分类号: F426.61
页数: 2
页码: 16-17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泉州电厂前身为民营泉州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13年。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扩建和改建,包括安装新的发电机组、改用无烟煤等。至1988年,全厂发电装机容量达1.09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5099万千瓦时。
关键词: 福建省 小型火电厂 泉州电厂

内容

泉州电厂前身是民营泉州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民国2年(1913年),由清贡生谢俊英发起集资兴办。厂址设在市郊菜洲,安装1台60千瓦煤气发电机组。至民国6年竣工发电。民国19年因经营亏损而停业。民国21年归国华侨蔡子钦等向华侨集资创办泉州电灯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承接原有电灯公司。民国22年后,相继增装柴油发电机与煤气发电机各1台,至民国26年全公司计有3台发电机组,共计容量380千瓦,年发电40万千瓦时。抗日战争期间,泉州海运被封锁,柴油、煤炭供应断绝,公司把1台140千瓦柴油发电机组迁存永春县,剩下2台机组改烧木炭。抗日战争结束后,柴油供应恢复,民国35年公司将寄存永春的机组迁回原址重新安装发电。以后由于内战影响,公司营业长期处于困境。至1949年泉州解放时,全公司共有发电装机380千瓦,当年发电量49.2万千瓦时。
  50年代初期,泉州电力公司在人民政府扶持下,生产逐步恢复。1952年公司转为公私合营,1954年后随着泉州经济发展,相继在菜洲新装2台共300千瓦柴油发电机组。1955年公司改为公私合营泉州电厂。1956年后,泉州电厂新建北门发电所,安装3台共1200千瓦柴油发电机组。至1957年,全厂发电装机容量达1880千瓦,年发电量178万千瓦时。
  1958年,泉州电厂转为地方国营。从此,北门发电所连续进行三次扩建,安装3台汽轮发电机组(2炉3机),总容量6500千瓦,并建成为战备需要的总容量1400千瓦柴油发电机组“701”电站,菜洲发电所停役。至1966年,全厂发电装机达7900千瓦,年发电量3342万千瓦时。在此期间,为了适应燃烧省内无烟煤,北门发电所先后对2台锅炉进行技术改造,取得较好效果。1号炉改造后,完全燃烧漳平无烟煤,锅炉出力从初试验时10吨/时提高到20吨/时。1963年获全国电业系统同类型机组省煤标兵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发电量下降,1968年降到2236万千瓦时。
  1970年为缓解泉州用电紧张,该厂在清源山动工新建电厂,安装1台30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此机组原系燃烧烟煤的链条炉,施工中改装成燃烧无烟煤的半沸腾炉。次年11月建成投产,称清源发电所。至此泉州电厂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9万千瓦,当年发电量4170万千瓦时。1972年清源发电所锅炉经连续两年技术改造,锅炉效率提高到74.42%,发电标准煤耗率降到717克/千瓦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978年,该项技术改造受到全国科学大会表彰。当年北门发电所2台锅炉也完成了技术改造,达到全部燃烧当地天湖山无烟煤的要求,其中2号炉改为半沸腾炉,出力从16吨/时提高到20吨/时。这一年,全厂年发电量达到5099万千瓦时,创该厂历史最高水平。
  1980年,在泉州电厂基础上成立泉州供电局,两个发电所机组相继转为调相运行。1982—1988年,清源发电所和北门发电所的发电机组先后停役,并撤销建制。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福建省电力工业的历史和现状,由述、志、记、图、表、录等组成。时限上自1900年,下迄1990年。

阅读

相关机构

泉州电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