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地理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0473
颗粒名称: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分类号: P429
页数: 1
页码: 357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福建省所遭受的由寒潮引起的冻害情况。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冻害 福建省

内容

霜、雪、冰等冻害均由寒潮入侵引起。寒潮是强冷空气的一种特称。当冷空气达到一定标准时,称为寒潮。其标准,全国各省都不一样,福建所订标准有三:一是48小时日平均气温内陆下降8℃,沿海下降7℃,或过程日平均气温内陆下降9℃,沿海下降8℃;二是过程日平均气温最低值比常年同期的平均气温低5℃或以上;三是过程最低气温,内陆≤5℃,沿海≤6℃。同时符合以上3条标准的称为一次寒潮过程。本省寒潮始于10月下旬,终于4月中旬,历时近半年。平均每年北部出现2~3次,多者可达5~6次;中部1~2次,南部两年1次。
  影响福建的寒潮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晴冷型,另一种是阴寒型。前者特点是,强冷空气入侵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迅速转晴,北部最低气温可达-8℃~-10℃,有严重的霜冻和结冰现象。本省各地的极端最低气温多出现在这种寒潮过程中,其危害很大,但由于天气晴朗,日照充足,白天气温明显回升,因此日平均气温不一定很低;后者特点是,强冷空气南侵,气温急剧下降,天气阴寒,有冰雪,日平均气温很低,本省各地日平均气温最低值多出现在这种类型寒潮的过程中。由于日平均气温很低,北部地区有时日平均气温可低于O℃,天气奇寒,常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其危害甚于前者。这两种寒潮类型,历史上频繁出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曾出现多数由寒潮而引起的冻害,其年份是1955年1月、1963年1月、1975年1月、1977年2月、1986年2月、1987年4月和1991年12月。
  1955年1月6日出现一次大寒潮,全省各地骤然降温,闽南许多龙眼树被冻坏。
  1963年1月27日,寒潮从海陆两路侵入福建,闽西北、闽西南地区出现的低温大多在-6℃以下;闽东南沿海出现-3℃的低温,大量果树被冻枯。
  1975年1月12日到14日一次强寒潮,大量牛羊被冻死,闽南香蕉大量被冻枯。
  1977年春节,由于寒潮出现冰雪,因路滑发生多起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1986年2月底、3月初的一次强寒潮,莆田县3300多公顷小麦因冻害而绝收。
  1987年4月12日至14日的一次强寒潮,莆田县小麦受冻害。
  1991年12月以来,寒潮多次入侵,建宁、泰宁最低气温为-12.8℃和-10.6℃,福州也下降为-1.7℃,全省有10县出现历史最低气温。南平地区普降雪和冰粒,建阳积雪深13厘米,闽南大量香蕉被冻死。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地理志

《福建省志·地理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阅读

相关人物

赵昭昞
责任者

相关事件

1955年1月6日福...
相关事件
1963年1月27日...
相关事件
1975年1月12日...
相关事件
1986年莆田县33...
相关事件
1987年4月12日...
相关事件
1991年12月寒潮...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