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地理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0437
颗粒名称: 十二、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
分类号: Q948.15
页数: 1
页码: 230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福建建瓯县房道乡的“万木林”保护区的地理位置、面积、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以及植被和动物资源。该保护区位于武夷山脉东侧,占地面积为189公顷,建立于1980年。保护区海拔为554米,地势起伏较大,溪流纵横交错,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为18.8℃,年降雨量为1673.3毫米。土壤类型为山地红壤,富含有机质。保护区内主要是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共有340多种树木。壳斗科和樟科的米槠、栲树、拉氏栲、罗浮栲、苦槠和光楠、厚壳桂、大叶楠是主要的建群种和优势种。保护区内还有丰富的灌木层和少量的草本植物。此外,保护区还具有多种药用植物和珍稀树种,而且拥有一些受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保护区历史悠久,已有600多年的封禁保护和自然演替发展,森林茂密郁闭,林相整齐,被视为福建省中较好保护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之一。
关键词: 福建省 植被 龙海县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内容

“万木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位于建瓯县房道乡,面积189公顷,保护区于1980年建立。
  保护区位居武夷山脉东侧,海拔554米。区内溪润纵横,地形复杂。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8.8℃,1月均温7.9℃,极端低温-7.3℃,7月均温28.6℃,极端高温40.4℃,年均降雨量1673.3毫米。土壤为山地红壤,有机质含量可达1.4%~2.6%。在这样的生境条件下,很适合于林木的生长,区内森林茂密,林相完整。
  保护区的植被类型主要是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据初步调查,区内有各种树木340多种。建群种和优势种为壳斗科和樟科的米槠、栲树、拉氏栲、罗浮栲、苦槠和光楠、厚壳桂、大叶楠等。其他如杜英科的猴欢喜、杜英、薯豆,冬青科的华东冬青、台湾冬青等也占据一定位置,并与樟科植物构成亚乔木层。灌木层很发达,主要成分是山茶、杨梅、乌饭、香槟杜鹃、老鼠刺等。草本植物较少,据60平方米样方统计结果:仅有8种,主要种类有狗脊、金粟兰、观音莲座、虎尾蕨、凤尾蕨、百两金等。林间也有马尾松、杉木和木荷等分布。
  区内还有杜仲、苦参、当归、黄精、七叶一枝花、五味子等多种药用植物。莫夫人玉兰、含笑、日本樱花等是名贵绿化观赏树种。古老和珍稀树种有观光木、石梓、日本山樱花、福建山樱花、南方红豆杉、黑弹树、紫树、苦枥木、乐东拟单性木兰、黄樟等。其中一棵黄樟(也称沉水樟),主干需6人合抱,单株材积达36.8立方米。
  保护区内有猕猴、穿山甲、白鹇等属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
  据历史记载,“万木林”从元末明初开始封禁,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由于长期封禁保护和自然演替发展,现今的“万木林”林木组成复杂,林龄不一,郁闭度高,林相整齐。林内古木参天,其独特的自然景观深受人们赞赏,是福建省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保护较好的群落。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地理志

《福建省志·地理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阅读

相关人物

赵昭昞
责任者
林承超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