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东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地理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0397
颗粒名称: 九、东溪
分类号: P343.2
页数: 2
页码: 133-134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福建省诏安县的东溪的水系与河道情况,包括东溪的干流和支流,河道的长度和特点。文章还提到了东溪流域的径流和泥沙情况,流量的年变化和洪水的发生情况。东溪不仅是诏安县农田灌溉的主要水源,也是居民生活和工业用水的重要来源。然而,由于上游森林植被受破坏和水土流失严重,使得河床不断抬高,导致水深枯落和航道的不通畅。历史上东溪发生过多次洪灾,对农田和居民造成严重损失。为了解决洪涝问题,诏安县进行了防洪工程建设,包括修建土堤、石堤和涵闸等。此外,还在上游建设了灌溉工程和小型水库。
关键词: 福建省 东溪 河流

内容

东溪是诏安县最大的河流,由北向南穿过县境。它发源于平和县大溪山,由县北入境,自西南流经赤岭村,经官陂径口至霞葛圩,汇秀篆庵下溪水为东溪干流,再经南折东,至太平镇行仔村,有金溪水汇入,继续以东南向流经西潭乡溪东、新安等地,并集长田、塘干诸溪水,至县城后分出浒溪支流,东溪干溪绕县城经澳仔头有西溪水汇入,浒溪经林家巷、洋尾,两水于下游甲川汇合经宫口湾出海。(一)水系与河道
  东溪河道全长89千米,流域面积1127平方千米。中游河道最宽处有550米(在芦尾)。最窄处154米(在赤水溪);下游最窄在通济桥下50米处,仅119米;浒溪支流最宽处328米,最窄处仅107处。河道平均比降为2.11‰。
  (二)径流与泥沙
  下游一般流量在80~100立方米/秒,枯水季节的多年平均流量在11.4立方米/秒左右。1960年6月9日,洪峰流量为3160立方米/秒。
  东溪不仅是诏安县农田灌溉的主要水源,而且也是下游沿溪两岸(特别是县城一带)居民主要的生活用水来源,工业用水也全靠东溪供给。历史上东溪在内河交通方面也曾发挥过重大作用。近年来,上游森林植被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轵,致使河床不断抬高。据东湘、城关、浒溪等三段河床测算结果,1965~1982年,东湘段平均淤高50.6厘米,城关段48厘米,浒溪段35.6厘米,下游最高淤积厚度为1米,局部地方在1米以上。现在通济桥以上,丰水季节,溪船只能通到美营一带,枯水期根本不能通船;通济桥以下至宫口勉强行驶小汽船,来往于宫口港的一些货物,只能在海潮顶托时,用小驳船运输。
  历史上东溪发生过多次洪水,据《诏安县志》载:明万历年间,曾发生3次较大的洪水灾害。清代自康熙至光绪年间,先后发生过7次洪水,其中以光绪三十年(1904年)七月的一次为最大。这次水灾,有133.4公顷良田连续三年无收,6.67公顷土地变成沙丘,380多户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民国时期发生过两次大洪水,尤其是民国32年(1943年)9月24日洪水,为诏安近百年来最大洪水,城内街道变成河流,洪水越过通济桥,损失极为严重。
  (三)水力资源与水利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兴建许多水利工程。1950年,在东溪上游兴修了灌溉面积6000公顷的三姑娘引水工程。1960年,在上中游兴建小型水库7处。1972年,在东溪中游建成蓄水3000万立方米的亚湖水库,用于灌溉、发电并调节东溪洪水。为基本解除东西溪的洪涝灾害,1959~1964年,建成68千米土堤和石堤,以及77座涵闸的防洪工程,保护县城及4个乡。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地理志

《福建省志·地理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阅读

相关人物

林其东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相关实物

东溪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