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交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地理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0393
颗粒名称: 五、交溪
分类号: P343.1
页数: 1
页码: 130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福建省交溪的水系与河道情况,包括交溪的干流和支流,河道的分布和特点。文章还提到了交溪流域的径流和泥沙情况,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以及水力资源和水利建设情况。交溪流域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河流长度为162千米,主要由东、西两溪汇合而成。交溪流域年降雨量分布不均,以山区为多,平均年雨量为2000~1400毫米。交溪水系的径流较丰富,年径流量约40亿立方米。交溪还是闽东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147公斤/立方米。交溪流域的水力资源丰富,但目前仅开发利用了一小部分。已建的水利水电工程包括水库和灌溉系统,主要用于发电、防洪、灌溉和养殖等方面。
关键词: 福建省 交溪 长溪

内容

交溪,古称长溪,位于东经119°09′~119°41′,北纬27°15′~26°49′之间,是闽东最大河流。上源东溪和西溪均出于太姥山、鹫峰山和与浙江省毗邻的洞宫山脉。属于福建省的流域面积5549平方千米,包括周宁、寿宁、柘荣等县的一部分和福安市的大部分。
  (一)水系与河道
  流域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水系排列略呈树枝状。上游多千米以上的山峰耸立,以寿宁县境的山羊尖为最高,海拔1649米;中上游大部为海拔400~800米的中低山;下游沿溪两岸,低山、丘陵和中山呈阶梯状分布,构成盆地和小平原。其中福安盆地为闽东最大的盆地,冲积、海积层厚达20米左右。
  交溪干流长162千米,主要由东、西两溪组成,汇合于湖塘坂水文站上游,始称交溪。水流向南经福安城关(韩阳镇)后,接纳茜洋溪、穆阳溪。再流经赛岐、甘棠、下白石等镇,过白马港,注入三都澳,流向东海。潮区界可至福安城关。交溪的主要支流还有:管阳溪、双溪、寿宁溪、柘荣溪和七步溪等。
  (二)径流与泥沙
  交溪上源西溪河谷自上而下向两边逐渐扩大,形成两个暴雨中心,24小时暴雨均值为220~180毫米。流域内年雨量分布不均,从山区向沿海递减,平均年雨量为2000~1400毫米。降雨的年际变化也较大,枯水年降雨量只有平均年雨量的60%左右,而丰水年则可达平均年雨量的1.5倍。福安盆地年降雨量1567毫米,多集中在5~6月。
  流域内年径流的分布同年雨量相似,以柘荣、周宁高山区为最大。河川径流较丰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40亿立方米左右。丰、枯年径流量相差悬殊。夏季多出现较为严重的旱情。山洪主要由台风、暴雨造成,洪水暴涨暴落,沿海地区受洪涝灾害影响。据史书记载,在宋代及民国时期,福安县曾发生过两次特大洪水和一次因潮水所造成的灾害。其中最大一次,城关3天降雨量169.3毫米,最大洪峰流量达12700立方米/秒,县城被洪水淹没,房屋倒塌334座,伤亡120余人,受淹耕地约0.47万公顷。
  交溪是闽东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流,据有关水文站测定,其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147公斤/立方米,多年平均年输沙量约为62万吨,每年有大量泥沙流入河中,致使河床逐年淤高。中游河道可通小木船,下游水面宽阔,千吨海轮趁潮可达闽东著名的商埠和港口赛岐镇。
  (三)水力资源与水利建设
  交溪水力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66万千瓦左右,其中干流和穆阳溪共有41.3万千瓦,约占全流域的63%。装机500千瓦以上可能开发的水力资源约48万千瓦,但目前仅开发利用3.67万千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兴建了许多水利水电工程,大多是以发电为主,结合防洪、灌溉和养殖等综合利用。目前,已建水库的总库容为3400多万立方米,有效灌溉约2.8万公顷。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地理志

《福建省志·地理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阅读

相关人物

林其东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相关实物

交溪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