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变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地理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0359
颗粒名称: 一、历史变化
分类号: P468.021
页数: 3
页码: 53-55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近900年来的气温变化经历了冷、暖、冷、暖四个阶段。
关键词: 福建省 气候变化 气温记录

内容

福建省地方志书中有关气候冷暖变化的记载,始自北宋大观四年(1110年),距今已近900年。判断前800年气温的冷暖变化,主要依据志书的记载;后100年气温的冷暖变化,则主要依据仪器观测资料。纵观福建近900年来的气温变化,经历了冷、暖、冷、暖四个阶段。
  (一)寒冷期(1110~1190年)
  此时期,闽东南沿海地区频频出现大雪、冻害天气,其中覆盖全省的降雪、冻害事件有3次。第一次出现于宋大观四年(1110年);第二次出现于宋绍兴元年(1131年);第三次出现于宋绍熙元年(1190年),这一阶段,长江下游地区也是寒冷期,长江、太湖曾多次出现冰冻现象。
  (二)温暖期(1200~1500年)
  在此时期地方志中很少记载霜、雪灾害事件,仅个别年份、个别地点出现霜害,如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邵武、光泽二县有“陨霜杀稼”的记载。这一阶段的前半期,国内北方气候也较温暖,竹类可在陕西西安、河南博爱等地生长。宋咸淳四年(1268年)至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在官府衙门里,还设立“竹监司”。浙江气候也较温暖,据记载,宋庆元六年(1200年)、嘉定六年(1213年)、嘉定九年(1216年)、嘉定十三年(1220年),杭州无冰雪天气,有的冬天还“桃李开花,蛰虫不藏”。
  (三)寒冷期(1501~1900年)
  自明代中叶(大约16世纪)起,至清代后期的400年间,气温降低,为另一寒冷期。但在这期间,也有数个气温较高的年段。因此,总体上大致可分为7个小寒冷期和6个小温暖期。
  第一个小寒冷期(1501~1533年);第一个小温暖期(1534~1554年);
  第二个小寒冷期(1555~1581年);第二个小温暖期(1582~1625年);
  第三个小寒冷期(1626~1684年);第三个小温暖期(1685~1719年);
  第四个小寒冷期(1720~1752年);第四个小温暖期(1753~1787年);
  第五个小寒冷期(1788~1816年);第五个小温暖期(1817~1831年);
  第六个小寒冷期(1832~1852年);第六个小温暖期(1853~1872年);
  第七个小寒冷期(1873~1913年)。
  (四)温暖期(1914年以来)
  自上世纪末的寒冷期以后,进入20世纪,气温虽有脉动型的升降变化,但总的是朝温暖方向演变。福州民国3年(1914年)和民国4年的平均气温均为20.0℃,比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的年平均气温高0.8℃。厦门民国3年和民国4年的年平均气温均为22.2℃,比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年平均气温高1.I℃。自民国4年后,本省气温出现短暂的明显下降。民国6年、民国7年连续两年出现低温天气,主要表现为冬季气温的明显下降,即冬寒。福州民国6年、民国7年的年平均气温均为18.7℃,比民国3年、民国4年的年平均气温低1.3℃。厦门民国6年、民国7年的年平均气温均为20.9℃,也比民国3年、民国4年的年平均气温低0.3℃。福州民国6年12月的平均气温(10.9℃)比民国4年12月的平均气温低2.6℃;民国7年1月平均气温为6.8℃,比民国3年1月平均气温低5.0℃。厦门民国6年12月平均气温为13.9℃,比民国4年12月平均气温低2.8℃;民国7年1月平均气温为10.3℃,比民国3年1月平均气温低4.6℃。
  自民国6年、民国7年连续两年出现寒冷以后,福建气温出现明显的升温趋势,直至40年代中期。民国35年为本世纪前半叶最暖的年份。福州民国35年的年平均气温比民国6年、民国7年高2.(已进行高差订正)。厦门民国35年的年平均气温比民国6年、民国7年高1.8℃。
  40年代中期至50年代中期,本省气温又下降。福州1955年和1957年的年平均气温分别比民国35年下降1.7℃和1.8℃。厦门1955年和1957年的年平均气温分别比民国35年下降2.2℃和2.1℃。1955年和1956年,浦城年平均气温均为16.9℃,比民国35年低1.6℃。龙岩1956年的年平均气温为19.6℃,比民国35年的年平均气温低1.4℃。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本省气温稍有上升。福州1963年的年平均气温为20.1℃(海拔83.8米,以下相同),比1957年的年平均气温上升0.9℃。厦门1963年的年平均气温比1955年上升0.8℃。浦城1961年的年平均气温比1956年高0.9℃。龙岩1964年的年平均气温为20.2℃,比1956年高0.6℃。
  60年代初期至60年代末期,本省气温稍有下降。福州1969年平均气温为19.3℃,比1963年下降了0.8℃。自60年代末期后,本省气温稍有回升,后又紧接着降温。1976年为最近十多年来气温最低的一年。福州1976年平均气温为19.1℃,比1963年低1.0℃,比民国35年低1.9℃。厦门1976年平均气温为20.6℃,比1963年低0.6℃,比民国35年低2.0℃(已进行高差订正)。浦城1976年平均气温比民国35年低1.7℃。
  自70年代中期至今,福州气温一直处在上升阶段。从福州气温的变化情况来看,直至1996年,年平均气温还低于民国35年。1996年福州年平均气温为19.7℃。
  图2-1是福州年平均气温的10年滑动平均曲线图,可以代表20世纪以来福建年平均气温的长期变化趋势。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地理志

《福建省志·地理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阅读

相关人物

宋绍兴
相关人物
宋绍熙
相关人物
宋咸淳
相关人物
宋庆元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北宋镇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太湖县
相关地名
邵武市
相关地名
陕西省
相关地名
西安市
相关地名
河南省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
浦城县
相关地名
龙岩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