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风成地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地理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0351
颗粒名称: 四、风成地貌
分类号: P931.3
页数: 1
页码: 33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风成地貌主要包括风积平沙地、风积波状沙地和风积沙丘(山)。风成地貌分布于闽江口以南的沿海地区,主要形成于风力对携带的泥沙进行堆积和侵蚀的过程中。风积平沙地面积广,平坦低平;风积波状沙地地面呈起伏波状;风积沙丘(山)分布成群,高度较大。在长乐县的梅花、江田,晋江市的深沪、金井,漳浦县的赤湖、古雷半岛等地形成了明显的风成地貌。
关键词: 福建省 风成地貌 风积沙丘

内容

风成地貌是由风力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中所形成的地貌。本省的风成地貌主要分布于闽江口以南的沿海地区,其中长乐县的梅花、江田,晋江市的深沪、金井,漳浦县的赤湖、古雷半岛,以及海坛岛、东山岛、金门岛等最为显著。组成风成地貌的物质小部分来源于本地基岩风化物质,大部分则为闽江、晋江、九龙江和一些独流入海的河流携带的泥沙。这些泥沙入海后,受岸流、波浪和潮流的作用,堆积在滨海沿岸,然后被风吹积成各种风积地貌。风成地貌可分如下类型:
  (一)风积平沙地
  在风成地貌中分布较广,主要见于长乐梅花、东山湖尾、平潭芦洋埔、漳浦古雷等地,沙地连片,地面比较低平,海拔多在5米以下,为滨海平原的组成部分,在长乐、东山一带的平沙地,有潟湖发育,如长乐的大漏湖、石壁湖等。过去这里风沙灾害严重,农田常被风沙吞没。据历史记载,平潭在乾隆十四年(1749年)曾发生“大风,海沙随潮涌上,近海乡村悉遭压覆,一夜沙埋芦洋埔十八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这些沙地上营造以木麻黄为主要树种的防风固沙林,风沙危害得到控制,改善了生态环境,在防风固沙林带内进行农耕种果,也取得良好效果。
  (二)风积波状沙地
  分布于长乐文武砂、江田,晋江深沪、金井,漳浦赤湖等地,面积不大,海拔多在10米左右,地面呈波状起伏,多垅岗状,两坡不对称,向风坡缓,背风坡陡,坡面有沙波纹发育,垅间低洼开阔。垅岗分纵沙垅和横沙垅,前者与常风向平行或近于平行,后者与常风向垂直。在长乐、漳浦的波状沙地中,还发育有新月形沙丘,比高2~8米,长约10~20米,宽约5~15米,两坡不对称,迎风坡平缓,坡度8°~10°,背风坡陡,坡度25°~30°,形态颇为典型。这些风积地貌的形态,由于沿海风向常变,故具有易变性。
  (三)风积沙丘(山)
  仅见于长乐江田一带,面积不大,成群分布,走向北北西一南南东,沙丘有大有小,有圆形、椭圆形,高度一般20~30米,最高后厝山海拔44.3米,坡度较大,均在30°左右,两坡近于对称,背风坡稍微大于向风坡,沙丘上均已植树造林,丘间洼地也多辟为农地,沙丘基本固定。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地理志

《福建省志·地理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江口县
相关地名
长乐县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
深沪镇
相关地名
金井乡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
赤湖镇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
滨海县
相关地名
平沙镇
相关地名
长乐区
相关地名
平潭县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
古雷镇
相关地名
东山区
相关地名
文武砂镇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风积平沙地
相关专题
风积波状沙地
相关专题
风积沙丘(山)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