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信息系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土地管理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0319
颗粒名称: 二、信息系统
分类号: F301
页数: 2
页码: 221-222
摘要: 本文介绍了福建省土地管理局在信息系统方面的应用情况,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资源详查、土地登记计算机管理系统、城镇地籍图形管理系统等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同时,也介绍了这些信息系统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包括提高土地登记的速度和质量、建立地籍图形信息系统等。
关键词: 福建省 档案 信息系统

内容

1989年,全省土地管理部门开始推广应用计算机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在此基础上,90年代大力开展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应用,建立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省土地管理局利用本系统技术力量,结合土地管理工作,先后开发出土地资源调查面积量算系统、县(区)级土地资源详查变更面积统计汇总软件、地(市)级土地资源详查汇总软件、土地登记计算机管理系统、城镇地籍图形管理系统。永安市土地管理局和北京大学联合开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信息处理系统;长乐市土地管理局和福州大学联合开发土地分等定级数据信息处理系统;福州市土地管理局第五分局利用同济大学地籍测量软件建立马尾区地籍图形信息管理系统;厦门市土地房产管理局利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建立厦门市土地利用现状信息系统;省土地管理局积极推广使用国家土地管理局“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软件”及“年度土地统计数据管理系统”。建立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实现全省土地管理现代化的目标之一。在信息系统中,省土地管理局直接开发应用的主要有“土地登记计算机管理系统”和“城镇地籍图形管理系统”。
  1994年,省土地管理局和福州市土地管理局决定联合开发以土地登记和城镇地籍管理为核心的“土地登记计算机管理系统”和“城镇地籍图形管理系统”软件,成立由省、市土地管理局领导负责的软件开发领导小组,从省、市局抽调9名业务骨干组成技术小组,负责技术方案的设计、规划与具体开发工作。省、市局筹集15万元作为软件开发的专项经费,以福州市土地管理局为开发基地进行工作。
  从1994年12月中旬开始,技术小组用半个月时间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和信息标准制订工作。经论证,选用Foxpro2.5BforWindow作为开发平台。为尽快完成软件编程工作,部分软件编程由省计算中心完成。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由从事土地登记业务的管理人员对软件进行全面审议,提出修改意见。1995年4月,土地登记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完成。同年5月,投入福州市土地管理局及所属各分局试行,并专门组织各地(市)分管土地登记的领导和有关人员,对软件试行情况进行审议。1995年6月,技术小组对软件试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完善。1995年下半年,在福州、厦门、南平、龙岩、三明等地进行小范围推广应用。1996年4月,对软件进一步完善,5月后,在全省30多个县(市、区)推广应用。1996年底,软件通过国家土地管理局评审,1997年后,逐步在全省大部分县(市、区)推广应用,大大提高土地登记的速度和质量,成为全省土地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4年底,技术小组选定AutoCadR13作为城镇地籍图形管理系统的开发平台。由于该系统开发难度较大,技术小组研究决定在原省土地利用规划院与松辽委计算中心共同开发的“地籍测量内业图形处理”软件的基础上,进行“城镇地籍图形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工作。经与松辽委计算中心协调,由松辽委计算中心派魏景立、张湘萍两人参加该系统软件的开发工作。1995年6月,技术小组对该系统从实用性角度进行全面规划,明确该系统以数字地籍测量和地籍图形管理为主要应用目标,并根据“土地登记计算机管理系统”信息组织的特点,确定以地号作为“城镇地籍图形”与“土地登记”信息连接的关联信息,确定了图形信息标准。1995年7月底,开始软件编程工作,年底,基本完成该系统软件的开发工作。开发期间,对于数字地籍测量的部分软件,在福州晋安区、长乐城区等进行试运行。1996年后,该系统软件陆续在福州市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晋安区及武夷山市、建瓯市、漳平市、福清市、泉州市、惠安县、厦门市等地推广,建立城镇地籍图形信息系统。1996年底,该软件通过国家土地管理局的测评,在全省推广应用。1997年后,省土地管理局以该软件为基础,开展全省地籍图形信息化建设工作。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土地管理志

《福建省志·土地管理志》

本书记述1997年以前,福建省土地管理的历史与现状。分为土地资源现状、地籍管理、建设用地管理和机构与队伍等8章。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