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科学研究与档案信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土地管理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0313
颗粒名称: 第七章 科学研究与档案信息
分类号: F301
页数: 11
页码: 212-2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科学地管理土地,建立现代化的土地档案与土地信息库,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工作。民国时期已开始利用新技术进行土地调查、土壤普查和地籍档案汇编等工作。省土地管理局成立后,组织成立各级土地学会,开展土地科研活动,建立系统的档案信息,提高管理水平,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福建省 科学研究 档案信息

内容

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科学地管理土地,建立现代化的土地档案与土地信息库,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工作。民国时期,曾利用新的科学技术进行土地调查,土壤普查,汇编地籍档案等工作。民国26年(1937年),成立省地政学会。省土地管理局成立后,组织成立省、地、县各级土地学会。土地管理部门在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开展土地科研活动、建立系统的档案信息等方面,进行大量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大大提高了土地管理的水平,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土地科研成果在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及经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节 科学研究
  省土地管理局成立以后,在土地管理中广泛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在获取地籍信息方面,主要有遥感技术、现代测量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在地籍信息的分析、处理、管理、应用等方面,主要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现代化科学理论及数学模型、缩微摄影技术等;在土地规划、利用方面,主要有工程技术、环保技术、统筹学及各种数学模型,以取得最佳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现代化技术手段在土地管理部门办公室系统和档案、信息管理中也取得良好的效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一、学术活动
  省土地管理局领导重视科研工作。1987年12月,召开县级以上土地管理局局长研讨会,研讨内容有:新时期土地管理的性质、任务、办法和土地管理机构职责、人员素质;土地经济学、土地有偿出让及如何征收土地使用费;土地法学理论及行政诉讼法律程序;土地资源调查和地籍管理知识;建设用地管理及节约用地的途径;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土地开发计划、中期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等问题。
  1988年5月,在省土地管理局组织下,成立福建省土地学会,旨在广泛开展土地管理的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学术交流。学会理事主要由省土地管理系统的干部及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省土地管理局副局长倪希锴任土地学会理事长。此后不久,各地、市也陆续成立地、市级土地学会,配合省土地学会搞好科研工作。省土地学会编辑出版《福建土地研究)学术刊物,刊载土地研究论文、成果。
  省土地学会成立后,积极开展土地研究活动。学会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就土地管理的各方面内容举办学术讲座,并根据工作实际,多次召开学术研讨会,探讨现阶段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研究内容涉及土地法学、土地经济学、土地资源学、地籍管理、土地利用现划、建设用地管理和地籍测量、航测与遥感、土地信息系统等学科知识。
  1989年12月,在省土地学会内成立省土地经济理论研究会,探索福建省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会就福建省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地租、地价测算、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土地市场等问题进行研讨,使土地管理的研究内容更加深入。
  1990年8月,省土地管理局举办微机应用培训班,组织省、地、市、县土地管理局工作人员学习计算机及软件的操作技术,为日后计算机的普及应用打下基础。在开展学术研究的基础上,1990年底,省土地管理局首次评出1990年度省土地科技成果奖。此后,几乎每年都进行评奖活动。
  到1991年底,《福建土地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123篇,对土地管理中的各项工作进行探讨。新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应用了航空遥感技术、远红外技术、微机软件与现代转绘、调绘、面积量算技术;在土地分等定级中,采用了综合因素分析法、各种数学模型等,提高成果质量,有的达到全国先进水平。省土地管理局还先后组织、派遣13批32人(次)到香港、新加坡、泰国、联邦德国等国家和地区进修考察,学习先进管理技术和管理经验。
  在科研活动中,省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围绕工作实际,组织开展科技攻关。及时研究新办法,应用新技术,推广新经验,提高土地管理的科学水平。1992年,省土地管理局根据省人民政府文件精神,对“土地有偿使用和房地产开发”课题进行调研。局长叶文鉴参加该课题的领导工作,福州、厦门、泉州、石狮、莆田等市土地管理局就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情况、土地成片开发、农村非农业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及完善和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等方面开展调研,并填写调查情况统计表,为省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1993年,省土地管理局批准省土地利用规划院成立土地科技咨询服务中心。服务中心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为全省的土地管理和经济建设服务,其业务范围有:为各级政府、部门编制土地科技发展规划,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及土地整治规划和开展土地资源调查,城镇地籍调查,土地专题调查,土地评价等进行决策咨询或论证;为有关单位引进土地科技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提供情报资料、图件信息、设备代购、零部件供应及试验、调试并组织推广应用等综合性服务;为各级土地部门联系承办土地资源调查、城镇地籍测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分等定级等项目的承包业务手续;为基层土地部门培训土地管理的专业技术业务人才;努力创造条件,开展对国外有关土地科技的咨询服务。
  1994年以后,科研工作的重点是开发计算机软件,建立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经过几年努力,取得良好效果,初步建立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使土地管理向依法、全面、统一、科学管理的目标前进。
  二、科研成果
  1987年以后,经过全省土地管理系统科技人员的努力,在土地调查、土地利用以及应用新技术等方面取得突出的科研成果。从1989年到1997年,全省土地管理系统科研成果获国家土地管理局优秀成果奖的有58项,科技进步奖的有17项;获省土地管理局优秀成果奖的有99项,科技进步奖的有6项。
  此外,省土地管理局还编写出版《福建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教材》(1989年版),《福建土地资源》(1997年版),《福建省土地利用现状图集》(1998年版),《福建省土地利用现状系列图》(1998年版),《福建省基本农田保护区图集》(1998年版),《福建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8年版)等专著。
  (一)土地调查成果
  全省土地详查通过各县(市、区)土地调查、地(市)级详查汇总和省级详查汇总,取得丰硕成果,主要分为数据成果、图件成果、文字成果3个部分。
  1.县级详查成果
  数据成果:县(市、区)土地面积统计表80份;乡(镇)土地面积统计表947份;县(市、区)耕地坡度分级统计表74份;乡(镇)村耕地坡度分级统计表947份。图件成果:县(市、区)土地利用现状图77幅;乡(镇)土地利用现状图947幅;1:10000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4504幅;1:10000乡(镇)土地权属界线图947幅;县(市、区)土地边界结合图表80份。文字成果:县(市、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80份;乡(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说明书947份。此外,还有土地权属协议书16148份,土地权属争议原由书1071份。
  2.地(市)级详查汇总成果
  数据成果: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权属性质面积汇总表;国有土地按部门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耕地坡度分级面积汇总表;飞入地分类面积汇总表;境界争议地分类面积汇总表;土地详查面积与统计面积对比表;人均各类用地统计分析表;土地详查航片及地形图使用情况统计表;土地详查境界与权属界调查情况统计表;土地详查人力、经费使用情况统计表。图件成果: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薄膜黑图;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着色图;土地利用现状彩色挂图;土地利用分区图;土地详查使用图件和航片接合图。文字成果:《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土地资源》。以上调查汇总成果,每个地(市)各一份(套)。
  3.省级详查汇总成果
  数据成果:全省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全省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全省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按权属性质汇总表;国有土地按部门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耕地坡度分级面积汇总表;境界争议地分类面积汇总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面积与统计面积对比表;人均各类用地统计分析表;省级数据汇总软件;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航片及地形图使用情况统计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境界与权属界调查情况统计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人力、经费使用情况统计表。图件成果: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1:500000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薄膜黑图;1:500000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着色图;福建省土地利用现状彩色挂图;福建省土地利用分区图;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使用航片与图件接合图;全省及各地(市)、县(区)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图册。文字成果:福建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报告》;福建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报告》;《福建土地资源》。此外,还有省界接边及相邻两省土地部门共同确认的文字与图件。
  上述大量调查成果为加强土地管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制订有关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新技术开发应用成果
  把电子计算机新技术应用于土地管理工作,是90年代后全省土地管理系统科技人员追求的目标之一。永安市土地管理局同国家土地管理局规划司、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和数学系合作,共同研制《土地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及县级土地利用规划软件包》,获国家土地管理局1994年科技进步二等奖。长乐市土地管理局同福州大学共同研制的《城镇土地定级计算机辅助系统》获囯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科技进步三等奖。福州市土地管理局同福建省土地管理局联合研制的《土地登记计算机管理系统》获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科技进步三等奖。
  (三)评奖
  从1988年起,土地科研成果经省土地管理局推荐到国家土地管理局参加评选。1990年,设立省土地管理科技成果评审委员会,评选工作按《福建省土地管理科技成果评奖暂行办法》进行。其中获奖项目的人数规定为一、二等奖限7人,三、四等奖限5人。1993年11月,撤消原设评审委员会,成立福建省土地管理局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和福建省土地管理局优秀成果奖评审委员会,省土地管理局局长叶文鉴任主任委员,并制订《福建省土地管理局科技进步奖评选办法(试行)》和《福建省土地管理局优秀成果奖评奖办法(试行)》。
  土地管理科技进步奖评奖范围主要包括:①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方法与技术研究;②地籍管理方法与技术研究;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及各行业用地控制理论与方法;④土地资源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保护的方法与技术;⑤土地经济学理论与方法;⑥土地管理的基础理论与方法。
  土地管理优秀成果奖评奖范围主要包括:①土地调查,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城乡地籍调查、土地分等定级与估价;②土地利用,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开发与复垦;③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包括城镇国有土地、农村非农业用地、农村宅基地。
  第二节 档案信息
  一、档案
  明朝,土地经测量后绘成鱼鱗图册。清朝或称为清丈册。民国时期,因历经战乱已基本无存,当时通过土地编查、地籍调查、登记发证等,绘制地籍图,建立地籍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国时期的地籍档案由省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接管,经重新登记发证后,建立新的地籍档案;城镇地籍档案主要由房地产管理部门保存。
  1986年,省土地管理局成立后即着手建立土地档案。根据《档案法》、(土地管理档案工作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法规、章程,管理土地档案。1991年,省土地管理局成立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局长叶文鉴任组长。档案室配备专职档案员,各处室配备兼职档案员,并要求县以上土地管理局都要建立综合档案室、档案馆。同年,省土地管理局档案室被评为省甲级档案室。1992年,省土地管理局重点抓国家土地管理局下达的《县级土地管理档案分类方案》的落实工作。到1993年底,全省有50多个县、市建立综合档案室,基本形成省、地(市)、县、乡(镇)四级土地管理档案工作网络。各档案室都制定了《文件材料立卷归档办法》、《土地管理档案分类方案》、《保管期限表》,还制定和健全了《档案员工作职责》、《库房管理制度》、《借阅制度》、《保密制度》等。福州、邵武、长乐、大田、浦城、同安等6个单位被评为全国土地管理系统档案工作先进单位。1996年,全省土地管理系统档案工作基本情况。
  1997年,省土地管理局根据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开展全国土地管理系统档案工作检查的通知》要求,下达《关于开展全省土地管理档案工作检查的通知》,要求各地(市)局严格按照《通知》精神,加强领导,结合实际,做好自查工作。从8月份起,省土地管理局档案检查小组对全省9个地(市)土地档案工作进行抽查,采用听取汇报、现场查看、逐项检查、统一评分、当场反馈、提出整改意见等方法进行检查,结果表明:全省9个地(市)土地管理局的档案工作均有指定分管领导;福州、三明两市土地管理局建立了档案馆,省土地管理局和其它7个地(市)土地管理局已建立综合档案室,档案工作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各档案室配备1~3名专职档案员,还聘请临时人员协助工作,各处(科)室、各部门配备了兼职档案员,建立了档案工作网络;多数专职档案员参加过档案业务培训,保证了档案工作的开展。全省各地(市)土地管理局都把档案工作列入单位发展规划和目标管理责任制中,制定了专、兼职档案员岗位责任制,拨出经费购置档案装置等。福州市土地管理局办公楼第13层全层作为土地档案办公室和库房用地,总面积为860平方米(其中库房为360平方米),库房配有恒温恒湿空调、铁门、双层窗帘等防护设施,密集架4门30列、2门27列,铁皮档案箱20套100个;漳州市土地管理局新建办公楼,专门设计120平方米库房,配备整理室、查阅室,同时拨出十几万元经费,购置14列4联密集架和空调、吸湿机、温湿度自动记录仪等,订制符合国家土地管理局规范要求的卷皮、卷盒,库房已具备调温、调湿、防火、防盗等功能。省土地管理局和各地(市)土地管理局都制定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保证档案的收集、归档、管理、利用制度化;并以国家土地管理局颁发的《分类方案》和《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为标准,进行分类、整理、保管。厦门市土地房产管理局入库的档案除八大类外,还增加第九大类即测绘档案类,案卷质量也达到国家标准,档案保管条件也基本达到国家规定要求。福州市土地管理局和省、市档案部门研究制定出新的编号目录,用微机输入,进一步提高查找效率。此外,为了统一全市归档标准,该局还制定了《福州市土地档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暂行规定》、《福州市土地档案归档与不归档范围的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
  开发档案信息资料,服务土地管理和经济建设是档案工作目的所在。为提高机关办事效率,省土地管理局和各地(市)土地管理档案室均编制有案卷目录、全引目录及某些专题目录。漳州市土地管理局已编制1986~1995年的全引目录,还利用档案编制了《文件汇集》、《漳州市土地管理十年大事记》、《土地志》等资料。三明市土地管理局在解决市区“三钢小蕉土地纠纷”、“重机厂土地纠纷”与“三明职大荆东土地纠纷”三大土地案件中,发挥原始档案材料的凭证作用,服务于这些案件的解决,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在1997年进行的非农业建设用地清查中,全省各地(市)土地管理局通过利用档案,加快土地清查中自查申报工作的进度,确保清查工作查得清,出成效。
  二、信息系统
  1989年,全省土地管理部门开始推广应用计算机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在此基础上,90年代大力开展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应用,建立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省土地管理局利用本系统技术力量,结合土地管理工作,先后开发出土地资源调查面积量算系统、县(区)级土地资源详查变更面积统计汇总软件、地(市)级土地资源详查汇总软件、土地登记计算机管理系统、城镇地籍图形管理系统。永安市土地管理局和北京大学联合开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信息处理系统;长乐市土地管理局和福州大学联合开发土地分等定级数据信息处理系统;福州市土地管理局第五分局利用同济大学地籍测量软件建立马尾区地籍图形信息管理系统;厦门市土地房产管理局利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建立厦门市土地利用现状信息系统;省土地管理局积极推广使用国家土地管理局“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软件”及“年度土地统计数据管理系统”。建立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实现全省土地管理现代化的目标之一。在信息系统中,省土地管理局直接开发应用的主要有“土地登记计算机管理系统”和“城镇地籍图形管理系统”。
  1994年,省土地管理局和福州市土地管理局决定联合开发以土地登记和城镇地籍管理为核心的“土地登记计算机管理系统”和“城镇地籍图形管理系统”软件,成立由省、市土地管理局领导负责的软件开发领导小组,从省、市局抽调9名业务骨干组成技术小组,负责技术方案的设计、规划与具体开发工作。省、市局筹集15万元作为软件开发的专项经费,以福州市土地管理局为开发基地进行工作。
  从1994年12月中旬开始,技术小组用半个月时间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和信息标准制订工作。经论证,选用Foxpro2.5BforWindow作为开发平台。为尽快完成软件编程工作,部分软件编程由省计算中心完成。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由从事土地登记业务的管理人员对软件进行全面审议,提出修改意见。1995年4月,土地登记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完成。同年5月,投入福州市土地管理局及所属各分局试行,并专门组织各地(市)分管土地登记的领导和有关人员,对软件试行情况进行审议。1995年6月,技术小组对软件试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完善。1995年下半年,在福州、厦门、南平、龙岩、三明等地进行小范围推广应用。1996年4月,对软件进一步完善,5月后,在全省30多个县(市、区)推广应用。1996年底,软件通过国家土地管理局评审,1997年后,逐步在全省大部分县(市、区)推广应用,大大提高土地登记的速度和质量,成为全省土地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4年底,技术小组选定AutoCadR13作为城镇地籍图形管理系统的开发平台。由于该系统开发难度较大,技术小组研究决定在原省土地利用规划院与松辽委计算中心共同开发的“地籍测量内业图形处理”软件的基础上,进行“城镇地籍图形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工作。经与松辽委计算中心协调,由松辽委计算中心派魏景立、张湘萍两人参加该系统软件的开发工作。1995年6月,技术小组对该系统从实用性角度进行全面规划,明确该系统以数字地籍测量和地籍图形管理为主要应用目标,并根据“土地登记计算机管理系统”信息组织的特点,确定以地号作为“城镇地籍图形”与“土地登记”信息连接的关联信息,确定了图形信息标准。1995年7月底,开始软件编程工作,年底,基本完成该系统软件的开发工作。开发期间,对于数字地籍测量的部分软件,在福州晋安区、长乐城区等进行试运行。1996年后,该系统软件陆续在福州市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晋安区及武夷山市、建瓯市、漳平市、福清市、泉州市、惠安县、厦门市等地推广,建立城镇地籍图形信息系统。1996年底,该软件通过国家土地管理局的测评,在全省推广应用。1997年后,省土地管理局以该软件为基础,开展全省地籍图形信息化建设工作。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土地管理志

《福建省志·土地管理志》

本书记述1997年以前,福建省土地管理的历史与现状。分为土地资源现状、地籍管理、建设用地管理和机构与队伍等8章。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