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耕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土地管理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022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耕地
分类号: F301.21
页数: 9
页码: 8-16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耕地主要分布在闽东南沿海地区和溪谷沿岸,灌溉水田和望天田是主要类型,分别占全省耕地面积的63.86%和16.63%。福建水浇地和旱地面积相对较小,分别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77%和15.76%。
关键词: 福建省 土地管理 土地资源现状 耕地

内容

一、类型
  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它树木的土地;耕种3年以上的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宽度小于1.0米的沟、渠、路、田埂。
  福建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4000~5000多年以前,福建先民就开始种植水稻。西汉之前,福建人口稀少,生产力水平低下,耕地开发面积不大。晋代以后,北方汉人陆续南迁入闽,福建的土地开始得到大规模的开发,耕地面积迅速扩大。据记载,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福建的耕地面积达1109万多亩;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耕地面积1462.60万亩;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耕地面积1418.18万亩;民国38年(1949年),耕地面积2175.40万亩;1956年,耕地面积达2231.90万亩。1956年以后,福建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据统计,1994年全省耕地面积为1815.60万亩。80年代中期开始,运用新技术对福建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全面调查,1994年后,每年对土地进行变更调查,查得1997年全省耕地面积为21108939.0亩,占福建省土地总面积186020232.4亩的11.34%。
  福建省耕地按照利用方式的不同,分为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和菜地等5个二级地类。
  灌溉水田是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用于种植水稻、莲藕、席草等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灌溉的水旱轮作地。福建省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江河纵横,耕地二级地类中面积最大的是灌溉水田,1997年全省灌溉水田面积13481405.4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63.86%。
  望天田是指无灌溉工程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用以种植水稻、莲藕、席草等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无灌溉的水旱轮作地。福建省的望天田面积仅次于灌溉水田,1997年,全省望天田面积3512504.7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6.63%。
  水浇地是指水田、菜地以外,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的耕地。福建的水浇地面积不大,1997年,全省水浇地面积586002.8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77%。
  旱地是指无灌溉设施,靠天然降水生长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固定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福建的旱地面积与望天田面积相差无几,1997年,全省旱地面积3327818.1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5.76%。
  菜地是指种植蔬菜为主的耕地,包括温室、塑料大棚用地。1997年,福建省菜地面积201208.0亩,仅占全省耕地面积的0.95%。
  二、分布
  福建耕地主要分布在闽东南沿海地区和溪谷沿岸,其次是在山间盆地和丘陵缓坡上。闽东南沿海地势相对平坦,福建四大平原集中在这里,耕地所占比重较大。1997年,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5市共有耕地10058624.9亩,占该地区土地总面积62944608.4亩的15.98%;闽东和闽西北多是山区丘陵,耕地所占比重较小,宁德、南平、三明、龙岩4地市共有耕地11050314.1亩,只占该地区土地总面积122534944.5亩的9.01%。1997年福建省耕地分布情况,
  (一)灌溉水田
  福建省耕地面积最大的是灌溉水田。1997年,闽东南的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市和宁德地区的灌溉水田面积共7012314.3亩,占全省灌溉水田面积的52.01%。闽西北的龙岩、三明、南平市的灌溉水田面积共6469091.1亩,占全省灌溉水田面积的47.99%。
  福建省灌溉水田面积超过10万亩的有47个县(市、区),其中10~20万亩的有16个,20~30万亩的有16个,30~40万亩的有10个,40万亩以上的有5个。以上47个县(市、区)的灌溉水田总面积12194196.8亩,占全省灌溉水田面积的88.1%。1997年福建省灌溉水田重点县统计数据,
  (二)望天田
  福建省望天田集中在南平市、宁德地区和泉州市。1997年,3地、市该类土地面积占全省望天田面积的85.13%。其中,南平市达1515672.5亩,占全省望天田面积的43.15%。望天田面积最少的是厦门市,只有28102.9亩,仅占全省望天田面积的0.8%。
  福建省望天田面积超过10万亩的有15个县(市),面积共2604220.2亩,占全省望天田面积的74.14%。
  (三)水浇地
  福建省水浇地主要集中在泉州、莆田、厦门和福州4个市,1997年共573166.5亩,占全省水浇地的97.81%,其中泉州市的水浇地占全省水浇地的一半多。闽西北地区和闽东宁德地区极少,仅1533亩。
  (四)旱地
  福建省旱地以福州、泉州、漳州市为多,宁德地区和莆田、龙岩市其次,6个地、市的旱地面积1997年共2961296.4亩,占全省旱地的88.99%。福建省旱地面积超过5万亩的有16个县(市),共2010191.7亩,占全省旱地的60.41%。其中平潭县、惠安县、晋江市的旱地面积超过全县(市)耕地面积一半以上。
  (五)菜地
  福建省菜地生产的蔬菜主要是供应城市居民,因此菜地主要集中在城市及城市周边地区,所占当地耕地面积的比例很大。到1997年,福州市鼓楼区的耕地中100%是菜地,台江区的菜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94.9%,仓山区的菜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32.9%,泉州鲤城区的菜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14.47%。
  三、坡度与质量
  (一)坡度
  耕地坡度与机械化水平、土地耕作、水土保持以及土壤肥力等密切相关,是区分耕地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福建耕地坡度分为0~2度、1~6度、6~15度、15~25度、25度以上等5个坡度级,全省便于机械化耕作的6度以下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60.74%。1993年,对全省耕地坡度进行调查统计。
  (二)质量
  耕地质量的高低受气候、水利、土壤等因素制约。福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热量、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和水利条件比较好,但对耕地质量起决定作用的土壤质量在不同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福建土壤在南、中亚热带气候的影响下,广泛发育着赤红壤和红壤。在人类长期生产活动影响下,发育形成了水稻土和旱作土等耕地土壤。从地形和土壤的分布状况看,冲积平原和河谷平原的乌泥田、泥土田占25%左右,坡地梯田、黄泥田约占35%,山垄冷浸田约占30%,滨海平地的咸土田和其它地貌类型的田地约占10%。福建坡地梯田、山垄田和旱地共占耕地的70%左右,山坡梯田和旱地的有机质含量低,表土层薄,土壤肥力低,灌溉条件差,单位面积产量较低。山垄田虽然有机质含量较高,但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普遍存在冷、烂、酸、锈,土壤肥力低,产量也不高。分布在闽东南沿海的冲积平原和滨海平原以及内陆的河谷盆地上的水田,地势平坦,土体深厚肥沃,灌溉排水条件较好,多数耕地可一年二熟或三熟,为福建省主要高产田。
  耕地质量的高低最终是以产量作为主要标准,一般分为高产田和中低产田两个等级(或分为高、中、低产田三级)。据统计,福建省高产田占32%左右,中低产田约占68%(其中中产田约占29%,低产田约占39%)。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土地管理志

《福建省志·土地管理志》

本书记述1997年以前,福建省土地管理的历史与现状。分为土地资源现状、地籍管理、建设用地管理和机构与队伍等8章。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