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党员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017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党员教育
分类号: D263
页数: 8
页码: 292-299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党组织在建党初期就十分重视党员教育工作,并针对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和特点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和宣传工作。
关键词: 共产党 宣传工作 党员教育

内容

党员教育工作是提高党员素质,保持党员队伍纯洁和先进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福建党组织建立后,十分重视党员教育工作。
  一、内容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1928年10月,中共中央在致福建省委信中指出,要重视对党员进行教育。根据中央指示,省委在福州、厦门两地先后开办党员训练班,进行党的政治任务,本省政治现状及工作方针,职工、农民、城市民权运动,党员须知等方面的教育。1929年9月,闽西特委在上杭县举办党员训练班,培养从事群众工作的干部。同年10月下旬,毛泽东在上杭县苏加坡开办党员训练班,训练内容有政治、军事、农民运动等。
  1929年12月,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会议(即古田会议)在上杭县古田召开,大会专门讨论党内教育问题并作出相应的决议。决议指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是教育的问题。为了红军的健全与扩大,为了斗争任务之能够负荷,都要从党内教育做起。明确规定党员要学习关于世界的政治分析与上级指导机关的指示,研究马列主义,研究社会经济科学以及革命的目前阶段和它的前途问题等10项教育内容,还倡导采用理论联系实际,阅读党报,举办政治简报训练班,进行个别谈话,召开各种会议以及适当分配党员参加实际工作锻炼等18项教育方法。会后省委及时要求各级党组织传达大会的决议及有关精神。1930年2月,闽西特委召开第二次扩大会议,依据古田会议精神,检查总结了过去的党建工作并提出了今后的工作任务。通过学习和贯彻会议精神,闽西和全省各地党组织的建设都得到加强。仅闽西党的支部在短短的一年内,就增加了80%,党员人数增加9倍,大大促进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和武装斗争的深入开展。
  1933年2月,省委根据苏区中央局《关于闽粤赣省委的决定》,错误地开展“反罗明路线”斗争,从省级机关搞到基层支部,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党员教育。
  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利后,红军被迫长征,在国民党白色恐怖下,福建各地党组织受到严重破坏,党员人数锐减,有些党员因此动摇了对党的信念。为此,各游击区党组织普遍对党员进行坚定斗争信念的教育,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实际斗争联系起来,在实际斗争中检验每一个党员的思想,大部分党员坚定了革命意志和斗争信念。
  1935年6月,靖和浦县委第五次扩大会议通过决议,要求各基层组织举办党员流动训练班,加强对新党员的教育。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张鼎丞等利用手头仅有的一本《列宁主义》轮流、反复阅读,并联系中国实际,深入浅出地给党员讲解,增强党员的革命信念。闽粤边特委要求各级党委普遍建立政治讨论会,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水平。闽北分区委书记黄道利用战斗空隙给党员讲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国历史和十月革命等,并辅导他们学习文化。由于各级党组织围绕党的政治任务进行党员教育,使党组织和游击队员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坚定信念,团结一致,顽强战斗。
  1936年至1937年夏,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各地党组织了解到中共中央关于国共合作抗日的指示精神后,立即在党内进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教育。针对有些党员对国共合作没有思想准备,对党的政策不理解,甚至困惑的情况,教育党员认清形势,为了全民族的利益,要克服党内存在的关门主义、报复思想和等待思想等错误看法,同时也强调不能放松阶级斗争的警惕性。1938年6月后,福建省委陆续从各特委和城市新发展的党员中挑选骨干,分批选送中共东南分局举办的党员训练班,学习党的抗日统一战线理论。同时也自办党员训练班,向党员分析国内外和省内抗日形势,学习党的抗日方针政策和统一战线理论。通过教育,使广大党员加深了对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认识,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提供了思想保证。
  1940年,闽西南潮梅特委在所领导的地区内进行整党,提高党员的思想水平,增强党内团结,密切党群关系。
  1941年12月,闽西特委发出关于深入讨论中共中央增强党性决定的通知,指出:由于闽西所处环境已相对稳定,部分党员中出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革命长远利益;保守苟安,缺乏斗争勇气,漠视上级的决议和指示,不听党的调动;不愿在斗争中去学习,缺乏政治责任心等违反党性的倾向,如不迅速扭转,革命事业就无法胜利前进。为此,通知要求闽西全体党员认真学习中央决定,坚定阶级立场和革命意志,加强党性锻炼。
  1942年7月,福建省委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针对所属党组织中个别党员存在的党性不纯的现象,作出《关于加强党性的决定》,强调对党员进行反对主观主义,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加强党纪的教育。1943年2月,省委再次作出加强党性的决定,同时在建阳太阳山基地开展以加强党性锻炼为中心内容的整风学习运动。10月,福建省委继续在党内开展整风运动,要求全体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学习毛泽东的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的报告,陈云的《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和列宁《论党员修养》等23个文件。由于当时正处在激烈的反“清剿”斗争环境中,整风采取一面开展革命斗争,一面进行学习的形式。1944年6月,省委又作出《关于整顿学风的决定》,根据当时斗争环境的特点,主要反对主观主义。通过连续3年的整风,在党员中树立起顽强斗争,把握政策,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和斗争学习相结合的好作风,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思想基础。
  同年7月,闽粤边委在所领导的“经济工作队”中开展整风学习,强调党员要自觉遵守纪律,服从党组织的领导;在工作中要公私分明,反对贪污和自私行为,防止腐化堕落思想在党内滋长,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
  1945年5月,福建省委在国民党顽固派坚持反共的艰苦斗争中,要求各级党组织在党员中开展坚持抗战,反对投降;牢记阶级仇恨,不怕死、不怕苦;服从指挥,保持革命气节,提高阶级警觉性;加强斗争纪律,搞好群众工作,加强团结等方面的教育。通过教育,发扬党内阶级友爱精神和爱下尊上,关心群众疾苦的作风,并以此去影响群众,团结群众,共同为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
  进入解放战争后,由于长期处于分散的农村游击战争环境和新党员的增多,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难以适应战略转变的需要。福建省委决定抓住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有利时机,于9至10月间,集中省委机关的干部党员进行整训,主要学习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和省委书记曾镜冰所作的《论小资产阶级意识与无产阶级立场》的报告,采取学习和思想改造相结合的方法,联系工作和个人思想实际,检查违反群众路线的各种表现。随后,各地党组织按照省委指示,相继开展整风和整训工作。通过整训,党员坚定了革命信念和无产阶级立场,增强了群众观念和党性,为更好地贯彻执行党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方针任务打下思想基础。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为了配合解放战争,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的胜利,于1947年1月发出指示,号召全体党员发扬把新民主主义与实际相结合的创造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战争中学习运用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指导斗争实践。针对城市中党员思想教育工作较为薄弱的情况,区党委强调要对党员进行一次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使党员认清革命前途,了解党的城市政策和工商政策。闽江工委还针对青年学生党员容易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和存在小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等弱点,秘密组织马列主义学习小组、读书会、联谊会,组织学生党员学习《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文章,并强调理论要联系实际,学习要服务于斗争,使这些党员的思想水平得到提高。
  1948年,为了迎接人民解放军南下解放福建,闽浙赣省委要求党员认真学习毛泽东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及中共七大的有关文件。对文化水平低的党员举办流动训练班进行辅导。规定要定期考试,对成绩不好,不求进步的党员,要给予处分;多数党员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其上级党组织也要受处分。接着,省委先后在省委机关和各级党组织中进行整风和整编,主要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组织观念、党的民主集中制等方面的教育。学习中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采取领导与群众相结合,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
  1949年1月,闽浙赣省委响应中共中央关于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统一纪律的号召,要求全体党员学习毛泽东关于整顿三风的报告以及中共中央、中共华东局的有关决定和指示,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联系实际进行自我反省。5月,闽粤赣边区党委也要求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党章规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克服党内存在的不认真执行中央和上级指示,甚至任意更改、乱发宣言,以及各自为政,自行其是,本位主义,不顾全局等错误思想和做法,保证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统一纪律,迎接全国解放。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员教育条件显著改善,省委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和各个时期形势任务要求和党员队伍状况经常提出教育要求,省委组织部和省委宣传部加强教育管理。
  1949年底,由于忙于接管政权和开展各项中心工作,一度对党员教育工作有所放松,这一情况引起省委重视。1950年3月,省委强调今后一定要结合整顿农村、城市、机关党支部,建立党日和党课制度,从党员的权利、义务等基本知识学起。
  党组织开始从农村和城市的积极分子中吸收新党员后,省委提出:对新党员要加强党章、党员修养和党史等方面的教育;对文化水平较低的党员,要采取学习文化和学习理论政策相结合的办法,尽快提高文化知识和理论政策水平。
  1951年,省委根据中共中央第一次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对党员和积极分子进行较为系统的共产主义、共产党和党员8条标准的教育。并规定:在吸收新党员前,都要由党组织或派组织员对准备发展的积极分子进行认真教育。候补党员转正前,也要学习党员8条标准,进行自我对照检查,明确奋斗目标。
  1952年,省委宣传部下发《关于对建党后农村支部和党员进行教育的初步意见》,强调党员教育要与农村工作紧密结合,采取党的组织生活会、支部书记联席会、个别教育、党课教育以及举办党员训练班等形式,对党员进行农村经济发展道路的教育,支部如何领导互助合作运动的教育和领导方法问题的教育,以及如何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教育。到1953年,全省共开办党员训练班187期,每期15~25天,受教育的党员共有40467人。在此期间,结合“三反”运动,全省普遍进行整顿党的基层组织和发展新党员的工作。着重对党员进行党员8项标准及增强党的团结的教育,批判骄傲自满和个人主义思想,树立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个人主义是万恶之源的思想认识。
  1955年,为巩固和发展农村互助合作运动,在全省党员中进行有关党的基本知识和支部在农业生产合作社中的任务的教育。使党员明确建社的意义,懂得建社的步骤和方法;纠正党员对合作社的错误认识。
  1956年上半年,党员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党的政策和社会主义基本知识。9月,中共八大召开后,省委宣传部在《关于第四季度的支部教育内容的通知》中,要求各地党组织结合传达贯彻八大文件及合作化方针政策,重点进行贯彻群众路线,实行民主作风的教育。要求党员克服官僚主义,密切联系群众。10月,全省农村支部有82.36%建立党课制度,配置兼职支部教员2800人,培养农村支部教员3800人。有48%的支部每月上党课1~2次,省委还加强对党员训练班的领导,提出“通过学习,提高认识,联系实际,改进思想和作风”的方针,要求讲课要少而精,短报告,勤讲座。当年,全省党员训练班共培训党员近5万人、非党积极分子1万多人。
  1957~1963年,党员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学习“八大”通过的新党章,教育党员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事同群众商量、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吃苦在先得利在后、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传统,弄清形势任务和时事政策。在1960年的农村“三反”和1963年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突出教育党员要关心群众疾苦,反对贪污浪费、强迫命令的错误作风。其间,还对党员普遍进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教育和执政党地位作用的教育,强调党员要加强组织纪律性,坚决同各种不良倾向作斗争。在这段时间,由于反右派和“反右倾”斗争中都有扩大化的现象,严重损害党内正常的民主生活。
  1964年至1966年5月,结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重新登记党员,开展重新教育党员的工作。省委强调要加强经常性的党员教育工作,巩固社教成果,推动党员教育工作向前发展。但由于这时期强调在党内搞阶级斗争,整所谓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使不少基层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左”的错误思想在党内继续发展。
  “文化大革命”初期,党员教育工作中断。中共九大后,省委多次发出文件,要求党员学习“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员教育机构逐步恢复和健全,教学队伍逐步壮大,重新开展党员教育。但是,由于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执行“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左”倾错误思想影响继续存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为了适应这一战略转变,1979年4月,省委宣传部、组织部发出《关于加强党员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由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干扰破坏,“左”倾错误路线和错误思潮腐蚀党员思想,危害很深,在全省60万名党员中,“文化大革命”时期入党的约占45%,这些人缺乏党的基本知识,不懂得党的传统和党规党法,不懂得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文化大革命”前入党的党员在“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下,对自己也要求不严,不坚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党性观念淡薄;党不管党的现象十分严重,全省13000多个农村党支部,有50%以上未建立“三会一课”制度。因此,加强党员教育是一项迫切和重要任务。根据该意见要求,着重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等方面的教育。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等材料。各级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和党训班逐步恢复和健全。
  1979年,全省共培训党员38万人,占全省党员总数的60%。其中农村党员30万人,占全省农村党员总数的85%。1980年后,又对59万党员进行以学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和党纪教育。
  1982年至1987年9月,党员教育工作围绕着党的中心工作分三个阶段展开:一是学习中共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二是配合整党,组织党员认真学习中共中央整党决定和有关整党文件,进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三是整党后,着重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对党员进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教育。此外,还在全省农村党员中开展以“五提倡、五反对”(即提倡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提倡健康娱乐,反对聚众赌博;提倡婚事新办,反对买卖婚姻;提倡五湖四海,反对宗族斗殴;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为主要内容的树正气、刹歪风的宣传教育活动。
  1987年10月后,党员教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至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前,主要是深入地向党员进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教育,同时结合党的基本知识,党的宗旨、信念教育及民主法制教育和科学文化技术知识教育,学习十三大文件。第二阶段从1989年6月至1990年底,主要对党员进行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勤俭建国教育;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教育。尤其是1989年12月,省委发出《关于继承和发扬古田会议精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意见后,进一步从多方面加强全省的党员教育工作,并把这些教育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统一起来。学习材料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文件、江泽民在庆祝国庆40周年会上的讲话,以及省委宣传部编写的《农村党员理论学习通俗讲话》、《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党员教育通俗讲话》、《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讲话》等。
  二、方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和成立初期,由于条件限制,党员教育的方法比较简单,主要采取开会、个别谈心、办党训班等方法进行。因此,收效也受到一些限制。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经验的总结积累,党员教育的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形成以基层党校为龙头、各个教学点和党员活动室为基地的的基层党员教育网络,并且在工作中创造了一些比较有效的方法,促进党员教育工作的发展。
  (一)创办《支部生话》
  1961年7月,《支部生活》在福州创刊,每月出版1期。它是以基层组织和党员为主要对象的党内刊物。由省委宣传部、组织部主办。通过多种栏目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发行对象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务工作者。
  1966年下半年,《支部生活》因“文化大革命”被迫停刊,截至“文化大革命”前,共出版62期。
  1978年10月,省委宣传部、组织部发出《关于成立〈支部生活〉编委会的通知》,同月复刊。
  1979年1月起,该刊改为公开发行,同年9月,发行量为55769册,1985年为118474册,1990年增至476444册。
  《支部生活》创刊后,为党员教育提供不少优质的学习材料,指导和推动了党的基层组织的建设。
  (二)创办基层党校
  1983年4月,长汀县南山乡创办了福建省第一所乡镇党校。同年,光泽县、建瓯县也相继创办乡镇党校,成为省级第一批创办的基层党校。1986年乡镇办党校在全省逐步普及,1987年全省有86%的乡镇办起基层党校,到1989年底,全省1035个乡镇、街道全部创办了党校。
  与乡镇党校相比,部门党校起步较晚,但在场所、设施、经费、资料、师资等方面具有优势,较快地达到规范化的要求。到1990年全省高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创办了250多所党校。
  从1986到1990年,全省共投资2000多万元,用于基层党校的建设。1990年5月,省委宣传部、组织部发出《关于对全省乡镇党校工作进行检查评比的通知》,进一步推动基层党校建设。全省基层党校基本上达到有领导机构,有师资队伍,有场所设施,有规章制度,有教材资料,有办学经费等“六有”要求。同年,基层党校共配备了专兼职教师1.5万多名。
  各地基层党校在实践中摸索出各具特色的经验,在分类施教,纵向延伸,多样化办学;专、兼职结合多渠道选聘教师;广开门路,多途径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等方面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保证基层党校培训任务的顺利完成和党员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1990年上半年,全省54万农村党员全部在基层党校轮训一遍。基层党校发挥作为党员教育重要阵地的作用,许多党员通过学习、培训,在思想政治觉悟和科技文化知识上都有明显提高,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也促进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
  (三)建立党员活动室
  从农业合作化起,全省农村逐步建立以生产大队或行政村为单位的党员活动室,供农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学习,过组织生活,以及开展文娱活动等使用。在城市中主要以企事业及街道为单位建立。至1990年,全省所有农村党支部及80%的街道和企事业单位都建立了党员活动室,成为党员教育的重要阵地。
  (四)推行电化教育
  福建省从1984年起利用电视录像等现代化手段,开展党员电化教育工作。1985年,先在建瓯县试点,电化教育具有受教育面广,声像并茂,时效快,教育效果好,又能同基层党校教学有机结合,保证党员教育经常化、制度化等优点,仅半年就播放400多场电视录像,受教育党员达3万多人次,参加党课的党员人数由原来占党员总数的65%提高到90%。
  1986年,党员电化教育逐步在全省普及。同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在福建省召开党员电化教育座谈会,总结推广福建省经验。
  1987年,省委组织部、宣传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搞好党员电化教育的意见》,提出要努力提高电教片的质量,建立健全电教机构。1989年12月,省委在《关于继承和发扬古田会议精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意见》中,肯定了电化教育是新时期党员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必须进一步加强。1990年,省、地(市)和85%以上的县(市、区)都成立“电教中心”或“电教办”,并设有2000多个播放点,配备专职电教人员166人,兼职电教人员2000多人,初步形成省、地、县、乡、村各级联机操作的党课电化教育网络。同年,省委拨出300万元党建经费用于购置电教播放设备发给贫困乡(镇)。各级党委共投资1600多万元用于电教设施建设,9个地市均配备摄、制、录电教设备,共制作电教片1200多部,翻录4000多片,播放600多万场次,受教育党员12000多万人次,其中农村党员受教育面达90%以上。电教片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也有较大改进。既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讲座、党性党风党纪、党的基本知识、形势政策、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和法制建设等教育的内容;也有介绍改革开放政策、发展商品经济知识和科技常识等方面内容。体裁上有典型片、系列片和专辑片三大类型。表现形式有讲演式、对话式、记录式、新闻报导式、采访问答式、自述式及党员信箱等。运用电化教育手段上党课,教育面广,效果好,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党员都能看得懂听得清,很适合在商品经济发展快、产业结构和经济组织复杂、党员分散的农村推广,保证党课教育的制度化、经常化。
  从1987年开始,省电视台开辟《党的生活》栏目,播放不少高质量的电教片。此后,大多数的地、市电视台也相继开辟这一栏目,有的县(市)还在电视台插播党员电教片。利用电视这个现代化传播媒介播放党员电教片,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员素质起了很大作用。
  (五)开展“争先创优”活动
  1958年,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制定的有关规定,在各行各业特别是农村党组织中开展评比先进支部和党员的活动。对党员提出“五好”要求,即党性好、生产工作好、模范作用好、联系群众好、学习好,但在评比中,除评出先进单位和党员外,还评出落后的单位和个人,先进的插红旗,落后的拔白旗。评比竞赛活动产生了消极作用,助长了党内的浮夸风、形式主义和支部工作简单化,打击了坚持实事求是的党员的积极性。此后,各级党组织总结吸取评比竞赛的积极因素,开展“创先进党支部,争当优秀党员”的活动,使评比竞赛真正起了教育和促进作用。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省委组织部会同省委宣传部联合部署开展评比先进支部和优秀党员活动。分别在1977年底、1981年建党60周年、1982年、1988年、1990年共5次进行评比活动,被评出的先进支部一般都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团结广大群众在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中取得显著成绩;党组织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吸引力;领导班子团结,廉洁奉公,富有开拓进取精神,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信;党内生活制度健全,能经常有效地对党员进行教育,党内活动正常,具有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绝大多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好。先进党员则是热爱党的工作,具有较强的党性和工作责任感,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认真研究和探索改革开放中党的建设遇到的新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对新时期党的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六)开展新时期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讨论
  随着改革开放和争先创优活动的发展,1987~1990年,根据省委组织部等5个单位的统一部署,全省多数党组织都组织党员参加新时期如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讨论,讨论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展开以讲理想争行动,讲党性做贡献为中心进行。并围绕主题提问题找答案,用开辩论会、报告会、演讲会、座谈会、上党课等形式,敞开思想,畅所欲言,统一认识,提高觉悟,推动党员开展“为民办实事、为党争光彩”的活动,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增强党性,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地方组织从1926~1990年,64年间的建立、发展、演变历程,重点记载中共福建省委员会领导机关的组织沿革、重要事件、重大活动、重要会议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
罗明
相关人物
张鼎丞
相关人物
黄道
相关人物
陈云
相关人物
列宁
相关人物
曾镜冰
相关人物
华国锋
相关人物
林彪
相关人物
江青
相关人物
江泽民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
上杭县
相关地名
古田县
相关地名
长汀县
相关地名
光泽县
相关地名
建瓯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