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0131
颗粒名称: 第六节 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分类号: D651.7
页数: 3
页码: 171-173
摘要: 本文介绍了1962年党中央决定在福建省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重点在农村进行,后扩展至城市。运动的目标是宣传社会主义主义观念,批判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思想,推动农村和城市的发展。运动开始时存在一些“左”的做法,但后来得到纠正。运动对福建省的生产建设和社会稳定影响相对较小。
关键词: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福建省 批判资本主义

内容

1962年8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决定在城乡发动一次普遍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年底,省委成立由叶飞、范式人、叶松、许彧青、郭述尧、王禹等6人组成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领导小组。
  全省农村首先开始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次年2月初,省委在长乐县召开会议,提出在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必须宣传三个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反对三股歪风(资本主义、封建主义、铺张浪费)。2月19日,省委发出《在农村放手发动群众,厉行增产节约,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紧急指示》,再次强调了长乐会议精神。省委对全省运动作全局部署,初步决定全省按3年计划开展运动,争取两年完成。不同地区的运动有不同的重点,山区着重解决山林纠纷问题,渔区着重解决水产品走私贩卖问题,侨区主要是争取更多的侨汇。运动自始至终以生产为中心,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农闲季节穿插进行。省委还考虑到福建沿海对敌斗争的特点,决定先开展面上社会主义教育,而后按计划分期分批地搞好点的运动。
  2月,中央召开工作会议,强调在农村要进行以“四清”(清理帐目、清理仓库、清理财物、清理工分)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因此,省委重新部署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工作。7月1日至31日,省委召开有省、地、县三级主要领导人参加的工作会议,会议检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来工作偏向;确定以“四清”作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主要内容;确定按点面结合的方式开展“四清”运动。省委把点上运动的内容分为三段:第一段,充分发动阶级斗争,发动群众,打击罪大恶极分子;第二段,开展“四清”运动;第三段,整顿党、政、军、民基层组织。面上运动的地方要求比点上运动要低一些,主要要求干部不能多吃多占,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工分补贴不超过2%,分配帐目一定要向群众公布,不得贪污,工作要走群众路线。
  8月9日,省委发出《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开展“四清”运动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除省委、闽侯地委在长乐县进行试点外,其他各地均以地委为单位搞一个公社的试点,由地委书记或副书记亲自蹲点掌握。不久,一部分社队开始点上运动。
  1963年9月,中共中央下达的《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修正草案)》(即《后十条》)更进一步强调:“以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为纲”。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认为:全国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基层单位的领导权掌握在敌人及其同盟者手里。为此,中共中央强调: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一次比土地改革运动更为广泛、更为复杂、更为深刻的大规模的群众运动”,规定“整个运动都由工作队领导”,把基层干部撇到一边。8月29日,省委决定组织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工作队。9月,省委在鼓山召开常委扩大会议,重新部署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先在建瓯、连江、南安、龙海、上杭5个县搞农村社教试点,以后迅速推广,并决定向这5县派3万人工作队。此后,运动往更“左”的方向发展,许多不同性质的问题都被认为是阶级斗争或者是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国民经济调整后的一些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农民生活的正确政策和措施,也被指责为“资本主义倾向”、“资本主义尾巴”而加以排除。
  1965年初,省委贯彻中共中央制定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称《二十三条》),纠正了运动中一些“左”的做法,但此后又强调运动的性质是解决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矛盾;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四清”的内容也改变为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和清思想。
  福建省在进行第二批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时,因1966年5月爆发“文化大革命”而不了了之。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重点是在农村,但运动还有另外一个内容,就是在城市开展“五反”(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运动。福建的“五反”运动主要在福州市和厦门市的省直机关、市直机关中开展。1963年5月,省委常委会就“五反”运动的具体开展内容作出决定,要求在行政机关进行“三反”(反对官僚主义、分散主义、铺张浪费),企事业单位进行“二反”(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1965年初,根据中央精神,城市和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一律称“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运动。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初期重点纠正了干部多吃多占、强迫命令、欺压群众的不良作风和集体经营管理方面的某些缺点,但过分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使不少干部和群众受到不应有的打击,“左”的思想也因此更加泛滥,成为“文化大革命”爆发的一个原因。由于省委坚持以生产建设为中心开展运动,因而全省工农业生产还没受到大的影响,社会还比较稳定。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地方组织从1926~1990年,64年间的建立、发展、演变历程,重点记载中共福建省委员会领导机关的组织沿革、重要事件、重大活动、重要会议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叶飞
相关人物
范式人
相关人物
许彧青
相关人物
郭述尧
相关人物
王禹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
刘少奇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