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实施“一五”计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012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实施“一五”计划
分类号: E297.5
页数: 3
页码: 157-159
摘要: 本文介绍了福建省在1953年开始执行的“一五”计划中,以发展农林业生产为首要任务。重点推进防洪抗旱和耕作制度改革,修建水利工程和小型水库,加强稻田育种和耕作技术改进。此外,还重点发展农田基础建设、轻工业和地方工业,特别是修建鹰厦铁路和古田溪水电站,推动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和经济发展。总体而言,“一五”计划期间福建在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
关键词: 一五计划 农业 轻工业

内容

1953年,全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秋,省委主持制定福建省“一五”计划。省委根据福建省地处海防前线,海运受封锁,铁路未修通,地下资源未查明,地方财力不足,国家“一五”计划没有在福建安排重点项目的实际情况,认为福建省还不具备全面进行工业建设的条件。从福建地处亚热带,具有发展粮食、经济作物和林业的有利条件出发,省委决定:福建在“一五”期间,以发展互助合作为中心的农林业生产为首要任务,同时有计划地发展地方工业,为大规模进行工业建设创造条件。在具体工业建设的安排上,以鹰厦铁路和古田溪水电站一级电站为重点投资工程,并新建、扩建一批为农业生产和为人民服务的工业建设项目。国民经济实行农、轻、重布局。
  在福建省“一五”计划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中,60%用于修建鹰厦铁路和公路干线,20%用于兴办农田基本建设、轻工业建设项目和修建古田溪水电站一级电站,5%用于发展科研、文教、卫生事业。列入国家计划的基建投资额共4.5亿元。要求到1957年全省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0.5元,比1952年增长54%。工业总产值达到4.2亿元,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由1952年的14.6%上升到20.5%;手工业总产值达到3.5亿元,所占的比重由1952年的15.4%上升到17.3%;农业总产值达到12.7亿元,但所占的比重则相对地由1952年的70%降为62.2%。
  根据“一五”计划确定的福建以发展农林业生产为首要任务的部署,福建省在防洪抗旱、耕作制度和品种改良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闽江、汀江、晋江、九龙江、木兰溪等河流的下游冲积平原,是福建省重要产粮区,但因旱涝不断,难以稳产保收。省委、省人民政府将修建闽江、晋江下游防洪工程列为这一期间重点投资项目,同时对敖江下游、九龙江上游也进行治理,全省几大河流冲积平原的大量田地基本摆脱了旱涝灾害。全省修建一批中小型水库,受益万亩以上的水库有南安的石壁水库、惠安的菱溪水库、同安的汀溪水库等。各地还广泛发动群众兴修小型水利工程,5年共增加灌溉面积430.4万亩。
  1956年,全省水稻耕作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当年由单季稻改双季稻耕作的有184万亩,间作改连作的5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扩大301万亩,复种指数提高12.3%,仅此一项,增产粮食6亿多斤。“一五”期间,全省300多万亩稻田选用南特号良种,平均亩产提高15%以上。
  省委、省人民政府加强对开发山区经济的领导,发动农业合作社组织专业队上山安营扎寨,开山造林。“一五”期间,全省造林707万亩,种果20多万亩。
  鹰厦铁路是福建“一五”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铁路全线长694公里,沿途打通46座隧道、架筑1973个桥梁涵洞和5公里长的厦门海堤,工程于1955年2月11日动工,1956年12月建成,比原计划提前一年完工。全省在这期间新修公路2000多公里,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6000多公里,连接八闽各地的公路网初步形成。完成装机容量1.2万千瓦的古田溪水电站一期工程,并向福州、南平等地送电。
  对轻工业实行“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推销”的方针,全省先后建厂200多个,其中重点新建、扩建的较大工厂有福州造纸厂、仙游糖厂以及福州和厦门罐头厂。全国三大新闻纸厂之一的南平造纸厂也在此间加紧建设。重工业尽管不是建设重点,也投资了1.5亿元,先后兴建和扩建了福建机器厂、福建拖拉机厂、福州动力机厂、福州机床厂、福州发电设备厂、福州锅炉厂、厦门工程机械制造厂、厦门锻压机床厂、闽清电瓷厂、建阳蓄电池厂和莆田通用机器厂等。全省重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26.7%。
  福建省第一个5年计划于1956年提前一年基本实现,是年,全省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9.46亿元。农业总产值增加到11.94亿元,粮食产量增至88.7亿斤,超额6.8%实现了“一五”计划规定的指标;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4.85万吨,也超额完成“一五”计划。全省工业总产值达7.52亿元,33种主要工业产品中,电力、水泥、生铁、抽水机等19种产品提前达到计划指标。至1956年底,完成基建投资6.3亿多元,新建、扩建投资项目1600多个,超过计划近1倍。人民收入普遍增加,农民人均年收入和职工工资总额都增长近1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11.97亿元。科技、卫生、教育事业也有较大发展。成立了科学技术委员会,建立了农林、水产、机械等科学研究机构,农业技术推广站设立到区一级;卫生机构增至1713个,医生增加近3000人,1957年,在校大学生增至7544人,中学生增至16.78万人,小学生增至138万多人。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地方组织从1926~1990年,64年间的建立、发展、演变历程,重点记载中共福建省委员会领导机关的组织沿革、重要事件、重大活动、重要会议等。

阅读

相关机构

福建省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福州造纸厂
相关机构
南平造纸厂
相关机构
福建机器厂
相关机构
福建拖拉机厂
相关机构
福州锅炉厂
相关机构
厦门锻压机床厂
相关机构
闽清电瓷厂
相关机构
建阳蓄电池厂
相关机构
莆田通用机器厂
相关机构
科学技术委员会
相关机构
福州动力机厂
相关机构
福州机床厂
相关机构
福州发电设备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鹰厦铁路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