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配合大军解放福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010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配合大军解放福建
分类号: E297.4
页数: 5
页码: 140-144
摘要: 本文介绍了解放军对国民党政权进行反攻,解放了福建省的大部分地区,包括闽浙赣边区和闽粤赣边区。在战斗中,解放军与游击队密切配合,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军队,最终彻底解放了福建省。
关键词: 福建解放军 国民党政权 解放闽浙赣边区

内容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取得胜利后,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国民党政权,加紧在江南各省扩军备战,企图固守江南、伺机反扑。南京政府国防部编组了14个编练司令部,其中第一编练司令部,司令官王敬久,驻福建尤溪,辖第五军、第二十五军、第一二一军;第二编练司令部,司令官胡琏,驻江西上饶,辖第十军、第十八军、第六十七军。1949年初,根据南京政府国防部下达给福建的征兵名额,国民党福建省政府先后以驻闽独立第四团、保安第六团为基础,扩编成独立第五十师和第三二五师、三五〇师,编为第一二一军,由沈向奎为军长。1月,朱绍良接替李良荣担任福建省政府主席。3月,福建省政府将全省划为闽西、闽北、闽中3个“清剿”区,对福建各游击区进行“清剿”。
  一、闽粵赣边区
  1949年1月29日,经中央军委批准,遵照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纵队在广东省大埔县樟溪村成立,由刘永生任司令员,魏金水任政委,铁坚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朱曼平任副政委,林美南任政治部主任,王汉杰任参谋主任。边纵统辖一、二、四、七、八共5个支队和第一、第五、第七等3个直属团,兵力约8000余人。第一、二、四支队分别由梅州、潮汕、韩江支队改编组成;第七支队由闽西支队改编而成;第八支队由闽南支队改编而成。1949年春,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改称为中共中央华南分局。闽粤赣边纵队在华南分局和边区党委的领导下,在广东潮汕、梅埔地区,向国民党军队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至3月,大小战斗42次,歼灭国民党军队1400余人,解放了有60多万人口的大片土地。边纵的兵力也扩大到1万多人。
  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国民党苦心经营的千里长江防线全线崩溃。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乘胜向南挺进。在此大好形势下,闽粤赣边区人民武装加强军事攻势和政治攻势。5月14日,国民党保安独立第一营营长蓝举初和保安第十三团团长曾天节分别在广东蕉岭、老隆起义。接着,广东第六行署专员李洁元、保安第十二团团长魏汉新与梅县县长张君燮亦率领保安第十二团宣布起义,和平解放梅县。从5月9日到20日,梅属地区的南山、大埔、蕉岭、梅县、五华、兴宁、惠来、平远等8个县城均获解放。在闽西,1949年5月,福建省第七行政督察区专员李汉冲、练惕生,国民党驻军领导入傅柏翠,国民党上杭、龙岩、永定、武平、连城等县县长及福建保安第四团均宣布起义。在闽南,继国民党安溪县自卫大队李敬慎部起义之后,驻泉州国民党军三二五师副师长陈言廉也率部分官兵起义。
  至1949年5月,边纵直属主力部队有5个团共2000多人,5个支队共16个团约6000余人,另有县级武装及区武工队5000余人,民兵3万人。
  1949年6月3日,根据边区党委和边纵司令部的指示,边纵第七、第八支队在永定湖雷整编,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闽西南临时联合司令部,邱锦才为司令员、范元辉为政委,统一指挥闽西南人民武装。闽西各县相继成立独立团。更大规模地开展游击战争。
  正当革命形势十分有利的时候,原在江西中南部的国民党败兵胡琏兵团残部及国民党江西省主席方天部共2.5万人,向汕头逃窜,途经闽粤边区,一路骚扰、抢粮,边区一些已获得解放的县城和乡镇又沦于敌手。
  8月下旬,刘永生率边纵第一、二、七团及警卫大队护送华南分局书记方方及分局机关北上江西赣州,8月31日,在江西会昌与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四十八军一一四师会师。与此同时,边纵第八支队亦在长泰与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先头部队会合。胡琏兵团离开闽西后,闽西各县的国民党残部见大势已去,也向广东潮汕地区撤退。边纵及闽西南临时联合司令部立即部署狙击,重新接管各县政权。从8月开始,边区人民武装相继解放永定、上杭、龙岩、漳平。10月17日,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十五兵团二四〇师四三一团解放武平、连城。次日,边纵第七支队又配合四野部队解放长汀。至此,闽西全境宣告解放。在闽南,边纵第八支队与人民解放军三十一军九十一师侦察营密切配合,解放漳州。和平解放云霄、平和、华安等县。接着,闽南人民武装又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南靖、漳浦、诏安等县。至1949年11月,除东山、金门及若干小岛外,闽南各县均获解放。
  二、闽浙藉边区
  从1948年夏季开始,国民党军加强对南古瓯地区的进攻。由于力量悬殊,闽浙赣省委决定撤离这一地区北上,向国民党军事力量相对薄弱的江西边境地区发展。在北上前夕的1949年2月3日,经中央军委批准,在南平上溪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①此名称以当时的历史文献为据。一些史书又称闽浙赣纵队或闽浙赣游击纵队。)以原闽浙赣游击纵队为主,加上闽浙边地区的一部分武装,先组编3个直属支队和1个教导队,由曾镜冰任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左丰美任副政委,陈贵芳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黄扆禹任政治部主任。由于组建工作仓促,没有向各地明令公布这一决定和确定其与各地区游击武装的隶属关系,也没有对各地武装的整编工作作出部署。因此,除了直属支队和闽中支队外,其他各地区的游击队未改名称仍然各自独立作战。
  省委及纵队到达江西后,在资溪、贵溪、金溪一带发动群众,分化瓦解国民党军政人员,拦击国民党溃兵,迫使国民党贵溪县县长俞和楷及“赣东北青年服务总队”1000多名官兵投降,缴获大批枪支弹药,相继解放了塘湾、文坊、花桥、上清等地区。1949年4月4日,华东局复电曾镜冰,指出省委和游击纵队的工作重心应当在福建,而不是江西和浙南。但是省委及纵队直属部队没有及时返回福建,仍在赣东北一带从事群众工作和策反工作。5月上旬,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四兵团进抵贵溪与闽浙赣纵队会师。华东局再次电促曾镜冰率部返闽。5月9日,曾镜冰电告华东局,承认过去行动的错误,表示“即遵示转回福建活动”。5月底,曾镜冰率省委机关与边纵直属支队回到建瓯。此时,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一部已率先入闽,解放了崇安、建阳、水吉、建瓯、南平、浦城、松溪等县城。
  与此同时各地游击队各自为战。1月,闽西北游击队整编为闽赣边游击纵队;2月,闽中游击队整编为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司令部。4月,闽东的游击队整编为闽浙赣游击纵队第四、第五支队;同月,泉州游击队改名为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司令部泉州团队。闽(清)古(田)林(森)连(江)罗(源)中心县委也组织起游击队,这些游击队积极开展游击斗争,打击国民党武装,有力地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福建。
  5月,人民解放军二野四兵团第十五军第四十四、四十五师和五兵团第十七军第五十一师,在游击队和人民群众的配合下,迅速解放除光泽(1950年2月17日解放)以外的闽北地区。省委和纵队即把工作重点转到接管政权和支援前线方面。6月3日,建瓯军管会宣告成立,由曾镜冰任主任,人民解放军第五十一师政委崔子明任副主任,下设公安、财经、文教、交通、秘书等处。军管会制定了新区工作的有关制度、条例,任命了南平和建阳两个地委领导入及各县县委书记和县长,并派干部加强区、乡政权的建设。
  5月27日,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第三野战军派遣第十兵团的第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一军进军福建。原驻闽北的二野调大西南。6月14日,十兵团先遣队抵达建瓯。7月底,大部队抵达建阳、建瓯一线。为配合十兵团的行动,6月18日,闽浙赣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研究大军供应及城乡工作等问题。30日,省委发出《关于大军供应工作指示》。7月初,成立闽北支前委员会,曾镜冰任主任。经过努力,至7月中旬,共筹集大米710余万斤,柴草900余万斤,马料130多万斤,食油10万多斤,盐10万多斤,部分满足了兵团大部队入闽所需粮草供应的需要。
  1949年6月19日,经党中央批准,在苏州成立新的福建省委,随十兵团南下入闽,统一领导即将解放的福建全省工作,省委到达建瓯后,根据中央指示,进行充实调整。原闽浙赣省委即撤销。新省委成立民工指挥部,由左丰美任指挥,黄国璋为政委,集中1000多名民工,组成运输队、担架队,为人民解放军运送粮食、弹药及伤病员等。
  这期间,驻防福建东南沿海的国民党兵力共有3个兵团10个军27个师约12万人,统由国民党福建省政府主席兼福州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指挥。蒋介石企图坚守福州、厦门,以确保台湾。6月21日,蒋介石从台湾飞抵福州南郊飞机场,召开临时军事会议,强调无福建即无台湾,表示决心固守福建以巩固台湾外围,并调整与整编福建防务机构,部署后勤补给。7月22日,蒋介石又乘军舰到达厦门,召集驻守在闽南的高级将领会议,严令坚守厦门。
  8月6日,十兵团发动福州战役。8月17日,福州解放,周围的永泰、连江、福清、长乐、闽清等县城也获解放。至8月23日止,除国民党七十三军、七十四军各一部逃往平潭岛外,其余均被解放军消灭,共歼灭国民党1个兵团部、3个军部、7个整师、5个师的一部或大部,加上保安部队等,计5万余人。
  新省委于8月19日从建瓯迁入福州。8月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宣告成立,由张鼎丞任主席,叶飞、方毅任副主席。为统一领导全省的军事工作,成立了福建军区,叶飞为司令员,张鼎丞为政委。8月25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开始接管旧政府各机关。9月14日,中共华南分局决定撤销闽粤赣边区党委。闽西、闽南2个地委归福建省委领导,原属广东、江西行政区域的地委划归新的广东、江西省委领导。
  8月底,十兵团一部在闽中游击队的配合下,又解放了莆田、惠安、泉州、青阳、安海等地区。
  9月16日,十兵团发起漳厦战役。经1个月战斗,解放了漳州、厦门及附近的广大地区,共歼灭国民党军1个兵团部、1个要塞司令部、2个军部、7个师等计5万余人。10月24日,十兵团一部发起攻打金门的战斗。虽然解放军登陆成功,并向纵深猛插,因国民党守岛部队多达2万人,且又得到国民党军十二兵团的支援,双方兵力悬殊;加上解放军船只不够,恰逢退潮,后援不继,终于失利。
  1950年5月11日,人民解放军九十一师等部发起攻打东山战斗,12日解放东山。至此,福建省除金门、马祖等岛屿外,均告解放。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地方组织从1926~1990年,64年间的建立、发展、演变历程,重点记载中共福建省委员会领导机关的组织沿革、重要事件、重大活动、重要会议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敬久
相关人物
胡琏
相关人物
沈向奎
相关人物
朱绍良
相关人物
李良荣
相关人物
刘永生
相关人物
魏金水
相关人物
朱曼平
相关人物
林美南
相关人物
王汉杰
相关人物
蓝举初
相关人物
曾天节
相关人物
李洁元
相关人物
魏汉新
相关人物
张君燮
相关人物
李汉冲
相关人物
练惕生
相关人物
傅柏翠
相关人物
陈言廉
相关人物
邱锦才
相关人物
范元辉
相关人物
方天部
相关人物
方方
相关人物
曾镜冰
相关人物
左丰美
相关人物
陈贵芳
相关人物
黄扆禹
相关人物
俞和楷
相关人物
闽浙赣
相关人物
崔子明
相关人物
黄国璋
相关人物
伤病员
相关人物
蒋介石
相关人物
张鼎丞
相关人物
叶飞
相关人物
方毅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