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闽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0082
颗粒名称: 三、闽东
分类号: K269.4
页数: 2
页码: 112-113
摘要: 本文介绍了经过闽东特委在福安召开会议后,独立师奋力战斗,突围受损,党组织调整军事方针,重新发展老区,开辟新区。随后在浙南地区与红军联合会师,成立闽浙边临时省委,却因分歧解体。
关键词: 闽东特委 独立师 游击战争

内容

1934年12月底,国民党军队攻陷中共闽东临时特委所在地福安官洋。次年1月,临时特委在福安洋面山召开会议,讨论战略方针问题。以特委书记詹如柏为代表的地方干部坚持要保卫苏区,认为不与国民党军队决一死战对不起苏区人民。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要跳出包围圈以保存实力,再图发展。会议最后同意独立师政委叶飞的意见:先打一次胜仗,再撤离苏区。1935年1月15日,闽东独立师、赤卫队等共2000人在福安彭家山设伏,歼灭了一些国民党部队,但因国民党援军赶到,反被包围。独立师奋力突围,受较大损失,团长游聚康叛变,瓦解了三团并派叛徒枪杀闽东苏维埃政府主席马立峰,副师长赖金标也在突围中牺牲,一、二团仅剩150人。闽东其他苏区革命力量也遭到挫折。整个苏区只剩下4块被分割的窄小的游击根据地,由叶飞、范弍人、阮英平、许旺、谢作霖等人领导继续坚持斗争。
  1935年3月,独立师师长冯品泰向国民党投写密信,表示愿意投降,被叶飞察觉,闽东党组织果断地将冯处决。此后,因国民党陆续将主力撤走,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闽东独立师聚集力量,频频出击,恢复了一些老苏区,并开辟了闽浙边和宁屏古一带的新苏区。5月底,闽东党组织的负责人在寿宁合溪召开会议,作出3项决策:重新恢复中共闽东特委,书记叶飞;制定今后斗争的基本方针:对内恢复老区,向外发展新区,军事上改变打硬仗、攻碉堡、守阵地的作战方针,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部队与地方工作相结合;调整各项适应游击战争的政策等。至此,闽东地区较好地转变了战略方针。
  1935年8月,中共闽东特委在柘洋楮坪召开会议,调整充实了以叶飞为书记的特委领导机构,并将闽东独立师改编为3个纵队,纵队长分别为范义生、陈挺、缪英弟。
  闽东红军游击队在特委的领导下,开始“一面波浪式向外发展新区,一面对内恢复老区”的行动。采取神出鬼没、进退自如的“狡兔三窟”战术,实行各项保存自己,打击敌人的具体政策,再加上畲族人民的支援,游击战争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至1936年底,闽东党组织在南至福州附近,北到浙江的龙泉、庆元、泰顺、景宁、云和、平阳,西至福建屏南、古田、政和、松溪等,总计十七八个县,纵横约700里的地区内,建立了游击根据地,闽东福寿、霞鼎、周墩等老苏区保持红旗不倒,独立师也发展到5个纵队。
  1935年10月5日,叶飞率领的闽东独立师一部与在浙南地区活动的由刘英、粟裕领导的红军游击队——浙南红军挺进师在寿宁县含溪郑家坑会师。第二天,双方举行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以刘英为书记的闽浙边临时省委。临时省委成立之后,领导边区人民投入反“清剿”及抗租、抗债、抗捐、抗税等斗争;但也错误地领导开展一段时间肃清“AB团”的斗争,致使一些革命干部群众被错杀。半年之后,省委领导入在战略方针问题上出现分歧,省委主要领导入于1936年9月在浙江庆元县南阳村扣押闽东党组织领导入叶飞等人,后叶飞乘机逃回闽东。闽浙边临时省委因矛盾激化而解体,两地区的部队又分开活动。闽东地区原来执行临时省委指示开展的肃“AB团”的斗争也就停止。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地方组织从1926~1990年,64年间的建立、发展、演变历程,重点记载中共福建省委员会领导机关的组织沿革、重要事件、重大活动、重要会议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詹如柏
相关人物
叶飞
相关人物
游聚康
相关人物
马立峰
相关人物
赖金标
相关人物
阮英平
相关人物
许旺
相关人物
谢作霖
相关人物
冯品泰
相关人物
冯处决
相关人物
范义生
相关人物
陈挺
相关人物
缪英弟
相关人物
周墩
相关人物
刘英
相关人物
粟裕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