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开展闽中游击斗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0075
颗粒名称: 三、开展闽中游击斗争
分类号: K269.4
页数: 2
页码: 99-100
摘要: 本文介绍了莆仙地区中共党组织在大革命失败后转入秘密活动,展开斗争,开展了反烟苗捐斗争和游击战争,建立了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然而,贯彻“左”倾错误路线导致暴动被镇压,革命力量受削弱,游击斗争陷入低潮。
关键词: 革命力量 国民党 游击斗争

内容

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共莆田区委和仙游特别支部及时转入秘密活动,没有受到大的破坏。1927年12月,临时省委决定在莆田建立县委。不久,又在仙游成立县委。1928年春,莆田、仙游两县县委发动群众开展反烟苗捐斗争,斗争中仍然打着国民党的旗帜,采用了和平请愿的方式。省委在肯定领导农民抗捐的前提下,严厉地批评闽中党组织在斗争中仍然利用国民党旗帜与和平请愿的错误,指示必须坚决提出“打倒国民党”的口号,并要求由反抗烟苗捐斗争引导到开展游击战争,发展土地革命。此后,闽中党组织将主要力量转移到农村,在甫田广业区建立游击队,由陈天章为队长,王于洁为指导员。游击队首先打击民团范少京部,初步创建游击根据地。1929年,在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入闽的影响下,莆田、仙游等地爆发了新的斗争。4、5月间,莆田县委领导入吴承斌等人策动驻忠门的国民党自卫团一部起义,其中50余人参加游击队,壮大了游击队的力量。之后,省委又派常委吴亚鲁、巡视员练文澜赴莆田指导工作。至1930年4月,游击队发展到200余人。
  1930年下半年,莆仙地区党组织贯彻李立三的“左”倾错误路线。莆属特别行动委员会不顾主客观条件,布置的地方暴动被镇压,致使革命力量受到削弱。党的六届三中全会以后,省委派巡视员邓子恢于10月赴甫田指导工作,扭转闽中地区革命的被动局面。邓到甫田后,首先撤消莆属特行委,恢复党团组织,分别建立中共莆属特别委员会和共青团莆属特别委员会。接着,又召开特委第一次会议,决定把斗争区域划分为游击区和白色区,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开展活动。11月,中共莆属特委将红二〇七团改编为福建红军游击队第二支队,由王于洁任政治委员,张威任支队长,汤军任教导队长,其任务是“在莆田、仙游、福清、惠安一带游击,打击海军与消灭当地民团常备队,创造几县的赤色区域”。(①《莆田成立起红军游击队第二支队》,1930年12月11日。)11月25日,红二支队攻占外坑,随即召集群众大会,成立贫农团,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12月9日,外坑苏维埃政府成立。红二支队发展到200人左右,其活动范围扩大到莆田的广业区、江口区、常太区、仙游的兴太区和福清的新厝区等农村地区。
  12月25日深夜,国民党当局出动海军陆战队、常备队及民团范少京部800余人,突然袭击驻在芦尾村的红二支队。红二支队受到严重损失,30余人牺牲,陈天章、汤军等领导人被捕后就义。驻在霞瑶的邓子恢等人闻讯,即率莆属特委机关及突围出来的红军战士紧急转移。国民党军队占领了外坑,烧杀抢掠,闽中地区的游击斗争转入低潮。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地方组织从1926~1990年,64年间的建立、发展、演变历程,重点记载中共福建省委员会领导机关的组织沿革、重要事件、重大活动、重要会议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天章
相关人物
王于洁
相关人物
范少京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
朱德
相关人物
吴承斌
相关人物
吴亚鲁
相关人物
李立三
相关人物
邓子恢
相关人物
张威
相关人物
霞瑶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