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抗击反革命事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005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抗击反革命事变
分类号: K262.8
页数: 3
页码: 75-77
摘要: 本节主要讲述了1927年福建发生的右派反革命事变,蒋介石加紧对革命左派力量的镇压,福建的国民党右派与帝国主义、买办豪绅阶级勾结,发动反革命政变。国民党右派分子通过武力控制福建的军政要职,制裁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人士和工农革命团体,摧残工农运动,进行大规模的逮捕、杀害和清洗“异己”。共产党地方组织采取秘密行动,有些人转移到农村隐蔽,有些人继续领导工人、农民和学生的斗争,为后来的斗争积蓄力量。
关键词: 右派反革命事变 国民党右派 工农运动

内容

北伐战争取得胜利之后,在帝国主义和买办豪绅阶级极力拉拢之下,国民党新右派的代表人物、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加紧向革命左派力量进攻。
  1927年1月底,国民革命军东路军总指挥、福建省临时政治会议代主席何应钦率东路军入浙江,蒋介石委任方声涛任福建省临时政治会议代主席,谭曙卿任东路军后方指挥部代总指挥,掌握全省政治、军事权力。同时,国民党中央派宋廷瑜等9人为整理福建党务特派员,参加筹建国民党福建省党部。接着,蒋介石又先后派遣一大批国民党右派分子入闽,占据军政要职,加强了福建国民党右派势力。这些国民党右派分子与原已在福建活动的国民党右派分子、国家主义派政学系的官僚政客、地方封建势力相勾结,从党、政、军到社会各阶层,形成一股庞大的势力。他们网罗一批流氓、打手,分别成立各种右派组织,在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所控制的国民党省党部筹备处、国民党县党部筹备处和所属革命团体中,挑起事端,大打出手,制造惨案,搞分裂活动,摧残工农运动。
  3月下旬,福建的国民党右派召集骨干分子召开秘密会议,制定了反革命事变计划,并成立了“福建各界拥蒋护党运动大同盟”和“拥护蒋总司令运动筹备会”等组织。方声涛、谭曙卿又调新编第一军第二师郭凤鸣部陆续集结福州地区,为发动反革命事变作军事准备。24日,张群从安庆来电,转达蒋介石的命令:“如有不良分子意图破坏秩序,政治分会有权制止,并可颁布戒严;如有不合理举动皆可干涉,无待中央派员也。”(①《福建临时政治会议第22次会议记录》,1927年3月24日。)31日,蒋介石又电令福建临时政治会议:“工潮事即请就地解决。”(②《福建临时政治会议第23次会议记录》,1927年3月31日。)接着,蒋介石又来电调戴任赴沪,为福建国民党右派分子发动反革命政变和进行“清党”减少阻力。
  鉴于福州地区国民党右派的反革命活动日益猖狂,中共福州地委有所警惕,一方面在福建(民国日报》、(福建评论》等报刊上,揭露右派的罪行;领导各界群众集会、游行,提出惩办凶手、歹徒的要求;电请国民党中央和武汉国民政府给反动派以制裁。另一方面,地委于3月下旬召开有工农青妇运动负责人参加的紧急会议,决定地委机关只留少数人坚持工作,将已暴露身份的外籍党员立即疏散到农村隐蔽,尚未暴露身份的党员不再公开,并派人到郊区和闽侯的台屿、青圃、洪塘等地建立联络点。同时,将情况通知所属党组织,做好应变准备。会后,徐琛、余哲贞、蔡珊、林淑玉等领导人均相继转移到郊区、闽侯县农村,只留方尔灏、陈应中等在福州城区坚持工作。
  中共闽南特委于3月下旬也从台湾日文版报纸上看到“蒋介石即将发动政变”的消息,立即召开特委会议讨论决定,加紧做好应变的准备工作;并向所属党组织发出通知。
  4月3日,福建国民党右派在福州首先发动反革命事变。清晨,在国民党右派策划下,福州大街小巷到处贴满了“拥护蒋总司令”、“反对蒋总司令就是反革命”、“反对跨党分子压迫国民党员之败类”等标语。10时,右派以武力要挟福州各界在南校场召开“拥蒋护党运动大会”,大会以“群众”的名义推举方声涛、谭曙卿、宋思一、胡瓶、李大超、林寿昌等组成“福建各界拥蒋护党运动大会执行委员会”,方声涛任大会主席、胡雁为总指挥。接着,右派分子纷纷上台发言,诋毁中国共产党,攻击孙中山制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诬蔑工农群众革命运动,抛出紧急决议案16条。会上,新编第一军二师五团一营党代表、共产党员方毅威愤不能平,挺身而出,登台驳斥。胡雁、林寿昌即指挥军警把方挟持下台,剥去军装,将其梱绑游街示众,到南台大桥头枪杀后抛尸于闽江。下午,方声涛召开省临时政治会议紧急会议,决定对全省及福州实行戒严,立即逮捕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人士和工农革命团体负责人、积极分子。当晚,谭曙卿召开军、政、党各界代表紧急会议,决定一致支持“拥蒋护党运动”。
  4月4日,张贞就任福州戒严司令,立即派军警逮捕共产党员及国民党左派人士。中共福州地委宣传委员方尔灏、组织委员陈应中、共产党员郑尚衡、林梧凤、朱铭庄及国民党左派黄素云等30多人相继被捕入狱,方尔灏等人被杀害。地委书记徐琛、余哲贞夫妇已转移到厦门,也被逮捕押解回福州杀害,同时,国民党右派下令取缔福州各革命团体。并改组国民党省党部筹备处,由黄展云任代主席。
  4月8日晚,方声涛、谭曙卿密电厦门海军司令林国赓,宣布全省戒严令,并着其在厦门实行戒严。9日凌晨,福建临时政治会议和国民党福建省党部筹备处又电令厦门方面,逮捕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群众革命团体负责人。林国赓接密电后,立即宣布全岛戒严。当日,右派分子召开“厦门各界拥蒋护党大会”,会上通过5项决议。会后,林国赓派出军警逮捕共产党员、厦门总工会委员长罗扬才,共产党员、厦门总工会副委员长杨世宁,共产党员、厦门学生联合会主席黄埔树,共产党员严子辉及国民党左派人士吴昆元等6人,查抄厦门总工会,封闭厦门学生联合会。随后,又开枪镇压请愿工人,下令通缉总工会另一位领导人柯子鸿等,宣布禁止罢工、罢课、集会、示威,违者以扰乱治安罪,格杀勿论,罗扬才、杨世宁同徐琛、余哲贞一起被押到福州杀害。
  厦门“四九”反革命事变的消息传到漳州后,中共闽南特委立即召开会议,采取紧急应变措施。为避免更大损失,特委决定将已经暴露身份的厦门市委书记罗秋天调到特委工作,派未暴露身份的刘端生到厦门接任市委书记,派未暴露身份的谢志坚化名骆秋霞到厦门做妇女工作。同时,提前结束漳州农工运动讲习所,把学员派回各县开展工作。特委对各县的领导只称联络站,在漳州的特委机关只留秘书长邱泮林和少数委员坚持日常工作。会上还作出决定:进一步加强秘密工作,继续领导工人、农民和学生的革命斗争,以反对国民党右派的压迫;对事变后思想动摇的党、团员让他们离开,对在关键时刻经得起考验的工人、农民和革命知识分子应吸收入党,继续做好发展党的工作。会后,特委书记罗善培,委员罗秋天、李联星等到龙岩、永定、上杭、平和等县巡视工作,领导农民运动。
  福建国民党右派势力迅速把反革命事变推向全省各地。4月10日,泉州、晋江等地的国民党右派开始“清党”,泉永政治监察署的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及时走避,转入泉州郊区农村隐蔽。10日下午,甫田的国民党右派逮捕了莆仙政治监察员陈炳中等6人,陈炳中随即被杀害;陈国柱幸免于难,转赴中央汇报工作,中共莆田特区委的其他党员转入地下,开展隐蔽斗争。15日,龙岩的国民党右派纠集地痞流氓,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包围岩平宁政治监察署,中共龙岩支部决定所有人员撤离县城,转入农村坚持斗争,但仍有陈国华、朱文昭等6人被捕。中共永定地方组织由于及时得到罗善培的指示,转入地下活动,未受损失。5月7日,上杭的国民党右派势力包围汀属政治监察署,抓走国民党左派人士张楷、周继英、包究生等3人,这3人均被杀害;林心尧转移到武平,也被抓回杀害。宁德共产党员林国璋、郑长璋、蔡泽〓等也在福州被捕。在全省其他地方,国民党右派也纷纷“清党”,逮捕、杀害革命志士。据统计,从福州“四三”反革命事变至1927年底,福建各地被捕的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人士和工农革命群众达1305人,被杀害569人。(①《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的白色恐怖》,载《布尔什维克》第1卷,第26期。)全省党的组织遭到重大损失。但由于闽南特委及福州地委及时采取了应变措施,保存了部分革命力量,为后来继续斗争积蓄了力量。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地方组织从1926~1990年,64年间的建立、发展、演变历程,重点记载中共福建省委员会领导机关的组织沿革、重要事件、重大活动、重要会议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蒋介石
相关人物
何应钦
相关人物
方声涛
相关人物
谭曙卿
相关人物
宋廷瑜
相关人物
郭凤鸣
相关人物
张群
相关人物
戴任
相关人物
徐琛
相关人物
余哲贞
相关人物
蔡珊
相关人物
林淑玉
相关人物
方尔灏
相关人物
陈应
相关人物
败类
相关人物
宋思一
相关人物
胡瓶
相关人物
李大超
相关人物
林寿昌
相关人物
胡雁
相关人物
孙中山
相关人物
方毅
相关人物
威愤
相关人物
于闽江
相关人物
张贞
相关人物
陈应中
相关人物
郑尚衡
相关人物
林梧凤
相关人物
朱铭庄
相关人物
黄素云
相关人物
黄展云
相关人物
林国赓
相关人物
蒋护党
相关人物
杨世宁
相关人物
吴昆元
相关人物
柯子鸿
相关人物
罗秋天
相关人物
刘端生
相关人物
谢志坚
相关人物
骆秋霞
相关人物
邱泮林
相关人物
罗善培
相关人物
陈炳
相关人物
陈炳中
相关人物
陈国柱
相关人物
陈国华
相关人物
朱文昭
相关人物
张楷
相关人物
周继英
相关人物
包究生
相关人物
林心尧
相关人物
林国璋
相关人物
郑长璋
相关人物
蔡泽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