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闽中、闽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0054
颗粒名称: 一、闽中、闽北
分类号: D235.57
页数: 3
页码: 69-71
摘要: 本文介绍了1925年至1927年间,中共党组织在福建地区迅速发展。在福州等地,通过团中央和党中央的指导,党组织迅速壮大,逐步建立了福州、莆田、建瓯、古田等支部,加强了党的领导力量并开展了政治活动。
关键词: 党中央指导 政治活动 党支部

内容

闽中、闽北地区的党组织,由党中央、团中央指导建立。
  1925年9月12日,共青团中央福州特派员方尔灏写信给在团中央工作的福建籍共产党员郑超麟,提出:“福州同学已有三四十人,棣校(指共青团组织)亦已成立。此间无C.P(即共产党组织),我意欲在闽组织。吾兄能否先为介绍加入,然后从事发展。因有二十五岁以上同学数人,甚愿组织C.P,从事政治活动故也。”(①《方一号给超麟的信》,1925年9月12日)郑超麟将此信转给党、团中央,中共中央极为重视,指示共青团中央派人到福州,将可入党者介绍参加共产党,以发展党的组织。1926年2至3月间,共青团福州地委及福州学生联合会负责人方尔灏、林铮、陈聚奎、严明杰等4人先后到上海向团中央汇报工作。团中央分析福州形势,并部署了今后工作。3月下旬,4人返回福州。4月初,共青团福州地委根据党、团中央的指示,整顿福州地区的团组织,开展“党团分化”工作,将方尔灏、林铮、陈聚奎、施松龄、吴徽谦、郑蓉裳、林鉴、严明杰、陈长康、郑步云、金毓芬、林世良、傅克壁、陈与潮、陈长庚、赵凯、傅炳恭等17名团员转为党员。4月初,经党中央批准,正式成立以方尔灏为书记的中共福州地方执行委员会,直属党中央领导。其领导及活动区域以福州为中心,包括闽北、闽东及闽中各地。
  1926年6月,中共广东区委派原在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第三团第三营任政治宣传员的莆田籍共产党员陈国柱回福建工作。陈国柱转道上海向中共中央请示工作。党中央派罗亦农与之接谈,并介绍他到福州与中共福州地委组织部长陈应中联系。陈国柱到福州,与中共福州地委方尔灏、陈应中取得联系。7月间,陈国柱回到莆田,把党团组织分开,将首批入团的陈天章等5人转为中共党员,成立了以陈国柱为书记的中共莆田党支部,直属中共中央领导。
  1926年初夏,在广东革命政府即将发动北伐战争之际,中共上海区委派建瓯籍共产党员葛越溪、潘作民回福建工作。葛、潘2人回到建瓯后,先发展杨峻德入党。接着,3人一同南下,到福州与中共福州地委联系,接转组织关系。中共福州地委派他们回建瓯建立党的基层组织。7月,由葛越溪任书记的中共建瓯支部在县城成立,归中共福州地委领导。
  北伐军进占莆田后,莆田新成立邦尾、四亭、吴江等支部。1926年12月,鉴于莆田地区党组织的发展,中共福州地委指示将中共莆田支部改组,成立由陈国柱任书记的莆田特区委,归福州地委领导。
  北伐军东路军克复福州后,中共中央也指派共产党员陈昭礼、陈昭涌(陈碧笙)等回福州,加强中共福州地委的领导力量,改组领导机构,由陈昭礼任书记。此后,在中共中央特派员王荷波的指导下,福州新成立店员、柴井医院、人力车、码头、涤社、鼓山等基层党支部,支部数达16个,共有党员160人;同时,中共福州地委派陈炳、黄孝敏、魏光增等回古田县建立党组织。1927年3月,由陈炳任书记的中共古田特别支部在古田县城成立。中共福州地委又派郑长璋、蔡泽〓等回宁德筹建党组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地方组织从1926~1990年,64年间的建立、发展、演变历程,重点记载中共福建省委员会领导机关的组织沿革、重要事件、重大活动、重要会议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方尔灏
相关人物
郑超麟
相关人物
超麟
相关人物
林铮
相关人物
陈聚奎
相关人物
严明杰
相关人物
施松龄
相关人物
吴徽谦
相关人物
郑蓉裳
相关人物
林鉴
相关人物
陈长康
相关人物
郑步云
相关人物
金毓芬
相关人物
林世良
相关人物
傅克壁
相关人物
陈与潮
相关人物
陈长庚
相关人物
赵凯
相关人物
傅炳恭
相关人物
陈国柱
相关人物
陈应中
相关人物
陈天章
相关人物
葛越溪
相关人物
潘作民
相关人物
杨峻德
相关人物
陈昭礼
相关人物
陈昭涌
相关人物
陈碧笙
相关人物
王荷波
相关人物
陈炳
相关人物
黄孝敏
相关人物
魏光增
相关人物
郑长璋
相关人物
蔡泽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
吴江区
相关地名
莆田县
相关地名
古田县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